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知道嗎?”蕭幼清攥著皇帝生前戴過的玉,“我和她都不是大度之人,我常常笑她,誰的醋都吃,”蕭幼清又

  盯向何文英,你只看見了我有多愛她,卻看不見她的愛遠勝於我,她把所有的偏心與偏愛都給了我,對我的信任超過了這個世間所有愛我的人,包括我的翁翁、爹爹、母親。”

  “臣看得見,臣也知道,臣知道不可僭越,所以臣只是埋藏於心,就算這樣,可也未能免於被人發覺,除了心細便是在乎到極致。”

  “你入京已經二月有餘,審官院拖你的官誥你卻未鬧,便是什麼都知道了吧?”

  “是。”

  “你不敢僭越,你也有為相的才華,可是我不能將你留在京城,哪怕是知道不會發生什麼,不過也請你記住,不是我怕自己不夠堅定,而是除了她,我不需要任何人陪。”

  何文英聽著呆滯了片刻,“不是臣看不到,而是臣選擇了自己在意的將心偏到了一處。”

  --------------------------------

  景和元年五月中旬,受召回京的地方官何文英再次被調離出京,至成都府接任成都知府,抵達成都府不久後便收養了一個孤兒,於官邸後衙開始提筆著書。

  ——寧壽宮——

  鶴髮童顏的太醫坐在圓墩子上替皇太后診脈。

  “官家近日如何了?”

  孫鴻達抬手一顫,“官家他...”

  “孫太醫現在是只認新主而忘了舊主麼?”

  孫鴻達旋即從墩子上坐起跪伏道:“臣不敢。”

  “官家要你瞞著吾?”

  孫鴻達咽了一口唾沫,“官家長期受抑,加之身子骨本來就單薄,先帝病重時,官家的身體就已經垮了,先帝大行之日口吐鮮血傷及心肺,這段時間皆是靠強撐,又暗命一眾醫官用了強藥。”

  蕭幼清臉色如常的問道:“此事,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官家為太子續弦納妃之後,臣無意間看了東宮的藥案,便去告知了官家。”

  蕭幼清閉上眼,“你下去吧。”

  孫鴻達抬起頭,“官家說若是太后知曉了,少主年幼,皇嗣無可託付,無論太后做什麼...”

  憲宗皇帝臨前交付的兵符如今還在寧壽宮的書櫃裡鎖著,蕭幼清睜開怒紅的雙眼,“我要的不是衛家的江山。”

  -----------------------------------

  景和元年五月底,嫡皇子衛晟受封康國公,抱於寧壽宮由皇太后撫養。

  兩歲的幼童扎著三個小髮髻抬著稚嫩的小手踉踉

  蹌蹌的追著一隻黃蝴蝶,蕭幼清坐在庭院裡目不轉睛的盯著,“你慢些,別摔著了。”

  “康國公長大之後定又是一位偏偏少年。”

  蕭幼清側頭望著孩童,“他太小了,吾不知道能否等到他長大。”

  “太后洪福齊天,日後定還能主持小國公的大婚。”

  “大婚...”新帝延先帝之法,又加大惠民的力度,朝中格局已深得臣民之心,相權已經權分六部與九卿,皇帝正統非宰相可動搖,蕭幼清能依靠的依舊只有外戚,旋即轉頭看向不遠處的坤寧殿,“說起來燕歸也已經及冠了,上次哥哥向我提起那孩子的婚事...”蕭幼清低下頭,“馬上就到崔府君生辰了,讓哥哥入宮一趟一起吃頓飯。”

  “是。”

  內侍將紫袍戴交腳幞頭的武將引入寧壽宮,殿內只有兩張桌子兩雙碗筷。

  “太后。”

  “坐吧。”

  “多謝太后賜膳。”

  蕭幼清屏退左右,“這裡沒有外人,哥哥無需多禮。”

  蕭雲澤已至花甲,幞頭下的鬢髮隱約泛白,“三娘。”

  “我知道先帝在時哥哥多有顧忌,一直謹小慎微至如今,先帝大行我能依靠的便只有自家人。”

  蕭雲澤聽後點頭,“臣明白。”

  “明年武舉會同科舉一起開辦,你讓燕歸赴試吧。”

  “是。”

  “至於他的婚事...官家的身子不好,少主年幼,朝堂隨時可能發生動盪,能夠兵不血刃才是上策,先帝一手建立起的盛世,我不希望因為動盪而毀掉。”

  蕭雲澤抬起頭,似乎聽明白了妹妹話中的意思,“三娘是想,曹家?”旋即拱手,“臣明白了。”

  用膳之後紫袍拜別皇太后,隨內侍出內東門騎馬離宮南下。

  蕭幼清拿起一把團扇坐在竹籃旁替熟睡的孩子扇走悶熱,“奎光。”

  “小人在。”

  “去將皇后喚來。”

  “是。”

  -------------------------------

  景和元年七月,殿前都指揮使蕭雲澤隨身穿紫色坎肩的媒人親自登門至門下侍郎曹紀家中。

  曹紀將人迎至中堂上座,“殿帥請用茶。”

  “脫了官袍,賢弟就不要用那官場上的套語了。”

  曹紀將手搭在椅側,“是是是。”

  蕭雲澤旋即將一封帖子遞上前,“這是犬子的草帖子,

  請娶賢弟的二姑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