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早在周康王時,文始真人尹喜隱居武當,而有隱仙一脈。然後一直到了宋朝,茅山孫元政入武當,修復五龍觀,立五龍派,這才有了第二家門派。

  到元朝時,武當山開始興盛。

  有全真道士魯洞雲、汪真常,清微法師張道貴、劉道明、葉雲來等,先後於武當修道。其中又有一人,為當時道教翹楚,此人出身天師府,叫張留孫。

  元朝建朝之初,全真道受到重視,勢力日盛。後與佛教發生衝突,在朝廷主持下,兩教舉行了三次辯論。朝廷偏袒佛教,道教受挫,之後忽必烈下令禁道書,更是造成了沉重打擊。

  跟著,當代天師帶著徒弟張留孫前往大都進諫,此事才得以緩和。

  忽必烈授張留孫「江南諸路道教都提點」之職,此人共經歷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備受寵遇,道門重興。

  而張留孫自立玄教,被封為大宗師,弟子成千上萬,遍布大江南北,當然也包括武當山。

  後來元朝覆滅,張留孫羽化升天,玄教解體。此時的武當山,以魯洞雲弟子張守清為尊

  明朝洪武、永樂二帝,皆尊崇武當真武,賜建九宮八觀、三十六岩廟、七十二庵堂,奉養道士數千人,這才讓武當山成了全國道教中心。

  期間,朝廷又與龍虎山、茅山商榷,整合管教,立張守清傳承法派為正宗,便是延續到現代的「三山正乙派」,內修全真丹法,外修清微雷法(清微雷法是符籙外功,與小齋的雷法不同)。

  當時三山皈依,其它正一支派和玄教弟子,一應遵從,永為定製。

  所以說起來就非常複雜,任亦昀出身三山正乙派,他的師父卻是玄教弟子,修的是天師府道法。

  顧璵花了好大的勁,才將這些東西理清。

  簡單一句話,任亦昀是個明代正一修士。而同樣的,他也介紹一下後續的歷史發展,倆人互相唏噓了半天。

  「實不相瞞,我曾救出過一位閭山派的前輩,也是明代人士。他貿然晉升境界,搞得肉身損毀,險些魂飛魄散。」

  老顧當然好奇了,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那您又是為何啊?」

  「唉……」

  任亦昀嘆了口氣,似不願多提,又似很想找人傾述,沉默片刻方道:「當時各方都知曉靈氣即將枯竭,那些傳承悠久有地仙仙祖的門派,皆被接引飛升。那些沒有的,只能自尋出路,貧道慚愧,我三山正乙派竟無一位地仙。

  不僅如此,據我所知,自宋元交替以來,就再沒出現過地仙了。縱是三豐道人天縱奇才,曠古爍今,在那種環境下,也只能鍊金丹,成陽神罷了。

  呵呵,什麼玄教,全真,龍虎,茅山,三山正乙派……一個個名頭十足,到最後還不是一樣,自論生死。」

  「不對啊,天師府和茅山歷史悠久,前人輩出,就沒有一位地仙麼?」顧璵疑惑。

  「有,當然有!」

  任亦昀情緒波動有些激烈,忽問道:「你救出的那位道友為何沒隨之飛升,他是如何說的?」

  「呃,重創,被師門留下養傷。」

  「哈哈!養傷到哪兒都可以養,為什麼偏要呆在人間?還不是天資不足,不受重視,權當棄子而已。」

  任亦昀在原地轉了兩圈,繼續道:「想必你也清楚,地仙可開闢洞天福地,自成小空間循環。但你一定不知道,維持洞天福地要消耗多大的能量。

  地仙不是天仙,開闢小空間已是極限,哪有精力養那麼多閒人?

  修士要修煉,要制符,要煉丹,這些都需要能量。資源有限,人太多了,循環不暢,地仙也難以支撐,只得捨棄底層螻蟻。

  對了,那位閭山道友是何境界?」

  「人仙。」

  「果然!世間凡人千千萬,成修士者萬中選一,成人仙者又萬中選一。可連人仙境都不被放在眼裡,更別提那些普通修士了。

  三山正乙派沒有地仙,神仙還是有的。

  神仙壽元千載,但是天地枯竭,與之衍生的一切都停止運轉。

  你煉丹、制符、飛行、施法,靠的都是自身循環的法力。環境衰敗,氣息死絕,也沒有後繼者,道統無處傳,近乎遺世苟活。

  神仙本就不多,要麼死,要麼飛升。剩下的那些,有的選擇長眠,自我隱遁。有的索性捨棄肉身,飛入魂界遨遊……在我那時,人間已是修行凋落,哀惶遍野。

  貧道是人仙,不想坐以待斃,便跟一名師弟,在師父的幫助下遁入魂界,尋求機緣。可惜後來,後來……」

  「後來怎麼了?」顧璵忙問。

  「後來……唔……」

  任亦昀說著說著,身體又一顫,氣息驟變,被迫害妄想症附體,「你心懷歹意,我要殺了你!」

  艹!

  顧璵一看他開始哆嗦,就覺得不對,立馬調頭,抹身就走。

  ……

  又不知過了多久。

  老顧狼狽不堪的緩緩落下,一言不發,盤膝而坐,開始恢復能量。

  任亦昀十分尷尬,在旁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待他調息完畢,才上前躬身:「真是無臉見人,對不住,對不住!」

  「算了,你也不是有意的。」

  顧璵特鬱悶,打又打不過,還能怎麼辦?

  「你不是說要隔上一段時間才會犯癲症麼,怎麼突然就發作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