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材料的問題?”李路問道。

  馬金濤搖頭,說道,“應該是加工的問題。我看,得用新機器進行統一的加工,能夠大大提升加工的精度。咬合精度准符合標準,這樣的問題是可以杜絕的。”

  李路點頭,“你說的是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嗯,那就用吧,抽調一台出來,專門加工這個部件。”

  馬金濤笑道,“那就不止加工這一個部件了,許多部件都可以使用新機器,估計質量能提升一個檔次。”

  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所在的零號車間劃給了姚太航,四套工具機設備全都給他了。李路不發話,沒人敢打那些工具機的主意。馬金濤知道那是搞航空發動機的主要工具機設備,航空發動機顯然在其他任何項目都要重要,因此,他輕易不會提這樣的要求。

  眼下,七號樣車暴露出這麼嚴重的問題,他就顧不上許多了。

  李路說道,“富士重工的兩套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系統也快到貨了,到時候,那兩套就交給汽車部吧。”

  “這個就再好不過了。”馬金濤笑道。

  紅星廠的汽車研發都是馬金濤在總負責,他的兩個學生,江豪負責了寶馬x1項目,劉國兵則帶了2.0升四缸汽油發動機國產化項目,師生三人不但撐起了材料研究所,還撐起了紅星廠的主要項目。

  馬金濤看著被大卸八塊的七號樣車,凝重地說,“管路的布置,我看還是要再仔細斟酌斟酌。”

  幾個系統同時失靈,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李路詢問道,“除此之外,能否加一套備用剎車系統?剎車系統最關鍵。這個車只要在路上跑,都是十幾二十條人命,剎車系統必須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他想了想,說,“我看,對剎車系統的測試強度還要增加,高強度長時間地測試,連續進行個一兩個月。參考一下坦克的測試,組織個團隊,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地區,測試車輛在各種氣候地帶各種地形的實際使用情況。”

  “這可要不少錢。”馬金濤苦笑著說道,“民用車輛,按照軍用的標準來要求,我看沒有這個必要。”

  李路擺擺手,“很有必要。相對而言,中巴車比寶馬x1的自主研發程度更高,這個底盤儘管是參考海獅和柯斯達的底盤技術特點,但完全是咱們設計出來的。這個很重要。”

  馬金濤何嘗不是這樣的看法。寶馬x1性能再好,三大件都是進口部件,甚至儘管基於212吉普車的底盤,那也是參考Lc70做了一些改進的。所以在紅星廠內部,連大家自己都不太認為那是自主研發的汽車。

  唯獨中巴車,底盤傾注了大家大量的心血,這才是真正的自主研發。很顯然,紅星廠的技術人員已經有了脫離海獅底盤的思維,和柯斯達一樣,而僅僅將此作為一個參考。

  實際上,這同樣是造成底盤至今達不到穩定要求的主要因素——因為大家非要做出有自己技術特點的底盤來,而不是一味地照抄。

  “這樣的話,我建議請紅星防務那邊提供幫助,他們有豐富的軍車測試經驗。”馬金濤笑著說道,“而且,這個事情,你得找其他人負責,我可沒時間跟進了。”

  與其說沒時間跟進,不如說馬金濤對涉及行政這一方面的事務,是敬而遠之的。他是紅星廠的總工程師,材料研究所的所長,同時又統一負責所有的汽車研發項目,但是他從來不會過問行政人事方面的事情,他就制定著技術這個方面。

  組建試車團隊毫無疑問是一件大事,這裡面除了提供技術支撐的團隊之外,還需要有強有力的行政團隊。對於要經常往外跑全國各地去進行實地測試的隊伍來說,行政和人事多麼關鍵,馬金濤再清楚不過了。

  李路說道,“嗯,我找個人來負責。”

  他鐵了心要把中巴車這個項目搞到地,就是按照當前最高的標準來進行,這對紅星廠的隊伍來說是一個考驗。如果連中巴車項目都搞不掂,別談什麼坦克裝甲車了。

  “馬工,關於標準,我有個想法。”李路和馬金濤一邊往回走,一邊說話,拆解現場依然忙碌著。

  馬金濤笑道,“你是想說制定一個體系?”

  “是的。”

  李路斟酌著說道,“就我所知,咱們國內還沒有規範的軍用標準體系,許多武器裝備的性能指標都是部隊提出來然後廠家按照要求來,各個部隊的要求不盡相同,甚至北方和南方的部隊都不一樣。但是,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缺乏基礎標準依據。結果就是,許多國產武器裝備的標準,差異很大。”

  他頓了頓,繼續說,“我這麼想的,紅星廠和紅星防務公司合作制定出一整套軍用標準體系來。紅星廠可以根據這套標準體系作為參考,得出一套民用車輛的標準體系來。這首先對近期咱們的幾個汽車研發項目,有很大的幫助。”

  馬金濤很乾脆地點頭,“我完全同意。有了標準,一切工作就有了明確的依據,這對以後的研發生產,是非常有益處的。”

  李路說,“那就這麼辦,你和裴工聯繫一下,集中力量先把軍用標準體系搞出來,當然,主要是地面防務裝備的標準。”

  “行,這事我來辦。”馬金濤爽快地答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