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法海並未立即回答,沉思片刻方緩緩道:「修行到了佛祖那等境界,自然能視眾生如一,無愛無私。而老衲的佛法修行遠未到家,不免要受自己出身影響。若是一個中土人與一個廓拓人生出糾紛,老衲本心怕是自然而然便偏向中土人幾分。」

  雖然對方的答案頗合自己心意,禹天來臉上卻並未現出喜色,反是愈發凝重地沉聲再問:「禪師雖為佛門中人,卻也是中土炎黃後裔。恕貧道放肆,敢問禪師這兩種身份在你心中孰輕孰重?」

  這一次法海默然良久,半晌之後方苦笑道:「觀主這一問卻是當真難住了老衲,炎黃血脈乃老衲為人之本,佛法禪機乃老衲平生所求。二者孰輕孰重,老衲實在無從衡量。」

  禹天來神色見現出一絲冷意,語氣也變得更加淡然甚至有些飄渺:「如此說來,一旦要禪師在這兩個立場之間做一抉擇,禪師同樣無法抉擇了?」

  法海默然無語,答案卻已不言而喻。

  禹天來忽地輕笑起來,笑聲由小變大,到最後整個人已笑得伏在身前的石桌上。

  面對大失儀態的禹天來,法海面上一片木然,只是眼觀鼻、鼻觀心,手指一顆又一顆的捻動手中的一串佛珠。

  禹天來笑罷多時,緩緩收聲重新坐好,搖頭嘆道:「總歸是貧道奢望太多,卻忘了佛門講的是一個『空』字,正所謂『身如菩提,心如明鏡,時時拂拭,免惹塵埃』,有些對於旁人來說珍重無比的東西,對於禪師來說也不外如是。只是禪師既然說了無法抉擇,貧道還希望你能夠言行如一,永遠都不要去做出抉擇,日後只緊閉山門冷眼旁觀便是!」

  法海合十道:「禹觀主盡可放心,此次之事將由密宗主持,原也用不著我顯宗插手。「

  禹天來從袖中取出一個不過數寸見方的小小木匣置於桌上,神色和語氣都恢復平靜,淡淡地道:「禪師若當真做了如此決定,便請收下這六粒靈丹,就此將與白素貞的那一段舊怨一筆勾銷!「

  法海臉色登時有些難看:「禹觀主,你這未免強人所難,老衲與白素貞的因果,已遠非這六顆靈丹可以抵償!「

  禹天來冷笑道:「那白素貞是驪山老母門下,修為也不遜貧道半分。若是平時,雖說她是貧道弟子之妻,卻也輪不到貧道越俎代庖插手她的恩怨。但如今是非常時期,若禪師執意不肯消了此怨,說不得貧道便要懷疑你在等待機會藉此事發難,那卻是逼著貧道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下策了!「

  「你敢!「法海瞋目暴喝,聲如霹靂,震得腳下這座懸空石台瑟瑟作抖,許多沙土撲簌簌滑落灑入下面的滔滔江水之中。

  禹天來並未答話,背後的紅顏劍卻在鞘中發出一陣嗡嗡震鳴,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從鞘內跳了出來。

  兩人對峙半晌,四道不斷交鋒的目光幾乎要在空中撞擊出火花。

  良久之後,法海終於首先收了如怒目金剛般的攝人氣勢,探手拿起桌上的木匣,目光下垂面無表情地道:「既然禹觀主將話說到這個地步,也由不得老衲不允。也罷,便請禹觀主轉告那白素貞,老衲與她的千年宿怨,就此一筆勾銷!「

  「貧道便知以禪師雅量胸懷,必然不會與一小女子計較許多!「禹天來臉色轉換迅捷又自如,當即便又滿面春風地起身向對方施了一禮,「今日該說的話都已說完,貧道告辭!「

  話音未畢,他的身形在法海面前漸漸變淡。

  便在禹天來身形完全消失的一瞬,空中又迴蕩起他的一句話:「有一句話禪師卻要記得,靈丹已還,因果已了,若再生事端,那時便休怪貧道心狠了!」

  法海獨自在涼亭內呆坐許久,才搖頭苦笑道:「此人也不知有過怎樣的經歷,處事手段竟如此老辣周到。難怪道祖選了他來護持那人,甚至不惜賜下九轉金丹提升他的修為。有了這一個變數,密宗那位的籌謀只恐要平添許多波折......「

  感謝書友浩瀚de綿羊、幸福不再溜走各100幣慷慨打賞。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十數載功名紅塵亂,幾千里北疆鋒鏑鳴

  近來錢塘縣百姓津津樂道的一件新鮮事,莫過於那位才成名不久的神醫許仙竟然棄醫從文,辭了薪酬豐厚的醫館差事,開始閉門苦讀詩書經籍,準備參加科舉求取功名。

  大家對此事倒也並未太過大驚小怪。那許仙自幼聰敏,少年時在書塾求學,曾被教書的夫子譽為天生的讀書種子。只是他似乎天生的無心仕途,雖然讀了滿腹經綸,卻從沒有入仕求進的念頭,後來更跟了那位太玄觀的禹小觀主學醫,到醫館當了坐堂的大夫。如今許仙終於開竅,大家都猜測是那位不僅貌如天仙而且一看便知賢良淑德的白娘子促成了他的轉變,紛紛羨慕他家有賢妻的福分。

  而且許仙雖然不再去醫館,卻並未拒絕幫人醫病,若是有人患了什麼縣裡其他郎中處理不了的疑難雜症而求到他的門上,他依舊會認真診治開方,而且如今連診金都不再收了。如此一來,愈發贏得遠近父老鄉親的感激和尊敬。許多人都在祈禱諸天神佛保佑許仙科舉高中,如此一位心存仁善的官員定然能為百姓造福。

  許仙在早年求學是已經取得童生資格,所以用了大半年的時間重溫功課之後,第二年便直接去府城參加了院試,而且憑一手錦繡文章考取秀才身份並得到主持院試的學政鄭懷鄭大人的青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