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後歷朝歷代皆有見龍的記載,到了唐朝時更為詳細:「舒州桐城縣百姓胡舉,有青龍斗死於庭中。凡長十餘丈,鱗鬣皆魚,須長二丈,雙角各長二丈。」

  再有清朝,準確到了某年某月,「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龍見於龍王峪,先大後小,長數丈,所過草木如焚。」

  最近的一次則在民國,便是非常著名的「沒溝營墜龍事件」。

  這些內容,有的近乎神話傳說,有的確在典籍中記載,袁松子以一种放飛自我的狀態,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在先秦階段,人道大興,那些真人、至人、神人等等,常乘龍週遊四海,傲遊太虛。那時的龍,是作為三轎的:一曰龍轎,二曰虎轎,三曰鹿轎,屬於大能的乘騎工具。

  後來人道衰,仙道起,龍的作用也開始變化,尤其在民間,龍開始慢慢神化,逐漸出現了五龍信仰——金木水火土。

  而後更被皇帝拿來做營銷,什麼人龍合一,自詡真龍天子巴拉巴拉。

  其實在夏國本土,最初都叫龍神,沒有龍王的說法。這是佛教傳入之後,與本土結合,才變成了龍王。

  袁松子就認為,從上古至今,隨著修士的能耐越來越小,龍的品級和德行也越來越差。因為以前沒人把它當神,都是坐騎和食物……

  最後他還將龍細分,包括虺、虬、角、螭、蛟等十幾種,似模似樣。

  總之呢,袁松子經過一番掰扯,自己得出結論:龍,即天地之精,應感而生,是肯定有的。

  「……」

  當小堇放下書本,不知不覺天光大亮,已是次日清晨。

  她啪的往後一靠,兩條大長腿擺在桌子上,凳子腿翹起,一晃一晃的閉目思考。倘若五年前,自己看到這本書,必是無稽之談。

  但現在麼,如果用靈氣的理論解釋,誒,貌似還說的通了。

  第三百八十九章 教化亦為道

  「嗯?」

  數天後,當小堇回到鳳凰山,將事情經過一說,便迎來了三張詫異臉。

  他們詫異的不是《化龍說》,而是「臥槽,你居然什麼禍都沒闖,就這麼完完整整的回來了?」

  許是他們的表達方式過於明顯,以至於某人非常氣惱,巴拉巴拉的就開始噴:

  「艹,你們什麼表情啊?我這趟容易麼,又得保護周全,又得抓怪,又得探寶,往返幾萬里啊……」

  「嗯嗯,知道你辛苦!」

  小齋見她生氣,連忙順毛捋,笑道:「這趟還有什麼收穫?」

  「喏!」

  小堇解下儲物袋,嘩啦一倒,摔出二十根黃燦燦的金條,「那老財屯的,我就隨便拿了點,不知能不能用上。」

  「金子……」

  顧璵拿起一根瞧了瞧,這是民國標準的大黃魚,舊秤十兩,折312.5克,上面印有編號、成色、重量,以及一個S字母,意指魔都廠鑄造。

  「古修倒是有用黃金煉器煉丹的,但是不多,先留著吧。既然是你拿回來的,就交由你保管。」

  他將金條遞還,又談起龍的話題,道:「書里提到沒溝營墜龍,我當年對這個非常感興趣,收集了不少資料。那隻不管真假,都是死了的。我們先當它是真的,那以現在來看,它可能是一隻虬(幼龍),或許從明代就有,然後靈氣枯竭,導致身殞。」

  「咦,那不是前朝的龍麼?」小堇忽道。

  「噗哧!」

  龍秋莫名一樂,隨即擺擺手,「沒事兒,我就覺得前朝的龍挺好笑的。」

  「越來越傻了你!」小堇嫌棄的揉了揉對方。

  顧璵繼續道:「按照袁松子的說法,龍乃天地之精,應感而生。其實有幾分道理,世間萬物都是炁所化,龍作為一種特殊物種,肯定有它的誕生方式。

  應感而生……我覺得這個感,一是靈氣,二是氣象。當靈氣充盈,人間修行昌盛,氣象萬千,那冥冥中給它的力量就越多,就越容易化龍。

  或者修士本身實力強大,也可以點化成龍,就像韋善俊法師一樣。」

  韋善俊,唐初道士。他養了一條黑狗,形影不離,後來得道之時,黑狗化作一條黑龍,載著他升天。

  「這個化字我覺得特別好,龍不是憑空而生,萬物源於炁,龍應炁而生,萬物便皆可化龍。哎……」

  顧璵忽地一頓,看向小齋,小齋也剛好轉向他,道:「不錯,我師門的功法最初就叫《攝龍五雷內法》,經薩天師補足,裡面加了一些東西,就提到過化龍。不過要等到神仙境,我才能修那門神通,到時就可以……」

  「你就可以變成龍了?哇!」

  小堇瞪大眼睛,忽然激動起來,左眼寫著「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右眼寫著「誒嘿嘿嘿!」

  啪!

  小齋直接甩了一巴掌,又道:「對了,你不是說洞庭湖有鎖蛟的鐵枷麼?那湖裡會不會有蛟?」

  「虺五百年為蛟,蛟千年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

  顧璵站起身,面色略微嚴肅,道:「我倒希望沒有,蛟興風作浪,出現必是洪水滔天,先看看洞庭那邊的動靜吧。」

  …………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事一件連著一件。

  先是鳳凰山興建坊市,然後黑水劍器發現,道院提出以劍為祭,開啟閩江之底的閭山大法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