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北京這座無水之城來說,什剎海是非常珍貴的一片水域,由前海、後海、西海組成,與北海連通。

  周圍不僅有鐘鼓樓、宋慶齡故居,還有恭王府這樣的豪宅大院,更有北京市民文化的代表:胡同。

  可謂是氣場得天獨厚,關門修身,出門見海。

  後海水域連著故宮龍脈,從古至今都是風水寶地,王公大臣們在岸邊選址築府造園,名人們也紛紛遷居湖畔,開始了後海邊上最初的水岸生活。

  因此有俗語說:「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五十多歲老中介,自從看見這些人的架勢,就有點顫顫驚驚。

  剛才坐在警車裡,向警察們打聽到買主的身份,頓時面色潮紅,跟打了雞血似的。

  超大生意上門,以至於下車面對爺孫倆人,說話都有點發抖:「這……這裡有棟四千九百多平方的大院子,以前是一座尚書府,後來住進去四十多戶人家。最近四合院價格漲得厲害,他們不願意住在一起了,合計著想把那棟房子賣掉分錢。前段時間有棟300平的四合院賣了17萬,他們想按這價格來,這裡位置好,還要稍微高點,要價360萬。」

  韓宣算出一平只要七百多塊人民幣,樂呵笑了起來,跟以後一平十幾萬比起來,和白撿一樣。

  現在這樣的大宅子還多,等以後幾乎就看不到了。

  打著傘踩在薄薄的積雪上,跟姓孫的中介,繞著宅子轉了圈……

  第531章 醇親王北府

  1994年北京平均工資545塊,普通居民的收入也就三百多,公務員從1989年來,五年沒漲工資,干一個小時活,時薪1塊1毛錢,和美國相差幾十倍。

  一棟4900多平的四合院,產權屬於裡面43戶居民,總共237人,平均每家能分到8萬3000多塊,這在如今是一筆相當大的巨款。

  何況這麼多人住在一起,誰家沒點矛盾,早就受夠了,前段時間全體投票,除了幾家不想搬的,其它都同意出售。

  少數的聲音被多數人壓垮,於是聯繫了許多家中介,希望能找到買主。

  上門來看的人不少,像這麼大,位置還好的宅子,在後海附近都少,可那些人對這個價格不太滿意,說是再看看,然後就沒了下文。

  今天王大媽出門買菜回來,發現來過自己家的老孫中介,帶著兩個人在外面晃悠,對牆和周圍建築指指點點。

  頓時來了精神,小跑往家走,忘記腳下都是雪,一滑摔個大跟頭,疼得「哎呦、哎呦~」直叫。

  要是再等些年,遇到這種情況要先掏手機錄像,才能上去扶。

  韓宣腰包厚,不怕坑,走近扶她起來,嘴裡說道:「沒事吧,大媽。」

  「沒事,扭著腰了。老孫,過來看房子的?」

  王大媽拍掉棉褲上的雪,籃子裡菜沒事,但雞蛋碎掉了,蛋清拉著長線往下滴。

  如果是平時,她肯定要心疼半天,一毛錢一個呢,但現在有更重要的事。

  目光打量這個穿著棉襖的老頭,看皮膚肯定是沒吃過苦的那種人,絕對有錢。

  而且這衣服標誌她看到過,一個老鷹,叫「啊你媽」還是「啊媽你」啥的,反正老貴了。

  孫老頭笑道:「就來看看,裡面能進去吧?」

  「能,快請進!有人來看房啦,都收拾下!」

  大嗓門叫得韓宣腦後發麻,悄悄離遠了點,進門四處觀望。

  這座宅子以前應該很繁華,從它寬敞的大門和高台階就能看出來。

  牆縫裡留有青苔痕跡,破舊大門依稀能見到當年紅漆,獸面銜環,有獸面,沒了環,布滿銅鏽,看不清原本是什麼造型。

  半邊門樓倒塌了,木樑被蟲子蛀掉,這些都要翻新。

  裡面第一道院子,北邊有朝南的屋子,叫做倒座。

  古代通常給賓客、書塾、男僕人居住,或者當做雜間。

  現在院子用紅磚搭建成屋子,完全看不見當年的風采。

  其它地方也是一樣,韓宣沒認為能買到現成的宅子,曾經再好的建築,也抵不過歲月侵襲。

  這裡已經被他們改造得不像樣了,除了外面那圈堅固的高聳圍牆,其它都要翻新重建。

  不遠處的恭王府算是保護文物,這裡不算,拆了也沒人管。

  和外公從正門走到後院小門,出去發現後面是一片菜地,再往前就到了後海邊。

  算算加上這片菜地的面積,能超過六千平方,韓宣問道:「這塊地算是誰的?」

  「公家的,沒人管。」

  孫老頭回答,見不少住戶跟出來,站在門口竊竊私語,揮手示意他們別說話。

  「那我要是想買這塊菜園,能買下來麼?」

  「應該可以,要去居委會那邊問問,這棟房子……你們覺得怎麼樣?雖然老了點,但位置很好,這片地方就數這棟宅子最大。」

  「嗯,買,要是這片菜地賣的話,我也一起買下來……」

  「好嘞!」

  孫老頭將這個消息,告訴那些住戶,他們頓時激動到尖叫!

  韓宣心想但願以後別罵娘才好,不過如今確實只值這麼多錢,沒坑沒搶,賣給誰不是賣。

  這棟老房子位置挺好,但不是韓宣想要的那種老建築,回到車裡繼續去看房子,路過恭親王府時候,他看見王府大門,心頭一跳。

  要說北京最好的院子,那肯定是這些王府無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