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路一下子醒悟了,笑道,“哦,懂了。我催一下普達公司和達拉姆公司。”

  “這才是正道,你把這個事情落實好了,你的打拐專項行動,你說哪個部門不支持?”王嘉慶笑著微微點頭,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樣。

  說著,他拿起筆唰唰的在一張白紙上寫了幾個名字,遞給李路。

  李路一看,是幾個工廠的名字,有全是數字的,也有“第一”、“第二”字頭的,基本上都是省內的機械廠。

  “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件,找別的廠子生產,節省時間提高產量,交貨快,拿錢不就快了嘛。”王嘉慶笑道。

  李路把紙張還給王嘉慶,道,“明白,我記下了。”

  “嗯。”王嘉慶接回來,微微點頭。

  李路說,“那我先去了。”

  “等等。”

  王嘉慶站起身走過來,沉吟了一下子,問道,“聽說紅星廠的研究經費很充足?充足到什麼程度?”

  微微愣了一下,李路心裡忽然有種不太好的預感,他小心組織了一下,道,“王廠,您這是……充足到什麼程度,這個很難說。”

  “紅星廠成立了一年,你花了多少研究經費?能搞出輕量化特種鋼,花了不少錢了吧?”王嘉慶又問道。

  李路無奈地笑了笑,說,“王廠,您直接說什麼事,這個樣子我這心懸著呢。”

  “有個老同學想專心搞研究,臨時組織起來的團隊解散了,單位情況不太好,沒這個條件,他又不甘心……”王嘉慶很反常的猶豫著說,還有些不太好意思的樣子,笑了笑掩飾了一下尷尬,他說,“老裴說你的紅星廠不拿錢當錢,研究經費充足得很,我就想能不能請他到你那裡去?”

  李路開心地笑道,“介紹科研專家給我,這是好事啊!”

  王嘉慶尷尬地笑了笑說,“這不一樣,他搞的研究比較偏,可能一時半會產生不了經濟效益……”

  “這個沒關係,搞研究嘛,誰能說得准什麼時候能產生經濟效益。一年不行兩年,三五年都沒問題。”李路很大方的揮手說。

  王嘉慶冷不丁地說,“如果是三五十年呢?”

  李路差點把舌頭給咬了,吃驚道,“什麼方向啊三五十年?不能搞航母呢吧!”

  “什麼航母。”王嘉慶擺了擺手沉吟著,好一陣子,他搖頭說,“算了算了,我看還是不現實。要投入的錢也不少,這個錢有很大可能你就白花了。算了,我就是突然有這麼個想法。”

  李路疑惑地看著王嘉慶,皺眉問道,“王廠,你老同學到底是搞什麼的?”

  “航空發動機。”

  第286章 搶救圖紙!

  暈乎乎的從廠長辦公室里走出來,李路在走廊那裡扶著護欄眺望著正對著廠大門的遠處的那一大片村落,久久不能淡定下來。

  他大概不會忘記Y10工程,怎麼可能忘記呢?

  沒有辦法,他沒有任何辦法。

  去年,甚至更早一些時候,Y10項目就已經實際停止了,此時此刻,只不過是苟延殘喘。

  如果他穿越在大佬的身上,沒準能努把力爭取一番,但很可惜,他只是一個小小的民營企業家。最要命的是,哪怕他現在有數千美元的外匯可以自主使用,哪怕他的奮遠公司每個月都能帶來上百挖美元的利潤,哪怕他現在幹著“履帶加特製鋼管”的大買賣,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私人企業主,他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小小鄉鎮的幹部。

  而他唯一能倚重的,是新光明廠公安保衛處副處長這個身份。自古三教九流,商販走卒是較為低下的,尤其是在華夏,社會地位這個方面,甚至要一直到了雲時代,民營企業家才能得到與之財富差不多匹配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

  換言之,對於Y10項目,李路既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也沒有那個想法——只是白白浪費力氣。

  前世的特殊身份,讓他能夠接觸到許多尚未解密的東西,他很清楚這裡面正在發生著什麼事情。至少他知道,此時此刻,東海市那邊已經在開始替麥道公司生產mD-82的機尾和機艙。

  至此,1970年啟動的Y10項目,走向了落幕。

  此時,試飛成功慶功宴的酒味都還在。

  人員解散資料被毀,一切煙消雲散。如果是因為資金原因而終止研製,那麼,完全沒有必要將十年以來的研究成果徹底銷毀,包括技術圖紙在內,積累下來的所有成果,全部體現在紙面上,而這些,會在明年被徹底的銷毀。

  這樣的不正常,意味著該項目遭到了別有用心的對待。

  由此造成的影響是,三十年後,國家要搞大飛機,居然依然的是走替波音生產機尾機尾翼艙門這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道路!因為根基早在三十年前被毀了!甚至當年參與研發的技術人員,死的死衰老的衰老,找遍全國也找不回幾個人來。

  那麼多航空飛行器項目,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到他們的研發團隊裡有一個共同的現象——科研人員是老中青三代共存,因為新人上不來,老人正在不斷死去,出現了整整三十年的斷層!

  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更是難以言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