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時,屋中所有人都靜默了。

  忠勇王夫婦已經頹然倒地,為首的一位門客黨羽們朝著他們夫妻跪下去,將頭上的官帽摘了下來,放在了自己的膝蓋邊。

  忠勇王怔怔瞧著那人:「事到如今,你這又是做什麼?」

  「王爺,臣下等,追隨王爺多年,實在不忍心看到王爺被逼成今日這般模樣。」那人沉聲道,「大燕無福,有這樣暴虐不仁的君主。當今天下蒼涼,民不聊生,王爺處處為君,卻處處遭逢猜忌,事已至此,是在無需再做這樣君主的人臣了。王爺,反吧。」

  一陣風過,忠勇王呆愣地瞧著他,「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

  「今日再不說這一句誅心之言,明日還能留下性命不曾?……王爺,不論王爺是否有反心,陛下都不會再留您的一條性命了。您當日送鄭氏入宮,想要籠絡聖心,可是今朝,卻還不是一樣被逼到了這樣的境地?您和王妃為之擔憂盛京宮當中的世子和郡主,您以為,陛下殺了您以後,就會放過他們麼?陛下不過是等著先讓王爺您乖乖赴死,再慢慢斬草除根。王爺,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您不破釜沉舟,難道真的就願意葬送性命在這等昏君的手中?」

  秦氏嚎啕大哭起來:「王爺!妾身只有這兩個孩子,您一定要救這兩個孩子出來,王爺!您要為咱們的孩子想想!」

  忠勇王坐在眾人之間,攥緊了拳頭,沉痛閉上眼。

  「若是王爺敢破釜沉舟,我等追隨王爺多年,一定豁出性命陪王爺闖出這水深火熱。何況,明昭帝不仁不義,受天下痛恨,王爺您善濟百姓,鎮南方蓮華教叛亂,開倉填黎民飢腸。此番,乃是義舉,是天下歸心啊!」

  撲啦啦一片,燈火明滅重重的狹窄室內,接二連三的人將頭上的官帽摘了下來。

  眾人齊齊朝著忠勇王的方向跪下去。

  「王爺,反吧。」

  *

  按著宮中大祭司擇定的吉日,明昭帝一行啟程前往驪山行宮。

  李太后未曾跟隨,除了前往行宮養胎的安貴嬪,只不過帶了魏皇后、李賢妃還有一干明昭帝素來寵愛的姬妾和兒女,人數倒也不算很多。

  驪山行宮離盛京並不算太遠,自啟程伊始,間斷緩行也不過三五日的路程。一路上,薛止全程領兵護送,很是妥帖周到。

  長玉是甚少離宮的人,自出了盛京宮最外的一層宮牆,便覺得整個世界都陌生了起來,多少有幾分高興。只不過,因著跟薛長敏同坐一輛馬車,時時刻刻都得端著禮儀,也不好時時刻刻撩開車窗簾看宮外景色。只能時不時地趁著長風捲起垂簾的時候,瞧瞧瞄一眼宮腔外的景色。

  大燕的冬天萬物覆雪,其實也沒什麼可看的。可長玉就是覺得,這外邊跟盛京宮裡比什麼都好些,連天空都舒朗寬闊了許多,不似她在宮牆裡舉頭看到的方方正正的天。

  車馬已經到了驪縣之外,進了驪縣再往前走幾十里,便到了行宮。

  隔著一簾垂簾,長玉漸漸聽到驪縣百姓恭迎明昭帝的呼聲。

  馬車壓著石板路往城門裡進,身邊的呼聲一陣高過一陣,長玉坐了一陣,探手將垂簾撩起小小的一個角,望見馬車兩旁伏跪的層層百姓身影。

  算起來,這算是她頭回正兒八經出宮,這樣萬民朝拜的場面還是未曾見過。

  浩浩蕩蕩的人群成兩列跪在道路旁,俯首弓背,漫天馬蹄揚塵如一片灰黃的霧氣,黃金台的禁軍穿著冰冷的甲冑將執著長.槍,一路行過去,凌冽的刀鋒連綿出一片刺目的冷光。

  薛長敏一身瓔珞嚴妝的帝姬打扮,鬢邊泠泠的穗子炫動著清寒的影,她張開閉目養神的眼,淡淡瞥了一眼長玉捏著窗簾一角的手,淡聲開口提醒:「別把窗簾掀起來,賤民若是直視皇族被黃金台的人察覺,當場就會被射殺。」

  長玉的眼睫搭落下來,鬆手放開垂簾的一剎那,最後又輕輕瞟了一眼窗外那一層層灰撲撲的庶民。

  她瞟到跪在最前排的母子三人,渾身骯髒的女人將兩個不滿三歲的面黃肌瘦的孩子緊緊摟在懷中,母子三人卑微地跪在滿天揚塵當中,顫抖著擁在一起。

  母子三人的膝蓋之下跪著骯髒的殘雪,伏跪下去的時候,母親單薄的衣衫下顯露出瘦骨嶙峋的形狀。

  長玉回身坐正了身子,對面薛長敏眸光淡淡瞧了她一眼,輕描淡寫將目光又收了回去。

  長玉理了理袖子,坐正了身子。

  驟然之間,遠遠的聽見一陣馬的嘶鳴聲,緊接著是一陣騷亂。

  長玉的馬車跟著停下。

  身邊薛長敏蹙眉睜言,側首過去隔著一簾垂簾問外頭的冰翹:「怎麼回事?」

  外頭的冰翹觀望了一陣,方低聲道:「好像是有人攔了陛下的御車。」

  「什麼人這麼大膽!?」薛長敏驚道。

  長玉連忙探身撩開馬車簾的一角,剎那之間,身邊一陣風似的過去一列騎兵。

  長玉凝眸遠望了一眼,眼見過去的那一列人最前,薛止騎著高頭大馬徑直先過去了。

  「坐回來。」薛長敏皺著眉拽了一把長玉。

  長玉坐回去,一時心中有些不安。

  向來皇帝離宮出行,萬民伏跪朝拜,竟然還有人不要命了敢攔聖駕。

  長玉按捺住心緒坐在馬車內,側耳聽著稍遠一些的地方傳來幾聲呼天搶地地悲鳴之聲,她還沒來得及細聽,一聲刀劍鏗然的聲響便把悲鳴斬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