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港島金融圈風水
歐陽楓嘴角一挑道:「沒辦法,看到噁心人的東西了,忍不住就出手了。」
三人中剩下的一人,也是實力最弱的那個,名叫張印,他比較謹慎,他擔心道:「我們一來到,就把陳家得罪了,估計這一次比斗,他們不會手下留情的。」
柳如是開口道:「難不成我們忍氣吞聲,對方就會手下留情?」
柳長生開口道:「忍無可忍,便不需要再忍。這一次有我和林真人在呢,對於比斗,你們不用太擔心,盡力就好。」
柳長生一說話,沒有人再有任何異議,畢竟會長在他們心目中還是挺有威望的,更何況現在柳長生也突破成為了修法真人,那一身氣勢也挺驚人的。
此時,林卿提議道:「明天才進行比斗,今天時間還早,不如我們逛一下港島吧!」
柳如是開口道:「好呀,聽說港島人特別信奉風水,很多建築都有風水的影子,我倒是想見識見識。」
歐陽楓打趣道:「之前你也來過,怎麼沒見你見識見識呀?」
柳如是笑道:「之前來的時候,都是憂心忡忡,哪裡有精力逛這些地方呀?」
自古以來,大到平地起高樓,小到搬家搞裝修,從城市選址到挖墳掘墓,不論是古代聖賢還是現代富豪,有些人對風水的追求程度都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別說普通人了,在遠近聞名的風水之都港島,地產大亨、娛樂明星幾乎個個篤信風水,與風水師過往甚密的八卦到處都是。最著名的有「李家御用風水師」之稱的陳朗,他是陳伯川的弟弟,他的朋友圈可謂是非富即貴,群星環繞。
不僅很多娛樂圈的老闆、導演是他的朋友,連很多天王巨星都跟他來往甚密。
因此,港島娛樂圈稱陳朗為大神。
在房地產圈,不懂風水就等於文盲。任何一個做戶型設計的都要懂風水,賣房子的銷售也要懂風水,不然設計出的凶宅沒人買,開發商只能賠錢。建築不僅風水要好,還要能擋煞招財。於是,建築圈上演了一出出的風水大戰。
富豪們為了讓自己生意蒸蒸日上,對建築大廈的選址、形狀、氣味、光線、噪音、顏色都有嚴格的要求。港島著名的金融圈風水大鬥法,就和建築物的形狀有關。
「聽說港島的金融中心,就有利用各種建築形狀進行鬥法的,不如我們去看看。」歐陽楓開口道。
「可以。」林卿點了點頭道,對於地球上這些末法之道,她也有些好奇。
很快,眾人打的士來到了港島金融中心。
「這座三角形的建築是中銀大廈,設計者的寓意本來是希望它能像竹筍一樣「節節高升」。但是在風水師眼裡,中銀大廈卻是三把尖刀,且每一把都向外輻射著殺氣。一把指向競爭對手滙豐銀行,一把指向駐港部隊(英軍),一把指向港督府。
中銀大廈1985年開建,1986年12月港督尤德公爵猝死,是唯一一個在位時去世的港督。後來的港督都很害怕,前港島特首還公開以風水不好為理由拒絕入住。為了化解,港督府就在面朝中銀大廈的方向種植了很多柳樹,以擋煞氣,不過據說柳樹擋不住一直死。」柳如是介紹道。
「而位於港島龍脈「藏金庫」位置的滙豐銀行,也在不久後業績倒退,股價大跌。為了擋煞氣,滙豐銀行找了風水師看了一番後,在自己樓頂上架上了一座大炮,用更厲害的大炮來破解這把冷兵器。
可笑的是,有一年刮颱風,把滙豐樓頂的大炮吹歪了,炮口對向了渣打銀行。渣打銀行立刻一紙律師函發往滙豐銀行,要求限期改正。
在『刀光炮火』之間,還有一塊空地,政府賣給了李家。一邊是利刃,一邊是大炮,這中間的樓咋蓋呀?信奉風水學的李家問了大師,把後來的長江集團中心設計成了四面盾牌造型,且全部使用防彈玻璃。無論你怎麼打,都通通反彈!」歐陽楓接著道。
「而後來的花旗銀行大廈呢,為了擋利刃也設計成了如此的模樣。
另外受到影響的還有港島遠東金融中心,把自己做成了長江集團中心的升級版,四面照妖銅鏡。
更厲害的還是港島力寶集團大廈,直接把自己弄成了鋼鐵俠。
所以現在的中環,就是一派暗中較勁、互相恨不得弄死對方的架勢。」柳如是邊走邊跟林卿解釋道,他聽父親柳長生說,林真人只擅長鬥法,對於玄學這些基本的知識並不是十分了解,他看著對方興致勃勃的樣子,便和歐陽楓聯手幫忙解釋。
「嗯,真是有點意思。」林卿看著周圍的這些建築感嘆道,其實這些所謂的風水局,都是通過改變周圍的各種氣例如靈氣和煞氣來影響人的。
逛了一圈之後,天漸漸黑了,不過在港島很多地方依然燈火輝煌。
「林真人,你餓了吧,不如我們去維多港,在附近找一家餐廳,邊享受美食邊觀看風景。聽說這維多港的夜景很美,是港島最美的夜景之一,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歐陽楓提議道。
林卿聽到維多港眼前一亮,她正想抽空去看一下維多港,沒想到歐陽楓直接提出了這個建議。
她笑道:「我正想去看一下那裡的夜景呢,你這提議正合我意。」
幾人並不知道,林卿來港島除了參加玄學會的比斗,還來赴聖昊天的挑戰。如果幾人知道的話,此時幾人可就沒有閒情逸緻來玩了。
幾人來到了維多港附近的一家茶餐廳,這裡觀看夜景也非常好,對於附近出名的一些西餐廳,幾人並不感興趣。
有的西餐廳,據說還請來了米其林大廚,需要提前預約,可是幾人對西餐一點興趣也沒有,他們都覺得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就是中餐。
林卿也覺得西餐稀疏平常,遠遠比不上中餐的味道,除了那拉菲酒,其他的西餐她並不感興趣,只是覺得還能入口罷了。
三人中剩下的一人,也是實力最弱的那個,名叫張印,他比較謹慎,他擔心道:「我們一來到,就把陳家得罪了,估計這一次比斗,他們不會手下留情的。」
柳如是開口道:「難不成我們忍氣吞聲,對方就會手下留情?」
柳長生開口道:「忍無可忍,便不需要再忍。這一次有我和林真人在呢,對於比斗,你們不用太擔心,盡力就好。」
柳長生一說話,沒有人再有任何異議,畢竟會長在他們心目中還是挺有威望的,更何況現在柳長生也突破成為了修法真人,那一身氣勢也挺驚人的。
此時,林卿提議道:「明天才進行比斗,今天時間還早,不如我們逛一下港島吧!」
柳如是開口道:「好呀,聽說港島人特別信奉風水,很多建築都有風水的影子,我倒是想見識見識。」
歐陽楓打趣道:「之前你也來過,怎麼沒見你見識見識呀?」
柳如是笑道:「之前來的時候,都是憂心忡忡,哪裡有精力逛這些地方呀?」
自古以來,大到平地起高樓,小到搬家搞裝修,從城市選址到挖墳掘墓,不論是古代聖賢還是現代富豪,有些人對風水的追求程度都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別說普通人了,在遠近聞名的風水之都港島,地產大亨、娛樂明星幾乎個個篤信風水,與風水師過往甚密的八卦到處都是。最著名的有「李家御用風水師」之稱的陳朗,他是陳伯川的弟弟,他的朋友圈可謂是非富即貴,群星環繞。
不僅很多娛樂圈的老闆、導演是他的朋友,連很多天王巨星都跟他來往甚密。
因此,港島娛樂圈稱陳朗為大神。
在房地產圈,不懂風水就等於文盲。任何一個做戶型設計的都要懂風水,賣房子的銷售也要懂風水,不然設計出的凶宅沒人買,開發商只能賠錢。建築不僅風水要好,還要能擋煞招財。於是,建築圈上演了一出出的風水大戰。
富豪們為了讓自己生意蒸蒸日上,對建築大廈的選址、形狀、氣味、光線、噪音、顏色都有嚴格的要求。港島著名的金融圈風水大鬥法,就和建築物的形狀有關。
「聽說港島的金融中心,就有利用各種建築形狀進行鬥法的,不如我們去看看。」歐陽楓開口道。
「可以。」林卿點了點頭道,對於地球上這些末法之道,她也有些好奇。
很快,眾人打的士來到了港島金融中心。
「這座三角形的建築是中銀大廈,設計者的寓意本來是希望它能像竹筍一樣「節節高升」。但是在風水師眼裡,中銀大廈卻是三把尖刀,且每一把都向外輻射著殺氣。一把指向競爭對手滙豐銀行,一把指向駐港部隊(英軍),一把指向港督府。
中銀大廈1985年開建,1986年12月港督尤德公爵猝死,是唯一一個在位時去世的港督。後來的港督都很害怕,前港島特首還公開以風水不好為理由拒絕入住。為了化解,港督府就在面朝中銀大廈的方向種植了很多柳樹,以擋煞氣,不過據說柳樹擋不住一直死。」柳如是介紹道。
「而位於港島龍脈「藏金庫」位置的滙豐銀行,也在不久後業績倒退,股價大跌。為了擋煞氣,滙豐銀行找了風水師看了一番後,在自己樓頂上架上了一座大炮,用更厲害的大炮來破解這把冷兵器。
可笑的是,有一年刮颱風,把滙豐樓頂的大炮吹歪了,炮口對向了渣打銀行。渣打銀行立刻一紙律師函發往滙豐銀行,要求限期改正。
在『刀光炮火』之間,還有一塊空地,政府賣給了李家。一邊是利刃,一邊是大炮,這中間的樓咋蓋呀?信奉風水學的李家問了大師,把後來的長江集團中心設計成了四面盾牌造型,且全部使用防彈玻璃。無論你怎麼打,都通通反彈!」歐陽楓接著道。
「而後來的花旗銀行大廈呢,為了擋利刃也設計成了如此的模樣。
另外受到影響的還有港島遠東金融中心,把自己做成了長江集團中心的升級版,四面照妖銅鏡。
更厲害的還是港島力寶集團大廈,直接把自己弄成了鋼鐵俠。
所以現在的中環,就是一派暗中較勁、互相恨不得弄死對方的架勢。」柳如是邊走邊跟林卿解釋道,他聽父親柳長生說,林真人只擅長鬥法,對於玄學這些基本的知識並不是十分了解,他看著對方興致勃勃的樣子,便和歐陽楓聯手幫忙解釋。
「嗯,真是有點意思。」林卿看著周圍的這些建築感嘆道,其實這些所謂的風水局,都是通過改變周圍的各種氣例如靈氣和煞氣來影響人的。
逛了一圈之後,天漸漸黑了,不過在港島很多地方依然燈火輝煌。
「林真人,你餓了吧,不如我們去維多港,在附近找一家餐廳,邊享受美食邊觀看風景。聽說這維多港的夜景很美,是港島最美的夜景之一,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歐陽楓提議道。
林卿聽到維多港眼前一亮,她正想抽空去看一下維多港,沒想到歐陽楓直接提出了這個建議。
她笑道:「我正想去看一下那裡的夜景呢,你這提議正合我意。」
幾人並不知道,林卿來港島除了參加玄學會的比斗,還來赴聖昊天的挑戰。如果幾人知道的話,此時幾人可就沒有閒情逸緻來玩了。
幾人來到了維多港附近的一家茶餐廳,這裡觀看夜景也非常好,對於附近出名的一些西餐廳,幾人並不感興趣。
有的西餐廳,據說還請來了米其林大廚,需要提前預約,可是幾人對西餐一點興趣也沒有,他們都覺得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就是中餐。
林卿也覺得西餐稀疏平常,遠遠比不上中餐的味道,除了那拉菲酒,其他的西餐她並不感興趣,只是覺得還能入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