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這一番本應該是聲勢浩大的圍獵之行就這般以錦書的重傷不得不草草收場。

  既然下了命令,梁政清才要讓人來將錦書帶到他的馬車上回朝,周尋仿佛先一步洞悉了他的心思一般直接將人抱著回到了自己的馬車,未等所有人一同回朝,就先對周隨道:「阿隨,駕車回朝!」

  作者有話要說:  以後給你們那種詳細版的,懂我意思吧?

  今天,比昨天早,字數還多!

  寶貝們看文愉快鴨>3感謝在2020-06-02 23:58:08~2020-06-03 23:50:4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龍娃 1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89章 抵死糾纏

  梁政清緊隨其後, 趕緊著眾人跟著就回了隕都。

  眾人都是一頭霧水, 並不知到底發生了何事。只是梁政清急急下了命令,周尋甚至火急火燎先人一步驅車回府,應當是發生了無比重大的事,卻想不到竟是因為一個女子。

  待將人徑直帶回了公子府, 周尋便幾乎讓人去找了整個隕都頗負盛名的郎中來為她瞧傷勢, 只是惜慈的確是沒有說謊, 每個來了府中的人在把過脈後神情俱是不好看。

  「公子,這姑娘身上這一箭傷得極重,且箭上似乎還有毒。這姑娘的性命恐怕是......」

  「廢物!」

  周尋摔碎了手邊的一個瓷盞在人面前,嚇得眾人都跪在那裡大氣也不敢出不敢多言。

  下人第一次見到他這般失控和震怒,也都怕極了不敢上前去勸。唯獨周隨去, 將手放在他肩膀上捏了兩下:「阿尋,勿要對無辜的人動怒。」

  「無辜,說起無辜, 我不無辜嗎?」他又指著榻上仍舊昏迷不醒的人,「錦書就不無辜嗎?」

  「我倒想問問, 為什麼這世上, 赤誠者早夭, 為什麼力挽狂瀾者徒勞,為什麼螳臂當車者不得善終, 就這麼死,死得前赴後繼,死得早的徒留一點體面, 死得晚的背負著同伴與被時代拋棄的理想,淒涼得一潰千里。」

  周尋說出口的話,語調激昂憤懣又無奈,周隨知道,錦書的傷是他情緒的一個宣洩口而已,他是在藉此表達他自己這麼些時日以來積壓在心中已久的悲憤。

  儘管長大了,周尋骨子裡還是從前那個愛憎分明的少年,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可是又能如何呢?周隨到底是騙了他的,即便周尋官拜左相,高官厚祿,該發生的屬於這個時代的悲劇,從來就不是僅僅能靠他們渺小的力量能對抗的,就是這麼個時代,讓人無奈也讓人唏噓,但它不會更壞卻也不會好起來。

  雖然見到這樣的周尋,都是怕的。但郎中總覺得有一事十分重要關乎這個姑娘的性命,還是萬萬不能不說的,於是他一個人畏畏縮縮地上前:「公子,這位姑娘的傷口若是再不處理等到發炎染上溫病就會更嚴重。那時候恐怕真的無力回天了。」

  再如何不滿,周尋也知曉現下的當務之急是錦書的傷勢,只好讓自己強撐著打起精神來:「既是如此,就有勞了。」

  郎中看著周尋像變臉一般,神情態度變得如此快,也覺得驚詫不已,但還是挪動著自己的身子去讓人準備了乾淨的水和帕子。半晌,又將小彎刀放在燭火上久久烘烤,周尋親眼看著都有些發紅的燙了,周尋隱隱也明白過來,讓無關的人都退了下去。

  郎中用那柄刀一點點破開她的血肉,再緩緩向前推進,殷紅血跡流過姑娘雪白的肌膚,形成鮮明無比的對比。

  他動彈不得。

  不是因為被郎中的那一柄小刀唬住,也不是因著害怕,只是每每他身子前傾顯露出分毫的向前跡象,周隨就會死死拖住他的身子讓他沒辦法衝動。

  梁政清是和惜慈在郎中為錦書清理完餘毒時來的,惜慈把過脈,或者說不需她再把脈,周尋也知曉錦書的情況並不好。

  梁政清還不等坐在榻邊看一看人,就被周尋擋在身前。

  其實梁政清早就發覺他對錦書過于謹慎小心,但如今這般防著他著實讓他想不明白。即便當初御前獻舞,他是有過一見傾心,但她以死明志寧死不屈,身上還留下了疤痕,梁政清是再沒辦法將她納為妃子的。

  但既然周尋這般,梁政清並不強求,只道:「我將祝醫官帶來,希望能幫到這位姑娘。」

  他轉身揮了下手,很快又有下人來帶著許多東西放在屋中。

  「這些是我從宮中拿來的諸多各國進貢的上好補品,希望都助姑娘早些恢復身子。」

  似乎是怕他不相信,這番話也就失去了一定的信服力一般,下人跟著將那些雕刻之繁複精緻的盒子一一打開展現在周尋面前,果然都是上好的補品或珍貴藥材。

  可周尋現在眼裡是放不下這些的,梁政清只不過是想藉此滿足他少的可憐的愧疚以及昭示這個君主所謂的仁義大度和仁慈罷了。

  看得多了,周尋也覺得無趣和麻木。

  不覺得累嗎?周尋看著這些東西會忍不住想,但他復而又覺得自己也許是多慮了,畢竟梁政清和這朝中眾人早已經習慣了做這些事情,很多時候身處朝中仍舊遊離於其之外的人,其實是他。

  這般的事做得多了,自然面色不改駕輕就熟。

  見周尋不答話,梁政清又以為周尋是對他的決議並不覺得滿意,從腰際拿來一塊令牌:「這是免死金令牌,宮中只賜給開國重臣或是功勳卓著之人,今日這姑娘捨身救我,便將它賜予她,可保日後一次免除死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