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充布置之餘,也在觀察沈哲子,見兒子一副若有所思狀,顯然是從自己的布置當中窺出幾分端倪。他心裡頗感欣慰,卻也不向沈哲子詳細解釋自己的舉措深意,所謂言傳身教,全憑自悟,言語能夠描述出來的韻意,已經落了下乘。

  魏晉之際,民風豁達,不乏風流人物。對於兒子的早慧,沈充雖然倍感詫異,但也並不認為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項橐七歲為聖人師,甘羅十二拜上卿,魏曹沖六歲聰慧不遜成人,自己沈家為什麼不能出一位八歲的神童?

  不過沈充欣喜之餘,也不乏憂慮,古來早慧者,未必得長生,自己這個兒子雖然聰慧,但體質向來羸弱,最近一段時間更是病重垂危。想到古代那些早夭的神童,沈充心裡更加惆悵,等到手上事情處理完畢,他將沈哲子拉到身邊來,溫聲道:「青雀,近來身體還好?」

  聽到老爹這麼問,沈哲子就頗感心驚肉跳。

  他這副身體確實虛弱,完全不像後世那些熊孩子一樣皮實,冷熱交替的稍一明顯,就要傷寒感冒。或許先天便有些不足,但沈家豪強人家,飲食精細營養充足,完全可以仔細調養好轉起來,為什麼自己還是一副早夭之相?沈哲子開始也百思不得其解,可是當昨天上午被人狠灌下兩大碗符水後,癥結在哪裡,他也大概清楚了。

  當下之世,天師道在江南風行,沈家也是世代信奉天師道的忠實信徒,繼而對那些道士也都信任有加。沈哲子不否認道教自有養生法,譬如後世名氣都極大的葛洪葛天師,壽至齯齒。但在這個教法野蠻生長的東晉年代,那些所謂道士之流,濫竽充數者多,真才實學者少。沈哲子暗忖,自己之所以能夠穿越這具身體,前任多半就是被那重金買來的符水給生生灌死的。

  沈哲子可不想做一個史無前例的早夭穿越者,怕老爹再起念給自己狠灌符水,忙不迭表示道:「已經好多了,雖然還有點虛弱,飲食得宜仔細調養就能強健起來,父親不要擔心。」

  「這就好。」

  沈充笑著拍拍沈哲子後背,倒不知兒子究竟作何想,不過心裡卻生出一個念頭:早先聽聞沙門有寄子之說,可得庇佑安泰,稍後抽些時間,倒要仔細了解一下,擇一佛陀菩薩奉養。

  略過此事,沈充想多了解兒子一下,便閒談狀問起來:「雀兒你現在讀了什麼學?」

  「正學《詩經召南》。」沈哲子回答道,這倒是他繼承前任記憶的實情。

  「國風天真活潑,尊貴勞飢貧寒者各有其歌,歌以抒情,發乎情,以志誠,正符合你這個年紀。雅頌之篇,可以過了十歲再學。」沈充微微頷首,點評說道。

  沈哲子沒有什麼國學造詣,老爹說的話,雖然聽得清楚,卻實在不明白什麼意思,只是點頭答應。

  兒子的聰慧表現讓沈充無法以稚子視之,因此在學業上下意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沉吟少許後,拿起手邊一個書卷,笑著對沈哲子說道:「人皆言沈氏豪富而已,庶無家學,我也懶得跟那些人辯。其實咱們沈家,從你曾祖開始,便治《公羊春秋》,雖然不出經術大家,守業則已。」

  沈哲子大概明白老爹所說的,應該是士族門閥所謂的傳世家學。家學、家風是立族之本,累世不衰,遂成郡望,這一點在北地高門當中最為明顯,崔盧之流各有代代傳承的經術家學,是持家舉業的根本。所謂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千年世家,經術家學是根本。

  「你祖父在世時曾經教誨我,今非無為之世,豈可獨尊老莊。所以傳授我的,也是《公羊春秋》。春秋微言大義,博大精深,我所見者,止於詭變,疏離正途,辜負了祖輩的期望。」

  沈充講到這裡,嘆息一聲,又說道:「南來僑姓,如琅琊王氏之流,棄儒入玄,此為阿世之舉,詐名之輩,更落下流,一時煊赫而已,浮萍無根。」

  沈哲子聽到這裡,對老爹的評價不免又高了幾分。

  第0006章 時謗殺人,甚於刀兵

  魏晉之士尚清談,無作為,放達任性可為名士,便有許多門第不高的世家刻意轉入玄學,藉以提升名望門第。這種行為,被老爹不客氣的評為逢迎世道、盲目追求潮流的阿世之學,詐名之輩,其實是很中肯的,已經悖離了世家傳承的根本。

  這種現象,在東晉南渡僑姓中最為顯著,琅琊王家本非高門,直到臥冰求鯉的王祥時仍然是儒學經術傳家,但到了王衍時則玄風大盛,名氣激增,王衍被後趙石勒推牆活埋,臨死前發出清談誤國的感慨。

  但這沒給後人以警醒,東晉清談之風有增無減。南渡四姓之中,譙國桓氏和陳留謝氏本來都是次等門第,名望不顯於世,桓氏桓彝、謝氏謝鯤皆為玄學名士,給家族積累了足夠的名望資本,才有家族此後相繼崛起的前提。

  但這只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現象,王謝之流在東晉以後,家世已經大不如前,只能固守門第以自尊,跟《紅樓夢》中寧國二府沒什麼區別,以冢中枯骨為美,再也沒能有所作為。隋唐以後,王謝高門蕩然無存,反而是固守經術的山東高門相繼興起,傳承更久。正應了沈充所說一時煊赫的無根浮萍。

  身處當下之世,老爹沈充能有這樣見解,實在是不容易。

  「雀兒,你天資聰穎,已經略有格局。所以要記住,咱們沈家不以入玄弄虛為美。等你再年長几歲,我會給你延請名師,同樣學這《公羊春秋》,無謂效北傖浪蕩行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