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畢曉龍不敢動了,就讓李路自己提著。

  黃光輝振作了一下精神,連忙過來接過帆布袋。

  一行人往車那邊走去。

  李路笑著說,“你們的待遇不錯嘛,都配豪車了。”

  “那當然不是。”畢曉龍解釋道,“這是酒店的接待車,專門用來接待領導和外賓的。我就是個行政經理,上面還有好多上司呢,哪裡有資格配這個車。”

  李路頗為驚訝,“你們盧董事長很有魄力嘛。”

  微微嘆了口氣,畢曉龍說,“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外灘大酒店被市政府定點為涉外酒店,負責外賓的接待工作。沒幾台好車,有損上海的面子,甚至會影響國家的對外形象。聽說這個車很貴,得六十多萬。”

  李路微微一愣,張衛偉更是差點忍不住說話了。

  紅星廠對外的售價是三十五萬,也就是說,二道販子倒騰一下的毛利幾乎與車價等同。退一萬步說,扣掉運輸費什麼的種種成本,二道販子起碼一台車賺二十萬!

  一下子李路摳搜的毛病就犯了,他真想把倒騰的二道販子拎出來機關槍突突了他-狗-日-的!

  這不就是另一種加價行為嗎!

  作為整車廠,必須要狠狠打擊,或者自己把銷售也做了。

  “李處長?”畢曉龍拉開了右后座的車門,喚了一聲發呆中的李路。

  李路回過神來,“哦,好,上車。”

  說著鑽進車裡。

  張衛偉和黃光輝把行李往後備箱那裡一放,紅星皇冠280的後懸掛一下子就下去了一厘米,等到他們上車坐下,前後懸掛都下沉了幾厘米。

  “回酒店。”

  畢曉龍坐在副駕駛那裡,回過神來對李路說,“李處長,就在我們酒店住下吧,交通比較方便,辦事什麼的也容易。”

  他在暗示李路,住在外灘大酒店首先是身份的象徵,辦起事情來是事半功倍的,尤其是談生意。

  “好啊,沒問題。我記得你們酒店就在外灘,能看到江景。”李路笑道。

  畢曉龍愕然,“您來過?”

  “哦,從畫報上看的。”李路連忙救回來,差點說漏了嘴。

  “是的,位置很好,環境也不錯,比漢口飯店還要好一些。”畢曉龍笑道。

  紅星皇冠280穩穩啟動,司機戴著白手套,車開得很穩,絲毫的不擔心會翻車,連黃光輝也感受不到暈厥。這款車本來就是瞄準商務市場的,講究的就是舒適穩重大方,發動機蓋兩側的後視鏡更是添加了一絲尊貴的氣息。

  選擇這款車作為外賓接待用車,李路甚至能猜到,八成是盧惠冠親自挑選的。盧惠冠是馬來西亞華僑,祖籍潮汕,前幾年響應號召回祖國投資經商,生意越做越大。

  走虹橋路,經交通大學,圖書館,陝西南路,淮海中路,進延安東路,於是,就看到了標誌性的場景——一點五公里長的外灘。

  1995年之前,上海的地標一直沒有發生改變——外灘。那張全景照片一出現,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代表著哪個城市。

  張衛偉和黃光輝的眼睛早就不夠用了。黃光輝且不用說,張衛偉是見識過大武漢的城市風貌的,但是和上海比起來,依然是差距明顯。與大武漢相對統一的建築風格相比,上海市區的建築物幾乎包羅萬象。

  “……外灘幾乎集中了全世界的建築風格,這裡據說有五十二棟風格迥異的大樓,既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群,也是這個城市的歷史寫照。民國時期這裡屬於公共租界,因此形成了這樣多樣建築風格。”

  畢曉龍擔當起了導遊,一路上都在講解。張衛偉和黃光輝是聽都聽不過來,只感覺眼前一陣花一陣亂的,李路則饒有興趣的打量著八十年代的上海。

  厚重,滄桑,甚至給人一絲陰森的感覺,但這依然是當前華夏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放眼望去,這座城市蘊含著無窮的經濟活力,只等一個激活的機會。

  著名的陳毅廣場就在前面,往右邊看,從一號開始往前面排雷,一號亞細亞大樓,所謂的外灘第一高樓,緊接著,都上海總會,聯合大樓,原日清公司大樓,原通商銀行大樓,大北電報公司大樓,輪船招商總局大樓。

  畢曉龍指著輪船招商總局大樓附近掛著大字“外灘大酒店”的高樓,說,“就是那,那就是我們酒店。李處長,你看,原來是小日本一個公司的大樓,解放後歸國家了,辦了個國營酒店。經營不是很好,盧董事長半年前買了下來,現在主要是接待外賓外商以及外地來的客商,生意還行。”

  看得出來,他很滿意現在這個職務,而很顯然,上海這邊的生意是遠比武漢那邊要好的。這個城市的國際大都市地位已經有數十年之久,也是內地唯一能與香港比劃幾下的城市。

  無獨有偶,張衛偉問道,“畢經理,香港怎麼樣,有上海這麼現代化嗎?”

  建設四個現代化,現代化代表著的就是發達。

  畢曉龍笑著說,“還是有點差距的,這個三言兩語還真的說不清楚。”

  李路把目光從窗外移回來,說,“香港是個小地方。單從經濟體量來對比的話,給陸港二十年,超過香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