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磕了磕菸灰,李路說,“以前你提到過,新光明廠最大的問題是體制和人力負擔。體制就不說了,國企的通病,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人力負擔過重,主要體現在退休人員這一塊。這就是個雪球,越滾越大。得找出一個方案來,既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員的生活待遇,也能減輕企業的負擔。這可是世紀難題。”

  涉及到社會保障體系,這樣的題目不是李路或者王嘉慶能解答出來的。

  王嘉慶擺著手說,“那是國家的事情,我們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攤了攤手,李路笑道,“那麼好,改制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適應市場環境,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香港永基集團認為新光明廠的兩大品牌不值錢,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南方15型手扶拖拉機,技術上計劃沒有門檻。現在已經有工廠開始仿製這款手扶拖拉機。現在的市場是供不應求,可是一旦市場飽和了,或者有廠家推出了性價比更高技術更先進的產品。新光明廠怎麼樣來面對?”

  這是一個較為誅心的問題,讓王嘉慶陷入了沉思。

  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加班加點二十四小時生產不停,能夠保持冷靜頭腦的人在於少數。生產什麼市場只能接受什麼的時代終究會過去,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很晚到來。許多國營企業紛紛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暴露出致命問題來,一方面是忙碌的車間,另一方面卻依然要靠借貸度日。國家一旦斷了根,把它們徹底推向市場,溫室的花朵勢必會倒在充滿了狂風暴雨的市場上面。

  王嘉慶問道,“你有什麼想法?”

  第492章 新的公安保衛處副處長

  “精簡人員編制,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起碼能治好新光明廠一半的病。”李路道。

  王嘉慶思索良久,凝重地說道,“這兩點是獨立的,也是相互關聯的,想必遇到的阻力會很大。”

  精簡人員就要裁員,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就勢必要壓縮其他方面的投入,無論哪一點,涉及到的都是職工們切身的利益。難度可想而知。李路有一點沒說出來,那就是國企受到上級領導機構行政命令的控制,很難像私營企業那樣憑藉著負責人的意識來行事,就更難把負責人的意識徹底貫徹了。

  王嘉慶這麼一通折騰,想保住的不就是他個人對新光明廠的經營意識上的控制嗎?要當好國企領導不容易,一方面要應對上級的行政約束,另一方面要面對風雲變幻的市場。

  “說說怎麼改吧,紅星廠和奮遠公司,打算怎樣來入股新光明廠?”王嘉慶沒有就之前的問題繼續探討,轉而詢問一些能夠得到肯定答案的事情來。

  李路心裡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在靜觀其變的十多天裡,他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重新把事業做了規劃,因此胸有成竹。

  “我會成立一家投資公司來做這個事情,技術、貿易等其他方面的合作,改制後的新光明廠再分別和紅星廠或者其他什麼公司去談,投資公司只做資金方面的注入。”李路道,“這涉及到我這邊的重組,需要點時間。”

  王嘉慶道,“那再好不過。這樣會省掉很多麻煩。”

  “是這樣考慮的。”李路道,“香港永基集團注資,應當是避免不了的。你還是要做好心理準備。”

  王嘉慶凝重地點頭,“我明白,只要我在這個位置上,就一定會竭力維護新光明廠的利益。不過你得儘快理順情況,上面的風向有些搖擺,現在大家心裡都不踏實。”

  “我也聽說了,我相信堅持下去是一定能看到更加光明的未來的。”李路笑著說道。

  王嘉慶忽然說,“小李,我很佩服你樂觀的心態,你總是有很充足的信心,我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李路笑著說道,“是好事還是壞事我知道,但對未來充滿信心一定是好事。”

  “說得好。”

  笑了笑,王嘉慶問道,“趙旭遞交了辭職信,鄭書記已經簽字批准,我這邊還壓著。”

  “簽了吧,他已經不適合再擔任這麼很重要的職務。”李路道。

  “行,簽了我就馬上上報,這事可就回不了頭了。”王嘉慶道,“對公安保衛處副處長的人選,你有什麼建議?”

  李路笑著說,“王廠,我已經被開了,這個事你問不著我。”

  “不問你問誰去?”王嘉慶道,“公安保衛處一直是你在管理,對整支隊伍的情況你最了解,誰有能力上你不要說你心裡沒個數。”

  李路也不矯情,略微思索了一下,說,“有三名同志。王士貴,何帆,趙榮軍。”

  笑著擺了擺手,王嘉慶說道,“王士貴就算了,他當不了副處長。”

  王士貴是他的親戚,他大舅的大孫子,三十左右歲的年輕人。

  “當不了副處長可以當科長。公安保衛處是大編制處,行政科和行動科兩大科室也合適。這三位,除了趙榮軍,其他的不是股長就是隊長,能力方面各有優勢,就看你是怎麼樣來考慮的。”李路道。

  新光明廠的機關辦公室、技術處和公安保衛處是三大機關下轄機構,全都是副處級,一把手甚至通常高配正處級幹部。這三個部門也是沒有怎麼變化的部門,其他原來的後勤科變成了後勤部,名字變了級別沒變,還是正科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