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這樣,先生,最近紐約市政廳為了打造城市環境,頒布一項政策,對超高樓層有補貼。」

  「效果圖還沒做出來,不過預計高度在五百米以上,曼哈頓寸土寸金,建高點當成寫字樓出租是個不錯的主意。」韓宣說道。

  「其他國家最近打算建新型高樓,正愁帝國大廈會落後呢,這個高度能當成紐約新地標,我想降低價格賣給你,不會在市政廳碰到問題。」

  魯迪市長斟酌完,笑道:「SOS集團發展前景非常棒,搬過來能帶動本地居民就業,關於稅收也能幫他減免一部分。」

  「減免後還是比其他州要高,這樣下去沒企業敢來紐約了,最高個人收入稅為8.82%,企業所得稅7.1%,消費稅7%,人均物業稅為2.136美金,我都想跑。」

  大衛半玩笑半認真說道。

  聽在魯迪耳朵里就變了味道,立馬解釋:「大衛先生,從今年生產總值、收入增長和工作崗位增長等幾個指標看,紐約的表現遠勝過其他的大多數州。紐約的高稅收回流到城市的基建和服務,所以紐約能在前幾年經濟蕭條期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

  見科赫倆兄弟臉上不悅,轉變語氣道:「……不過我覺得7.1%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收入稅確實高了點,在下次州議會上我會提出來減少一部分,吸引企業入駐。」

  消費稅和他沒關係,大衛得到自己想要的,點頭不再說話。

  幫魯迪倒了杯紅酒,遞到他手裡:「紐約這幾年發展不錯,共和黨內對於你的評價很高,要知道你還年輕。」

  一樁交易在韓宣眼皮底下進行,沒有半點掩飾。

  瞥了眼外公,似乎什麼都沒發生,顯示屏里F1車賽還在繼續,從一台換到另一台,旁人看不到,這裡卻能看清整個隧道里的場景。

  整個紐約上層建築人群都是既得利益者,沒人會說不,反而會出力幫忙政策實行,跟《紙牌屋》里的場景一樣。

  聽見有聲音,沒仔細聽,郭穆州拍了下韓宣,笑道:「魯迪先生問你什麼時候去市政廳,他幫你安排買地的手續。」

  「公園面積挺大,只買蓋樓的土地,還是一起買下來?假如保持綠化面積不變的話,就算買下來也花不了多少錢,永久產權還是你的。」

  魯迪得到了足夠的好處,現在回報意外幫了自己的人,話里意思清楚告訴男孩買下來。

  誰都沒損失,非要說有的話,美聯邦損失了,平攤在所有美國人身上可能微不足道,只是一塊地而已。

  但每個人都損失點,匯聚到韓宣這裡就是上億美元的純利潤。

  他就是這樣有權利。

  「韓有沒有出售股份的想法?我聽說他這段時間在全國各地宣傳加盟,那麼多店要不少資金吧?他要願意的話,我可以買下一部分股份提供資金,SOS集團和我們科氏工業一樣沒上市,假如互相幫助,對雙方都有不小好處。」

  查爾斯伸手推了推鼻樑上眼鏡,對郭穆州詢問。

  外貌沒變,在韓宣心裡,他卻瞬間變成了完全的商人,臉上笑容燦爛,像是孩子炫耀:「我爺爺剛從花旗銀行貸款30億美元,說要借給我10億做生意……」

  對面查爾斯喝了口紅酒,跳過話題,隨意道:「第三批賽車進來了,就一輛?跑的真快,他是麥可·舒馬赫吧,看來500萬可能是他的……」

  第196章 數據終端機

  「科赫兄弟倆二十年前不是這種性格,當時挺熱情,早知道我就不帶你來了。」

  郭穆州看向窗外,嘴裡說道。

  下午一點多鐘,橫穿林肯隧道的方程式賽車已經結束。

  麥可·舒馬赫不出意外拿到第一名,最短用時一分四十九秒,兩段路加起來7公里左右,全程跑出接近每小時250公里的數字,才能把時間壓到100秒以內。

  威廉士車隊的選手還打算發泄憤怒,在彎道漂移時候紛紛落後,被他甩遠,不得不承認這位德國賽車手確實能力不一般,難怪芝加哥時報說他是塞納時代之後第一人。

  韓宣伸個懶腰,橫躺在座椅上:「沒事,至少拿下了那快地,這兩天讓爺爺去趟市政廳,把事情辦下來,要是魯迪市長和科赫家族沒談好,在手續上碰到麻煩就頭疼了。那兄弟倆胃口真大,企業規模跟我爺爺差不多,居然想搶SOS集團的股份。」

  「還不是有權,每年用各種名義給共和黨捐贈上千萬美元,1979年他們是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埃德·克拉克的支持者,後來乾脆由大衛出馬當了克拉克的副總統候選人。

  那時年輕氣盛,提出了廢除廢除聯邦調查局、能源部等政部門,他們絕對是不純粹的右翼民粹主義者,認為平民被社會中精英階層壓制,自己卻在不斷奪取利潤,說到底是為了自己。

  花了200萬美元後,埃德·克拉克競選失敗,大衛和他只獲得了1%的選票,當年錢還沒怎麼貶值,算是很大一筆財富。

  接下來他們換了投資目標,從美國政策的發源地——大學、私人學術機構、智庫下手,科赫兄弟倆做企業小心縝密,在經營人脈上也一樣,像現在奉行自由主義的卡托研究所,就是他們資助成立,控制三個基金會每年都向出名的研究所捐款,從而引導政策走向。

  受他們父親的影響,科赫家族都對美國沒好印象,現在連克林敦總統也不敢隨意招惹,前段時間原本打算頒布一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規,因為影響到科氏工業利益,在委員會審議上直接被否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