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煬陵何其難打?三道城牆,近百萬黎民,破得了外城破不了內城,破得了內城,也統治不了百姓……可煬陵怕圍困。

  任誰沒想到厄蘭朵里出了一個蘭登蘇邪,以至於為掠奪而戰的匈奴開始將眼光放得長遠——他們不再僅僅滿足於中原的鮮花著錦,開始覬覦起了漢人曾建立的王朝,而王朝的代表,便是國都。

  如今援軍雖已至,卻是與他有死仇的季滄亭所帶領,此戰無論輸贏,他都註定會是階下之囚。

  「諸卿,有何計策?」石莽喘著粗氣道。

  殿中一片默然,他那些平日裡誇誇其談的擁躉們此刻宛如一隻只秋風裡的鵪鶉一般,恨不能將頭埋進地里。

  「大人,衛滄亭威望日重,北方蒙吞狼軍所救的諸州皆對她心悅誠服,倘若讓她進城,我們恐怕……」

  「我不是在問你們現在有什麼困境!」石莽提高了聲音:「有奇策者,封侯拜相!」

  一片沉默里,石莽暴怒地踢翻了腳邊的銅燈樹,喝道:「一群廢物!平日裡一個個吹噓能抵十個灞陽公主,現在呢?!我若過不了這關,你們都得陪葬!」

  「父親息怒。」

  殿外石樑玉幽然的聲音傳進來,石莽見了他,立即跑下去抓住他的雙臂:「吾兒有何良策?」

  石樑玉垂眸道:「當下情勢,於父親而言皆是困獸之局,能走的路子無非有三。其一者,趁灞陽公主在城外與匈奴鏖戰,保存實力出逃至東海郡再謀後路。」

  石莽皺眉道:「逃又能逃到何處?我不信我石莽還能命絕於此!」

  意料之中的回答,石樑玉繼續道:「其二,靜待灞陽公主與匈奴戰至兩敗俱傷,再出兵城外,以得漁翁之利。」

  「那也不可!她率領的並非她本部吞狼軍,潞洲守軍乃是我翻身的本錢,豈能就此空耗?!」

  「那就只剩下一條路了。」石樑玉抬起頭,定定地看著他的生父,「父親與灞陽公主有不共戴天之仇,絕無和解可能,唯一的法子,便是先助她擊退匈奴,待她進城時,請父親放棄皇位,擁立通王稱帝。以通王的名義下詔封賞於她,名正言順地收回潞洲大軍。」

  「……」石莽顯然也想到了。

  他弒君篡位的事還處於流言階段,百姓們關注著的是匈奴,只要沒有徹底昭告天下登基稱帝,一切就都還有轉圜的餘地——即便通王是個痴愚之人,他也畢竟是季滄亭的舅父,有他登上帝位,季滄亭絕不敢亂來。

  「公子此計大善!」群臣紛紛附和,「通王素來是個好哄的,只消讓他下詔封大人為輔政大臣,往後之事可徐徐圖之。」

  一句徐徐圖之,讓石莽的面色平靜下來,他理了理衣冠,背過身去:「梁玉,你去把通王找來吧。」

  「是。」石樑玉躬身行禮,復又問道,「父親,傳國玉璽可在?」

  石莽咬了咬牙,喚掌璽太監去取玉璽,道:「拿去拿去!」

  得到了玉璽後,石樑玉緩緩退出殿外,呼吸了一口深秋清寒的空氣,回望了一眼大殿,殿中隱約傳出「待她赴宴便摔杯為號」的討論聲,他臉上緩緩凝出一線極冷的笑。

  「娘,我這就送他來見你。」他低聲道。

  作者有話要說: 唐長安城人口——185萬宋汴梁人口——140萬

  占領並統治一個百萬人口的一朝國都或許做不到,但絕對有可能攻陷得下來。

  ……

  抱歉大家最近兩三個月更新太鬼畜了,今後會慢慢把速度提一提的_:з」∠_

  第六十五章 為王·其四

  半日前, 通王湘州的岔道。

  「再加把勁, 快!」穿著吞狼軍甲冑的將士在高坡上遠眺,坡下一群人互相呼喊著將寫著「煬陵」二字的界碑費力挪動著,待挪出一尺半寸、拖出一條土痕後, 那些大汗淋漓的將士這才作罷, 同其他人一起轉移到了附近的林子裡。

  此時林子裡已藏了不少吞狼軍的將士, 不過他們並非前來伏擊誰,而是徵集了附近城鎮裡擅長製作風箏的工匠。

  這些工匠是緊急從附近的城邦里征來的,連夜加急趕工出了百餘面妖物圖騰的風箏, 這些風箏大多描繪得巨眼、長喙,約似大雁的模樣,且扎風箏的竹條上纏著些帶血的碎肉條。那些工匠們最後檢查了一下手裡風箏的結實程度,趁著風高之時便放上了天。

  隨後整個林子靜寂下來,將士們抬頭看著天上飄飄蕩蕩的風箏, 有人不禁問道——

  「那些求救的黑鷹會上鉤嗎?」

  「不知道, 主公在邊關也算與匈奴打交道多年了,素知匈奴馴鷹勇悍,所過之處不會放棄一切獵物,但願這些加了麻藥粉的風箏能攔下一兩隻來。」

  匈奴足有十萬大部隊仍在湘州觀望, 只待煬陵方面派出的那五萬傳出捷報,便會立即放棄南下建昌,直奔煬陵而來。到時國都傾覆,整個中原群龍無首,勢必會被占領了國都的匈奴進一步蠶食鯨吞。

  越軍也知道眼下面對的狀況有多艱難, 匈奴傳訊依靠的是人力與馴鷹同時傳訊,以確保軍情無誤,人力好攔,而馴鷹則是素來讓越軍無從下手,這才熬出來一出風箏計,打算讓從來沒見過中原風箏的草原鷹見識見識漢人的智慧。

  但是,一切的前提是,季滄亭要率領著那些畏畏縮縮的潞洲等地守軍在正面戰場上將那五萬匈奴全面壓制,他們才會派出馴鷹傳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