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感慨說道。

  自己先忍不住笑起來,繼續開口告訴韓宣:「最近生意很難做,屬於超級市場和便利店的黃金髮展時期,大概已經結束。

  全球各地仍然存在不少未開發市場,但是大大小小的公司之間,競爭相當激烈。

  你應該知道,家樂福和沃爾瑪也開始涉足便利店市場,動用資金兼併現成的公司,我不怕它們,SOS集團已經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有無數專業人才忙於擴張,它們絕對鬥不過我。

  十一月中旬時候,那些SOS二十四小時便利店店主代表,總共兩百三十多人前往亞特蘭大舉行集會,當時我覺得有點不對勁,找人調查了解到,只是在成立一個公會,美國有那麼多公會,我的公司內部也存在幾個,於是沒放在心上。

  成立過後,他們幾天內沒動靜,我讓人去送一份賀禮,然後就把這件事忘在腦後。

  接著,十一月末,商務部的一位發言人,突然在聚會上對媒體們說,SOS集團幾項併購案存在問題。

  得知這條消息後,我親自打個電話,向商務部副部長詹姆斯·貝克先生了解情況,他告訴我說,部門內部並沒有開展這方面的調查。

  第二天,SOS超級市場的市值,因為那傢伙的言論蒸發掉十一億美元,他現在已經被商務部開除了,召開發布會澄清時候,說自己那晚喝多紅酒,所以說了胡話。

  這件事,很奇怪不是麼?那時我就覺得,有人盯上了我。

  果然,在第二天下午,工會會長來到我辦公室,突然向我發難,代表所有便利店加盟商,要求將利潤分成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八十。

  但調查期間,我發現許多加盟商,事先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發現有人帶頭鬧事,他們也可以因此獲得更大利益,於是才紛紛跟著響應,鬧成現在這種局面。

  前兩個星期,工會還派代表過來表示,如果SOS集團不答應他們的條件,就會從1999年一月十號開始關門抗議,給我留了一個月的考慮時間,現在兩邊還在談判當中。

  很有趣對吧,都被那些人計劃好了,一步步向我緊逼,讓我掉進陷阱里。

  原本這個月二十號就要讓我做出決定,但是那些加盟店的店主們,知道假期那幾天生意好,所以故意避讓開了,做生意的沒蠢人,沒人會跟錢過不去……」

  長期勞累,精神難免疲憊。

  女人有每個月的固定周期宣洩壓力,男人們可不行,看看抽菸和喝酒人數的男女比例,就能清楚發現,這個社會當中男性的壓力更大,所以才需要找到宣洩的辦法,而這兩樣東西,都可以麻痹人們神經,獲得暫時性放鬆。

  聽見老爺子說出,讓自己接手SOS集團的那些話,韓宣並沒有把它們當真。

  面前這位老頭,屬於出了名的工作狂人,大半輩子都在忙於這家公司的事情,已經把它變成生命的一部分,沒可能突然改變生活節奏,除非哪一天真的忙不動了。

  如今,SOS二十四小時便利店,依然採用當年的那套利益分配模式——每家加盟店不包含稅的純利潤,由SOS集團從中抽取百分之三十,每個月月底一次性結清,虧損則由投資人獨自承擔。

  這次工會謀求的目標,就是將交給SOS集團的利潤分成,縮減到百分之二十,可謂獅子大開口,但是響應的加盟商很多,這就是韓老爺子感到頭疼的原因。

  別人不清楚,韓宣這位SOS集團「少東家」,不可能不知道便利店部門的利潤,到底有多恐怖。

  因為是私人企業,所以不用在年底公布帳目,而且即使公布出來,也都不是真的。

  光是存放在馬爾地夫第三銀行的資金,掛在老爺子名下、脫離SOS集團的那種,當前數額就高達七十四億美元,並且還在不斷增加當中,沒有向美國政府交稅,算是見不得光的黑錢……

  擁有超然地位和雄厚資本後,錢這東西,遠遠比人們想像中更加好賺,而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初期積累的路上便倒下了,因此一輩子體驗不到他們的生活。

  SOS便利店總部後勤,直接從貨物生產商那裡,大批量低價採購物品,加價百分之十後,轉手批發給各家便利店,運費成本已經包含在這裡面,加盟商們不需要另外付運費。

  加價百分之十的資金中,有大約百分之四點五,將真正用於運輸花費,剩下的都是純利潤,那七十四億美元黑錢,就是這麼多年來,從這個環節當中賺到的錢。

  隨後,便利店再次加價,以零售價格將商品賣給消費者,除去各種開銷之後,SOS集團抽取純利潤的百分之三十,一家店所能產生的收益不可怕,然而全球各地幾萬家SOS便利店,同時幫韓老爺子賺錢,利潤相當可觀。

  另外,還有些SOS集團直營的便利店,分散在世界各地,數量大約有一萬九千多家,再加上某些商品,由SOS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自己生產,每年所能產生的利潤,相當恐怖。

  從採購到運輸環節,都是SOS集團負責,其中可操作空間大,老爺子用一系列辦法,將部份財富轉移到了韓宣在馬爾地夫共和國開設的銀行里。

  前幾年在日本時候,老爺子意外遇到那次毒氣襲擊,躺在病床上對韓宣說,自己的瑞士帳戶里,存放著大量黃金和資金,那部分錢,也是這麼來的。

  在這個缺少政府部門監管、貪污腐敗情況嚴重、資金收支不透明的「好」年代裡,沒有私人企業會傻傻地,將所有利潤都向政府交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