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短短的三百二十個字,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

  王羲之書寫字帖的時候,情緒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

  默讀著整篇蘭亭集序,秦風仿佛也被帶入到了古代那文人匯集的地方,體會著王羲之的那種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的感慨,一時間思緒萬千。

  帶著那種情緒,秦風緩緩的在桌面上攤開了軸卷。

  「嗯?這……這確實是王羲之真跡無疑了!」剛剛打開捲軸不足五公分,秦風就看到了一方紅印,上書「貞觀」二字。

  秦風看過一個文獻,說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親手製作了一方「貞觀」玉印,專門用來御藏書畫。

  諸如此類的皇帝還有唐玄宗的「開元」印,宋徽宗的「宣和」印,乾隆時的「乾隆御覽之寶」,都是專門用作在字畫上的。

  在諸多傳世字畫中,唐玄宗的「開元」印出現的最少,宋徽宗的「宣和」印出現的次數次之,都算是彌足珍貴的。

  至於乾隆的「乾隆御覽之寶」則是爛了大街,這個印章在書畫收藏界名聲很臭,像個狗皮膏藥一樣到處亂蓋,有時甚至會破壞字畫的整體美感。

  而唐太宗的那方「貞觀」印,卻是只聞其名為得其見,至今流傳下來的字畫中,沒有一件蓋有這方印章。

  為此有很多收藏家和歷史學家,甚至懷疑這方印章是否存在,學術界因此還發生過一番辯論,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最後卻是誰都說服不了對方。

  眼下尚未得見字帖,就見到了這方鈐印,秦風的心一下子就被提了起來,僅僅是這一方鈐印,就能解決當年那學術界的爭端了。

  接著往下推開軸卷,秦風的眼睛頓時又愣住了,因為下面的一個大印,上面赫然寫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

  「這……這是傳國玉璽啊!」秦風再一次震驚了,他沒想到,唐初不知下落的傳國玉璽,竟然真的落在了李世民的手上。

  「這幅字一定不能拿出去!」

  見到這兩方印章,秦風頓時打定了主意,如果他將這幅字拿出去的話,恐怕一準就會被國家給盯上,說不定就給自己安上個盜墓的名頭。

  接著打開軸卷,王羲之的字體頓時躍然紙上,雖然時隔上千年之久,但那些字依然筆畫清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讓人嘆為觀止。

  尤其是字帖上的「破鋒」、「斷筆」和「賊毫」等處,和後來的摹本都有很大的不同,顯得極為自然,應該是一筆寫成,沒有絲毫的滯礙感覺。

  整幅字帖上的字跡,顯示出了先後的層次,行筆蹤跡、墨色濃淡十分清晰,間架結構也是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顯得自然生動。

  完全攤開後,秦風發現,這幅字帖縱二十四點五厘米,橫六十九點九厘米,在外面還裱糊了一層該有印章的地方。

  不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直都是其後人收藏,在辨才和尚之後,才被李世民騙到手中。

  王羲之的後人是不會在祖上手跡中加蓋印章的,所以除了李世民的兩方鈐印,整幅字非常的乾淨,並不像另外一些傳世字畫上密密麻麻的到處都是鈐印。

  秦風拜載昰為師後,臨摹過百家名師的字帖,書法造詣原本就是極深的,眼下見到這傳世佳作,頓時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了。

  第858章 真假難辨

  接下來的幾日,秦風是完全沉迷到王羲之的字帖之中了,他讓皇浦蕎給自己準備了紙墨筆硯,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對字帖的臨摹之中。

  俗話說一通百通,在秦風進入化勁之後,對於力道的掌握可謂是收發自如,這一點作用到書法上,居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第一天秦風臨摹的字帖和那《蘭亭集序》差異比較明顯之外,到了第二天的時候,這種差異不是精通書法的人,就已經分辨出來了。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唐太宗李世民看了一輩子都看不夠,尤其是秦風短短几天就能揣摩出來的,這一投入進去,一個月的時間不知不覺的就過去了。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秦風將全副心神都投入到了字帖里,將金隼和青狼獒都交給了秦山餵養,他甚至不允許有人走近自己的屋子。

  除了吃飯,秦風就是在寫字,原本挺清秀一人,也變得是鬍子邋遢頭髮披肩,要不是化勁武者有罡氣護體不染塵埃的話,秦風身上的泥估計都能有二兩了。

  ※※※※

  「神韻有十分相似了,這幅字要是拿出去,絕對可以以假亂真……」

  寫完一副《蘭亭集序》的字帖後,秦風滿意的打量了好半天,這一個月來不停的臨摹,惟獨這一張最為相似。

  如果不是紙張不同,恐怕就是王羲之復生拿到這幅字,王羲之也分辨不出究竟是否出自他自己的手筆。

  「那唐朝的神龍帖子,細微處多有毛病,遠遠不如我這一幅……」看了半天,秦風自己都沒挑出和原帖的不同之處來,不由得意的笑了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