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尋和錦書再回隕都,整個天下都已經變了天了,為了自保,周尋交了虎符攜著錦書要離開隕都。

  和錦書周尋分別的那一日,覺淺並未跟著她們一同離開。

  她對著她家小姐:「小姐,我就不隨你們一起走了。」

  而後看向周尋:「公子,小姐就拜託給你照顧了。」

  周尋聽了,看了錦書一眼,將她攬得更緊些。

  「我給自己尋了好去處,且放心吧。」

  錦書想挽留她,但是她不知到底應該說什麼才能挽留下她,這個看似愚笨又遲鈍的姑娘,好像突然什麼都明白了,和以前的她一點兒也不一樣。

  如果她能一直快樂,錦書是願意她一直愚笨的。

  可是沒有,或者說相反地她變得聰明又成熟了,那種聰明是用她以往所有的天真快樂同等交換的。即使讓看得到這種變化的人覺得悲傷,但是更悲傷的是,他們也只能無能為力的看著。

  覺淺向錦書行禮辭別,周尋忽然鬆開攬著錦書的手向覺淺走去:「這些事本應當由他親口同你說的,可是現在......」

  他頓了頓,接著道:「阿隨曾經有個青梅,和他格外要好,本來兩家已經定下親事,可是阿隨後來參軍回來傷了臉,臉上就此留下了一條疤。他以為青梅並不會介懷,可是那姑娘因著他那張臉竟毀了親事說了好一番傷人的話,最後改嫁他人。阿隨的娘為此氣出了大病,沒過多久就去了。」

  她站在原地聽著周尋的話,輕飄飄的隻言片語,但沒有人真的敢設身處地細細去想。

  應當是受夠了這樣的傷,所以才不敢輕易對別人抱有希望吧,為了避免再受傷也害怕讓別人受傷,所以才拒人於千里之外吧。

  「那公子現在告訴我這些是什麼意思?追悔莫及亦或是徒增傷悲?」她眼中蓄淚,又很快用衣袖狠狠擦去。

  周尋默了默:「我只是覺著,你應該知曉這些事。」

  隨後向她作揖轉身攬著錦書離開了。

  應當是冬天又快來了,天兒開始颳風,格外的冷,沒過多久就開始飄雪。

  風雪漸漸大了,行人皆是匆匆。長街寂寥下來,風雪亦為離人傷懷,像柳絮飄到了行人發上,青絲白霜,為別意加上幾分淒涼,似是下次相見,故友知交均已青絲變白頭。

  城外山上的清源庵在這一日迎來了一個小姑娘,說她要斷髮出家修行。

  庵里的老住持仔細將她瞧了又瞧,最後笑著對她下了結論:「姑娘,你塵緣未了,心未淨何以入佛門修行。」

  「修行,修的更是一顆心。」

  覺淺不明白她的意思,只是單純的覺得住持不願意收下她,苦苦哀求。

  住持只好答應她將她留下來只是不論說什麼也不願為她剃度。

  於是覺淺成了清源庵里唯一一個帶髮修行的人。

  她每天跟著旁人一同吃齋念佛聽講經,閒下來就去看書幹活,她越來越少的想起周隨。

  看似已經將那些都盡數淡忘了,只有自己知曉是刻進了骨子深處,埋在記憶里了。

  不敢輕易觸碰,過了多久還是一想起來就會疼。

  庵里有個孩子,是因為當年饑荒被人丟在庵門前的,這一日坐在井邊嗚嗚咽咽的哭。

  覺淺看見了,蹲在她面前問她:「你哭什麼?」

  「我昨日下山,那些孩子說我沒爹沒娘,爹娘不要我了,說他們肯定是因為不愛我才丟下我。」

  她摸著她的頭:「不是的。他們是因為愛你,所以才不得不將你留在這裡,看似不愛的人,最是深情,即便他們離開了,永遠還活在你心裡。那是你以後支撐自己走下去,堅強下去的勇氣和力量。為了他們的愛,你也要替他們好好的把他們的那一份帶著,好好活下去。」

  孩子聽沒聽懂不清楚,只是路過的老主持卻在那時對她招手:「你過來。」

  最後讓她如願以償的剃度留在庵中。

  她再不叫覺淺,而是喚作了塵。

  世間眾人因為看破紅塵而出家,卻是愛情使她皈依佛門。

  世人不顧一切追尋虛妄的美夢,卻輕易拋開了他們最重要的東西。

  很久以後老住持才告訴她,了卻紅塵最好的法子不是剃度修行,那都只是一種形式,重要的也不是拋卻過往了卻餘生,而是記住那些紅塵相遇的所有人所有事,酸甜苦辣都好,只有好好的記著,等到哪一天淡然的提起,並且明了這些人和事出現的意義,才是真正的了卻。

  強迫自己忘記,只是在逼著自己逃避而已。看似了卻,實則才是陷得更深。

  她那個時候只隱約明白三分,真正明白十分的時候,老住持也已經不在了,這個清源庵交給了她,她成為了新的住持。

  彼時她在後院中,白日長寒,飛雪作花。暗色的天空下起了雪,風裹挾著雪吹進了大殿,晦暗了一室的燈火。

  她喚了人去重新將燈點上。

  日子過得久了,才知道人間紅塵,無法用時光來丈量,也不過是風雲改煙月寂,落得滿目蒼涼。

  像是她,到了現在也仍舊不曾忘記還有一個叫阿隨的人曾待她那樣好,只是再想起來,那些曾被視作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般的苦痛都自覺地被她忽略,留下的就只有回想起來的知足。

  邂逅和等待,到底只能成了宿命式的淒涼,也只能是她一個人入眉的清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