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顧璵把玩了好一會,才小心翼翼的放出一縷靈氣,往印中探去。那縷靈氣方一接觸,就像溪流入海,轉瞬就被吞沒。

  他眨了眨眼,不再嘗試,改用另一種方法。

  當即神識一動,慢慢分出一截枝杈,細細柔柔的再次掃過。這次有了反應,如同頻率相調,信號恰對,那道印沒做抵擋,就敞開了自己的廣闊久遠。

  顧璵意識一暗,只覺滿天星斗,深邃無盡。

  ……

  小齋提著鐵鍬,氣喘吁吁的爬上山腰。那鐵鍬模樣古怪,鍬頭被她找了根木頭,隨便一戳,再用繩子系牢,反正湊合能用。

  她到了營地,見顧璵手捧古印閉目靜坐,也不打擾,自顧自的開始熬肉湯。

  待肉味散出,香氣撲鼻,顧璵才睜開眼,猶有餘韻。他偏過頭,瞧小齋明明累得不行,還在忙活煮飯,不禁湧出一股歉意,道:「辛苦你了!」

  「我去洞口試了試,那裡埋的不算深,運氣好的話,明天就能挖通。」

  她壓根就不是要親親要抱抱要舉高高的軟妹子,就沒接那茬,只問:「你的傷怎麼樣?」

  「不太樂觀,估計得出去調養了。」

  「沒關係,我們還都活著,這就是好事。」

  小齋盛了碗湯遞給他,又問:「對了,那東西研究出來了麼?」

  「有了些眉目。這匣子裡的玉針應該是種暗器,可以在口中射出。速度極快,如果近距離的話,幾乎避無可避。」

  「穿透性呢?」

  「不太清楚,但他拿這個當殺招,肯定威力不弱。至於這枚古印……」

  顧璵把那印托在掌上,忽然面容一板,一本正經道:「江小齋,我現有道法一篇,你可要學?」

  「可得長生麼?」小齋笑問。

  「不能。」

  「不學,不學!」

  「你這妮子,今晚三更時分,到我床上來!」

  「就你?」

  小齋上上下下瞄了他一圈,又里里外外的鄙視道:「你撐得過我泡碗面的功夫麼?泡辣白菜的我都算欺負你!」

  嘁!我可以軟磨硬泡啊……

  顧璵撇了撇嘴,終究沒敢說,自動自覺的敗退。

  話說薩祖道印中,其實有法三篇,一曰《神霄大雷琅玉書》,一曰《煉丹》,一曰《煉器》。

  第一個是完整的,二、三是他自己瞎叫的,因為只有幾句話,記錄了一味丹方,一柄法器煉製,更像隨性所為。

  而那《神霄大雷琅玉書》,正是小齋苦求的修煉功法。

  「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一氣神和,歸根復命,行住坐臥,綿綿若存,所以養其浩然者,施之於法,則以我之真氣,合天地之造化,故能噓為雲雨,嘻為雷霆。

  五行根於二氣,二氣分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氣,運五行之氣為五雷。

  五雷分屬五臟。五臟之氣攢聚,會聚為一,方能達於大道,掌握五雷之妙用。東方木雷在肝宮,南方火雷在心宮,西方金雷在肺宮,北方水雷在腎宮,中央土雷在脾宮。

  五氣朝元,一塵不染,能清能淨,是曰無漏。斬除五漏,寂然不動為道之體,感而遂通為道之用,斯五雷之妙也……」

  翻譯過來:雷法最吊,修五雷的過程就像傳說中的斬三屍,木雷、火雷、金雷、水雷、土雷,要一個個修煉到無漏境界,才算雷法小成。

  千般道法,殊途同歸,其根本就是讓人體和天地溝通,形成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對接。所以這個無漏境界,說白了就是先天境。

  顧璵是整體修習,五雷則分五個階段,修成後,都是人仙。

  而再往上,便是神仙,以形神都能使用神通為標準。《大雷琅玉書》中亦有記載,包括如何存想,如何修習神通等等。

  這也符合了穹窿山的那篇總綱:存想如龍,自在如龍,攝萬物如龍……

  照此一看,更證明了小齋師門的淵源,必與神霄派有關。

  因為宋代之前,還是以食氣為主,宋代之後,就普遍轉為內丹。而這篇雷法,既有很明顯的食氣法門,又帶著一點剛剛冒頭的內丹理論。

  這個變革期,正是唐朝——也就是小齋師門立派的時代。倆人腦洞都大,已經腦補出了一部王文卿或林靈素殺人奪功,然後成功洗白,開宗立派的狗血恩仇劇。

  至於兩外兩篇,丹方名聚氣丹,可輔助修行。法器名清淨塵,就是一柄拂塵,可驅邪避凶。

  光看名字就曉得,屬於基礎品,難怪敘述不多。

  當然對他們倆來講,已是驚喜中的驚喜。小齋若非太過疲憊,興奮的都想翻上樹去,真真像只猢猻。

  顧璵也很開心,這可是最後一站啊,總算不虛此行。

  「這個丹方來的好,我們倆都能用到。這個拂塵麼……」

  小齋皺了皺眉,道:「莫非我們以後要當道士?」

  「用不著吧?」

  「怎麼用不著?你能想像我穿著連衣裙,然後拿把拂塵的德行麼?」

  「呃……」

  顧璵汗了汗,只得道:「再說,再說。」

  就這麼點東西,他們整整擺弄了一夜,還興致未歇。沒辦法,單論這種意外得寶的快感和滿足感,確實絕無僅有,倆人的關係也更進一層。

  侶的存在,不僅是指引、教導,更重要的是,在你陷入困境的時候,身邊有人陪伴,並且能完全信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