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頁
紂王強行趕走三妖,三妖只能含淚拜別。
離開朝歌,三妖商議道:「吾等本只是太乙,得虧大王不棄,悉心栽培,才有了今日的大羅境界,如今大王不願吾等為他陪葬,吾等卻不可不為大王做一些什麼。」
三妖商定後,決定次日去劫周軍大營,衝殺一陣,無論戰果如何,也算是報了周王之恩。
次日晚上,三妖招來狂風,借勢襲營,周軍錯不及防,死傷慘重,待周軍反應過來時,三妖早已不見蹤影。
姜子牙臉色難看,沒有想到事近功成,卻丟此大任,於是命令楊戩去把三妖擒來。
楊戩追上三妖,一番惡戰,三妖如何是楊戩對手,情急之時,妲己口一張,吐出一枚符印,卻是當年女媧娘娘命三妖惑亂人族天子的法旨,此法旨乃聖人親口頒發,聖人口含天憲,故而自動凝聚成一枚符印,關鍵時刻可以轉化為聖人一擊,算是女媧給三妖的護身符。
可是令三妖沒有想到的是,這枚符印被激發以後,並沒有轉化為聖人法力,這令三妖大驚失色。
楊戩冷笑一聲,道:「萬仙陣一戰,女媧聖人立下誓言,元始、通天、准提三聖不出世,娘娘亦不出世,所以妖族大聖袁洪遇難,女媧娘娘都只能袖手,又如何能保你們三個妖女。」
妲己等三妖心中絕望,只得以死相拼,可她們三人無論血脈、神通還是法力、法寶,在大羅之中都算是底下,又如何能是楊戩這樣的准聖的對手,很快便被楊戩一一斬殺。
紂王不知三妖去劫周營又被楊戩追殺隕落,只是召集朝歌剩餘的兵力前往牧野仙域迎戰周軍。
隨著戰局傾向於周軍,越來越多的中立勢力都倒向武王姬發,等到商妖聯軍敗於周軍之手,就連一些商朝的死忠諸侯雖然不願倒戈,卻也不得不考慮退路。
武王雖然擊退了妖族大軍,但是擔心戰事糾纏引來其他大妖插手,也不願戰爭拖延太久,於是傳旨,商朝陣營修士,凡是願意中立的,即使不臣服於周朝,周朝也可以保證他們的利益。
隨著武王的旨意傳遍人族疆域,以伯夷、叔齊兩位大羅為首的部分修士終於退出了戰爭。
一時之間樹倒猢猻散,商朝陣營,除了紂王,只剩下丁策、郭宸、董忠三位大羅依舊堅定的站在紂王一邊。
紂王心中嘆息,丁策等三位大羅雖然忠心耿耿,可惜他們都是神人血脈,自己不得不把他們送上戰場。
事實上,從誅仙劍陣之戰開始,還能堅定支持紂王的強者基本都是神人血脈。神族天生伴生大道,言行絕對不會違背大道,而有神人血脈的人族亦是如此,言行契合法則,所以越是道行高深,越不會背離自己的立場和理念。
紂王心有所悟:神魔契合大道,言行皆有跡可循,這是神魔的優勢,卻也是他們的劣勢,若是有朝一日,人族與神族翻臉,這也許是人族能夠算計神族的地方。
紂王壓下心中所想,率領集結了二十萬仙將,這是紂王最後能都調集的部隊,浩浩蕩蕩,迎向周軍。
商周大軍會於牧野仙域。
紂王帶領三位大羅出陣。
哪吒想要迎戰,姜子牙叫住他,姜子牙對武王道:「大王,如今殷商大勢已去,卻是不再適合讓闡教弟子出戰,畢竟現在已經不是闡截二教之爭了。」
武王點點頭,道:「孤明白,姬氏能有今天,全憑尚父與闡教諸位將軍,如今已是商周最後一戰,尚父但請作壁上觀就是。」
武王升帳,擂鼓聚將,召集各路諸侯,一起出戰。
哪吒為不能與紂王一戰而心中鬱悶,姜子牙一笑,道:「哪吒,你可前去護佑武王陛下,陛下無難,你絕對不允許出手。」
「遵命。」哪吒喜道。
紂王看著對面武王全裝甲冑,手執寶劍,十分豐彩,又見東伯侯姜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應鸞緊隨其後,俱張紅羅傘,齊齊整整再後面時各路諸侯。
武王見紂王戴沖天鳳翅盔,赭黃鎖子甲,甚是勇猛。
武王躬身道:「陛下,臣姬發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紂王冷哼道:「你就是姬發?」
姬發答道:「然也。」
紂王道:「爾曾為朕臣,為何會天下諸侯,犯朕關隘,恃凶逞強,不遵國法,大逆不道,孰甚於此。今朕親臨陣前,尚不倒戈悔過,猶自抗拒不理,情殊可恨!朕今日不殺你這賊臣,誓不回兵!」
武王答道:「陛下居天子之尊,諸侯守拒四方,萬姓供其力役,錦衣玉食,貢山航海,古云:『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誰敢與陛下抗禮?可陛下不敬人族聖母,肆行不道,殘虐百姓,殺戮大臣,惟婦言是用,淫酗沉湎,臣下化之,朋家作仇,陛下無君道久矣。其諸侯、臣民,又安得以君道待陛下?陛下之惡,貫盈宇宙,天愁民怨,天下叛之。吾今奉天明命,行天之罰,陛下若是現在退位,猶能保命,若是不從天意,小心身死道消。」
紂王大怒,喝道:「朕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又何用天道和聖人來評判。」
武王大驚道:「陛下竟然無視天道和聖人,何其狂妄也。」
「少廢話。」紂王道:「姬發,你們想要這天下,就來吧,只要你們殺了朕,這天下就是你們的。」
「昏君休得猖狂,還我父命來。」東伯侯姜文煥大喝一聲,提槍躍馬,殺向紂王,南伯候鄂順,北伯候崇應鸞也不甘落後,殺了上來。
離開朝歌,三妖商議道:「吾等本只是太乙,得虧大王不棄,悉心栽培,才有了今日的大羅境界,如今大王不願吾等為他陪葬,吾等卻不可不為大王做一些什麼。」
三妖商定後,決定次日去劫周軍大營,衝殺一陣,無論戰果如何,也算是報了周王之恩。
次日晚上,三妖招來狂風,借勢襲營,周軍錯不及防,死傷慘重,待周軍反應過來時,三妖早已不見蹤影。
姜子牙臉色難看,沒有想到事近功成,卻丟此大任,於是命令楊戩去把三妖擒來。
楊戩追上三妖,一番惡戰,三妖如何是楊戩對手,情急之時,妲己口一張,吐出一枚符印,卻是當年女媧娘娘命三妖惑亂人族天子的法旨,此法旨乃聖人親口頒發,聖人口含天憲,故而自動凝聚成一枚符印,關鍵時刻可以轉化為聖人一擊,算是女媧給三妖的護身符。
可是令三妖沒有想到的是,這枚符印被激發以後,並沒有轉化為聖人法力,這令三妖大驚失色。
楊戩冷笑一聲,道:「萬仙陣一戰,女媧聖人立下誓言,元始、通天、准提三聖不出世,娘娘亦不出世,所以妖族大聖袁洪遇難,女媧娘娘都只能袖手,又如何能保你們三個妖女。」
妲己等三妖心中絕望,只得以死相拼,可她們三人無論血脈、神通還是法力、法寶,在大羅之中都算是底下,又如何能是楊戩這樣的准聖的對手,很快便被楊戩一一斬殺。
紂王不知三妖去劫周營又被楊戩追殺隕落,只是召集朝歌剩餘的兵力前往牧野仙域迎戰周軍。
隨著戰局傾向於周軍,越來越多的中立勢力都倒向武王姬發,等到商妖聯軍敗於周軍之手,就連一些商朝的死忠諸侯雖然不願倒戈,卻也不得不考慮退路。
武王雖然擊退了妖族大軍,但是擔心戰事糾纏引來其他大妖插手,也不願戰爭拖延太久,於是傳旨,商朝陣營修士,凡是願意中立的,即使不臣服於周朝,周朝也可以保證他們的利益。
隨著武王的旨意傳遍人族疆域,以伯夷、叔齊兩位大羅為首的部分修士終於退出了戰爭。
一時之間樹倒猢猻散,商朝陣營,除了紂王,只剩下丁策、郭宸、董忠三位大羅依舊堅定的站在紂王一邊。
紂王心中嘆息,丁策等三位大羅雖然忠心耿耿,可惜他們都是神人血脈,自己不得不把他們送上戰場。
事實上,從誅仙劍陣之戰開始,還能堅定支持紂王的強者基本都是神人血脈。神族天生伴生大道,言行絕對不會違背大道,而有神人血脈的人族亦是如此,言行契合法則,所以越是道行高深,越不會背離自己的立場和理念。
紂王心有所悟:神魔契合大道,言行皆有跡可循,這是神魔的優勢,卻也是他們的劣勢,若是有朝一日,人族與神族翻臉,這也許是人族能夠算計神族的地方。
紂王壓下心中所想,率領集結了二十萬仙將,這是紂王最後能都調集的部隊,浩浩蕩蕩,迎向周軍。
商周大軍會於牧野仙域。
紂王帶領三位大羅出陣。
哪吒想要迎戰,姜子牙叫住他,姜子牙對武王道:「大王,如今殷商大勢已去,卻是不再適合讓闡教弟子出戰,畢竟現在已經不是闡截二教之爭了。」
武王點點頭,道:「孤明白,姬氏能有今天,全憑尚父與闡教諸位將軍,如今已是商周最後一戰,尚父但請作壁上觀就是。」
武王升帳,擂鼓聚將,召集各路諸侯,一起出戰。
哪吒為不能與紂王一戰而心中鬱悶,姜子牙一笑,道:「哪吒,你可前去護佑武王陛下,陛下無難,你絕對不允許出手。」
「遵命。」哪吒喜道。
紂王看著對面武王全裝甲冑,手執寶劍,十分豐彩,又見東伯侯姜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應鸞緊隨其後,俱張紅羅傘,齊齊整整再後面時各路諸侯。
武王見紂王戴沖天鳳翅盔,赭黃鎖子甲,甚是勇猛。
武王躬身道:「陛下,臣姬發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紂王冷哼道:「你就是姬發?」
姬發答道:「然也。」
紂王道:「爾曾為朕臣,為何會天下諸侯,犯朕關隘,恃凶逞強,不遵國法,大逆不道,孰甚於此。今朕親臨陣前,尚不倒戈悔過,猶自抗拒不理,情殊可恨!朕今日不殺你這賊臣,誓不回兵!」
武王答道:「陛下居天子之尊,諸侯守拒四方,萬姓供其力役,錦衣玉食,貢山航海,古云:『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誰敢與陛下抗禮?可陛下不敬人族聖母,肆行不道,殘虐百姓,殺戮大臣,惟婦言是用,淫酗沉湎,臣下化之,朋家作仇,陛下無君道久矣。其諸侯、臣民,又安得以君道待陛下?陛下之惡,貫盈宇宙,天愁民怨,天下叛之。吾今奉天明命,行天之罰,陛下若是現在退位,猶能保命,若是不從天意,小心身死道消。」
紂王大怒,喝道:「朕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又何用天道和聖人來評判。」
武王大驚道:「陛下竟然無視天道和聖人,何其狂妄也。」
「少廢話。」紂王道:「姬發,你們想要這天下,就來吧,只要你們殺了朕,這天下就是你們的。」
「昏君休得猖狂,還我父命來。」東伯侯姜文煥大喝一聲,提槍躍馬,殺向紂王,南伯候鄂順,北伯候崇應鸞也不甘落後,殺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