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貼身女使早在之前便被蕭幼清厚賜遣送出了宮,幾個尚服局的宮人站在寢閣一側不知所措,自憲宗去後,皇太后再未上過任何妝容,如今喚了她們過來卻又一直沉默不語,宮人們也不敢問話。

  蕭幼清坐在鏡台前盯著龍涎香所雕刻的小佛像一動不動,旋即正過頭盯著銅鏡里的自己,從前不見的華發如今已經漸生。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記憶里的聲音徘徊在耳側,這麼多年過去早已物是人非。

  “過來吧,別誤了春宴的時辰。”

  幾個宮人旋即躬身上前,“是。”

  梳洗過後換上朝會時的禮服,蕭幼清從內閣走出,問道候在垂簾外的內侍,“大臣們都到了嗎?”

  “已經差不多到齊等候在大慶殿前了。”

  “殿中省那邊的廚房呢?”

  “都按著太后的吩咐給赴宴的大臣增了一道膳食,另備了一份膳食至福寧殿,不過...”趙平猶豫道,“官家素來節儉不願浪費...”

  蕭幼清端著手跨出正殿,“萬象更新,新年就要有新年的樣子。”

  說話間,乳母與宮人及內侍將皇太子從偏殿帶出,小小的腦袋撐著遠遊冠,朱明衣內裹了厚厚一層棉絨襖子,蕭幼清瞧了一眼後道:“先帶他去福寧殿問候皇帝。”

  “是。”

  --------------------------------

  福寧殿內有荊國公主留宿侍疾,曹舒窈也每日都會過去,內侍們帶著皇太子入內半刻鐘後匆匆趕出。

  蕭幼清將其抱上肩輿,“走吧。”

  “啟。”

  文武百官著朝服等候在大慶殿外。

  “你們說這官家的病到底好沒好啊?”

  “大內消息嚴密,誰知道呢。”

  “官家洪福齊天,定是好起來了的。”群臣們緊張新帝的病情。

  旋即還有一些大臣擔憂道:“這都一個多月沒有見到官家了,官家的病,太后也不給準話。”

  “這正旦朝見,莫不也是太后替著出席吧?”

  而後便引起一陣驚動,右側的武將穿著同樣的朝服,但議論者極少。

  一陣改時的鼓聲響後,殿中侍御史便引群臣入殿序位於大慶殿左右,瞧見御座旁另設了一把椅子後一切就都明了了。

  ——撻!——皇城司傳來鞭笞聲,內侍走至大殿門口呼傳,“皇太后殿下、皇太子殿下至!”

  朝臣們端著笏板,低下頭,朝堂之上皆有殿中監的御史察看班列,遂不敢胡亂言語。

  蕭幼清抱著孫子跨入殿門從人群中間走過至西階登台,一切禮儀照舊,跪拜以及進獻頌詞。

  文武百官搢笏而跪,“皇太后殿下千秋,皇太子殿下千秋。”

  -----------------------------

  朝見之後卷班出殿,朝臣們摸著膝蓋前往更衣之所將朝服更換成公服,至時辰後返回大慶殿赴春宴,“我就知道肯定是皇太后。”

  “虎毒尚且不食子,親兒子的皇位也要把持嗎?”

  “上次見官家,”同側行走的官員搖了搖頭,“氣色就不是很好。”

  “不應該啊,官家正值盛年,為何就在這幾年突然病了呢?”不少文官心裡打著算盤,皇帝正值盛年,而皇太后年事已高,就算把持朝政,總也有歸還的一日。

  “...”官員行走的道路被人擋住,旋即紛紛抬手躬身,“見過魯國長公主。”

  衛如華身側隨著一眾女官也有門下省的言事官,聽著這群官員的議論本就不悅,加之稱呼後更加不滿,“諸位官人可瞧好了,本府穿的可是紫金魚袋的公服。”

  “...”幾個識趣的官員便笑著連忙倒戈道:“見過衛府尹。”

  衛如華背起手冷瞧了一眼,“諸位同僚有這等閒工夫於背後嚼著不甘心的舌根,不如好好審視一下自己過去一年是否為國為君盡忠以及是否替百姓做了什麼,整日在朝堂上呈口舌,爭來爭去有什麼意思呢?”

  幾個大臣相顧一視,旋即躬身道:“謹遵相公教誨。”

  衛如華便領著人從他們身旁略過,走了幾步後又停下,“人活一世不過短短數十年,為後世憂還是為眼前活,我想,諸位同僚都是有家室的聰明人,也要為他們多想想才對。”

  大臣們被她的話震懾住,連連躬身道:“下官等謹記。”

  等拉開了些距離之後幾個官員便上前將長公主誇讚了一番,衛如華摸著額頭,“他們都是些趨炎附勢之人,等著官家理政恢復高皇帝在位時給予文官的好處呢,但最重要的...”她將紫色的袖子抬起,“還是這玩意兒。”

  --------------------------------

  御廚房的膳食已經備好,十餘位頭戴向後曲折幞頭身穿紫圓領窄衣的膳徒右手托著一隻食盒,上面蓋著繡龍的黃色蓋子,左手則拿著一條紅色的刺繡手巾。

  “進膳!”

  十餘人拖著食盒列成齊整的一排從御廚房出經凝暉殿至內東門進入內廷,後面還隨著二十多個托金瓜盒的人,大慶殿給皇帝準備的膳食皆另外置備送往福寧殿,只是少了一道蕭幼清專門吩咐給眾大臣做的菜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