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企並非一無是處,事實上經過三十多年的企業改革,最終探索出來的道路依然是帶油濃厚六七十年代國企特色的模式。

  李耀華很快回來,李路把事情說了一遍,李耀華奇怪道,“不會,資料是齊全的。前面去蓋章,都是這些手續材料,沒有少的。”

  他思考了一下,說,“會不會是身份問題。老三,你忘了,紅星廠的法人是我。”

  李路猛地一愣,繼而一派腦袋,他確實忘了這個事情。

  笑了笑,李耀華說,“交給我吧,我去辦。一天就能跑下來,明天去海關那邊走剩下的手續就可以了。”

  他心裡是有數的,既然李路不說項目的具體情況,他就不會問。他知道李路做的很多事情是不易打聽的,這也是紅星廠里有著與部隊同樣嚴格的保密守則的原因。

  這畢竟是一家要走軍工裝備研製道路的企業。

  “行,那就交給你了。”李路說。

  李耀華正要說什麼,辦公桌那裡的電話響了,他過去接,聽了一陣子,臉色一下子有些變化了,他對著電話說,“我知道了,你先別回來,在那邊等著。”

  掛了電話,李耀華對李路說,“西河製糖廠那邊出了點問題。前些天老二不是跟車去賣甘蔗嗎,今天通知去取錢,結果老二說製糖廠給打白條。他沒答應,還沒簽字,打電話過來問怎麼辦。”

  “白條?”

  臭名昭著的白條。

  李路起身,道,“我去看看,大哥,你抓緊把這個事情辦完,這個事比較急。”

  “放心吧,不行的話我直接給周秘書打電話。”李耀華說。

  “好,我先去了。”

  李路連忙出門,叫上黃光輝就驅車往西河縣那邊趕。

  蔗農往製糖廠輸送甘蔗,過了稱之後,蔗農是不能馬上拿到錢的,而是收據,上面有姓名、重量、單價等等信息,然後回家等通知。通知到,再到製糖廠財務科那邊結算。這個操作也正常,國營工廠嘛,國家的,信得過。工廠集中起來一批批的統一發放也有利於他們的管理和操作。

  李路心裡擔心的是白條。

  他沒想到白條這麼快就出現了。

  在他的記憶里,應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會出現國營工廠給農民打白條這種現象。這個時候的國企,大多數的日子還是挺好過的。

  白條的惡臭在於——一欠就是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

  這是什麼概念?

  也就是說,八十年代的一百塊,二十年後拿回來的還是一百塊錢,都是一百塊錢,但是購買力已經是天差地別了,甚至有些乾脆就真的成了廢紙,一分錢都拿不回來!

  那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一年下來的全部收成。

  第300章 不,現在是十一點三十分

  西河製糖廠是陸港地區規模最大的製糖廠,不但壓榨規模、出產規模、廠區規模、職工規模,連級別都是最大的。

  副處級的地方國營工廠,廠長書記比副縣長都吃香。

  能夠用縣級行政區的名字作為工廠名字已經可以看得出這個製糖廠在當地的地位了。西河縣有好幾個製糖廠,大大小小的按照位置均勻的分部在幾個鎮上面。

  在縣城南郊的西河製糖廠無疑是最厲害的那一家。

  運送甘蔗的車輛長龍從兩個廠門口向兩側排列延伸出好幾個公里,那種場景很令人震驚。高聳著的巨大煙囪晝夜不停地冒著煙霧,生產區那邊晝夜不停的忙碌沒有白天黑夜之分。主幹道把生產區和生活區一分二,生活區裡面同樣的有幼兒園、醫院、職工服務社、小學、飯堂等等這些。

  這就是一個包括職工家屬在內三千餘人的小型社會。

  他們甚至有自己水電系統。

  如果拿它和新光明廠進行對比,新光明廠的規模是躍然紙上的了。

  就職工家屬規模來說,包括退休人員,新光明廠可能只是相當於五個西河製糖廠,但是如果論資產規模,那麼大概十幾個西河製糖廠也不一定能比得上新光明廠這樣的龐然大物了。

  這也是為什麼新光明廠的廠長書記根本不鳥當地政府的原因。這還是移交地方了,要是還是軍字頭,當地政府行政長官要見廠長書記,那是有很大可能只能見到個副的。

  西河製糖廠有兩個大門,一個是正門,一個是側門,側門也很大,因為那裡是供卸完甘蔗的車輛出去的,而正門則是進入的位置。在繁忙的是,比如這幾天,兩個門都有車輛進出,保衛科的人天天忙著調度車輛。

  這會兒的運蔗車大部分是西河製糖廠自己的,有好幾十台,大多數都是往來於各個收購點的。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收購站都是西河製糖廠自己的,前兩年才開始有私人的收購站起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門衛看到這麼一台爬起的吉普車,態度好得不得了,簡單登記了一下就給放進去了。

  沿著門衛指的位置往辦公樓的那邊去,抬眼就看見了李家華的那台汽油版lc80停在樓下,顯眼得很,邊上兩台黑色紅星皇冠也很霸氣。那是廠長和書記的座駕,李路記得,西河製糖廠的確是從紅星廠這邊採購了兩台紅星皇冠。

  這是第六代豐田皇冠,外形最具辨識度的就是兩個外後視鏡兩個後視鏡在兩側翼子板上方的發動機蓋上,而不是在a柱的位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