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焦點差不多只有一個香港永基集團的五千萬注資能占新光明廠多少股份。

  怎麼樣來實施改制,具體操作是個什麼流程,實際上是沒有商量餘地的,省府已經把這個大方向的控制權拿了過去,甚至連機械廳也只有聽命行事的份。省府關心的是怎麼樣來改制,要學的是這個掌握大方向提供大方向指導的經驗。

  在省府領導的眼裡,新光明廠很重要嗎?

  全省有多少國企?

  這就好比一個幾萬人的集團軍,軍長在指揮打仗的時候,不可能也不會把一個連隊甚至一個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們想著的永遠是如果贏得戰鬥的勝利!

  如果把省府比作軍指揮部,那麼新光明廠充其量是一個步兵營。作為營長,王嘉慶心裡想著的永遠是這個營的安全,也就是廠子和職工們的利益,但是省府領導想著的是更大的一個局面。

  都沒有問題。

  產生問題的是,在這兩級人員之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缺少有效而科學的溝通機制,而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那個年月,“軍指揮部”的領導們,在新經濟形勢面前,就像是個呀呀學語的孩童……

  以錢高官為代表省府指導組人員並不知道新光明廠值多少錢,因此他們不會隨便給出什麼意見來。

  在開會之前,錢高官召見了王嘉慶,進行了一番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的談話。錢高官總的來說想讓王嘉慶明白的是,省府無疑是和新光明廠一邊的,是不可能把香港永基集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說白了,對立面是香港永基集團,而省府和新光明廠是一條戰線上的。

  錢高官代表省府表的這個態度是正確的,省府考慮的是大局,但不管怎麼說,省府都不會把新光明廠往深淵裡推,沒有那種把國有資產賤賣的主動意識。這是大多數領導都不會做的。

  可惜,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往往是在懵逼狀態就把國有資產給賤賣了,往往是交了高昂的學費之後好久才回過神來。這同樣可以視為改開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哪怕是從錢高官這邊得到了解釋,王嘉慶依然憂心忡忡。他不會輕信這樣的話,但他相信省府的態度是真誠的,問題在於,在“一定要落實港資注資參與改制”的要求之下,實際上省府的偏向已經客觀地產生。

  進入大會議之前,王嘉慶對自己的秘書低語了幾句,然後自己拿著公文包和茶缸走了進去。

  大會議室裡面,香港永基集團副總經理吳永輝以及陸港投資信息諮詢公司總經理何權,和他們的助理助手們已經在各自的位置上就坐,對面是新光明廠的人,鄭凱韻也已經在他的位置那裡坐著,邊上就是王嘉慶的位置。

  王嘉慶面無表情地走進去,只是點了點頭,讓吳永輝伸出來的手和揚起的笑臉遇著了個尷尬。

  走到自己的位置那裡坐下,也沒和誰打招呼,抱著胳膊就閉目養神起來,仿佛昨晚沒休息好。

  九點整,地區常務副專員陪同著錢高官和省府的官員們魚貫進來,眾人紛紛起身。讓人意外的是,地區官員的隊伍里有古永清。他實際上是調任之前最後一次出席公務活動,代表陸港市府來主持這次會議,實際上就是個報幕的。

  因為全國範圍內的嚴打已經拉開,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嚴打,因此市高官和市長等一批領導都在安排部署這次大規模活動。上頭有死命令下來,不嚴打犯罪分子就嚴打當官的,誰也不敢輕視。

  因此,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經濟層面的事情倒是暫時被放到一邊了。這才有市委市府只派出一位副市長來參加新光明廠改制的會議,而且還是一位即將要調任去坐冷板凳的是副市長。

  經過一整夜的思考,古永清也想明白了許多事情。他總算是明白,自己是被利用的。他不敢對何權瞪眼吹鬍子,但是當他看到吳永輝的時候,眼中還是閃過一絲怨恨。

  港資企業利用當地官員不熟悉市場規則對經濟缺乏了解這個弱點,經常會鑽一些空子,就算是被發現了,也是啞巴吃黃連。只是在“有力支持了內地經濟建設”這樣的大趨勢下,那些問題都被小化甚至是忽略掉而已。

  古永清也想明白了,想利用人家李路的在產業做文章博取升遷的資本,那太過天真,那不是他這個級別的官員能窺覦的。既然情況已經這樣,倒不如踏踏實實的站好最後一班崗,完了到南雷市去管管農牧漁水利,坐等五六年後的退休生活。

  沒有必要再把李路以及他那一系的人往死里得罪。

  出於這種思想,今天一大早他遞交了調任之前的最後一個報告請求批准撤掉紅星工業園區管委主任陳昌的報告。示好也罷,表明態度也好,這幾乎是古永清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因為決定權並不在他這個副市長手裡。

  嫻熟的介紹之後,主持會議的古永清說了一些簡單的開場白,然後說道,“下面我們有請錢高官就新光明廠的引資改制工作做重要的指示!”

  掌聲很熱烈。

  第488章 我來了,那就是有效的

  錢高官是老幹部,快六十的年紀。事實上八十年代幹部隊伍普遍老齡化,正廳往上的幹部大多數是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人,這裡面又以軍轉幹部為主。這也客觀形成了官僚階級思想僵化的現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