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梁紅兵拿著案捲走進來的時候,李路突然做了決定——就算只是沖王朝陽這個人,也應該出手,把他從被冤枉的懸崖邊給拽回來!

  況且,他李路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對這個世界產生了影響!

  “小李,案情匯總,所有的線索都在這裡,包括西河縣局的分析判斷以及一些證據的描述,都在這裡了。”梁紅兵把案卷遞給李路,道,“你慢慢看,我去審審那小子。”

  李路道,“梁局,給我個面子,不要動手。”

  梁紅兵站住腳步,轉過身看著李路,道,“小李,你老實告訴我,你是不是認識他?”

  李路搖頭,“並不相識。”

  “那你為什麼處處維護他。這一路來我就覺得你有些過度維護他,你的話是沒錯的,但是我不明白啊!”梁紅兵攤了攤手說道。

  李路微微笑了笑,說,“梁大哥,我是為你好,請相信我。”

  梁紅兵無奈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說,“行,我答應你。”

  為他好,他怎麼會相信呢。

  事實卻是,李路的確是在救他。三十年後的王朝陽案,當年所有的辦案人員以及負責領導,沒死的,都受到了處分,本該安享晚年,生活卻是被塵封的往事所嚴重影響。

  張衛偉站起來,道,“頭兒,我到外面抽菸。”

  他出去了,就在門口走廊那裡站著,一來是站崗,二來是避嫌,他知道什麼樣的東西自己不該看。跟了李路幾個月,張衛偉學會了很多的東西,在李路的一眾手下眼裡,他已經是李路機要參謀的角色。

  花了足足一個多小時,李路把所有資料看完,對整個案件的脈絡清晰起來。他的第一印象是,西河縣局所謂的確鑿證據裡面,對王朝陽最不利的居然是方麗的口供,而方麗的供詞裡,有大量描述是沒有物證支持的。其他所謂的線索,幾乎都是主觀臆測的產物。

  就是這些所謂的鐵證,讓一個年輕人把最好的三十年獻給了監獄。

  西河縣局併案偵查的最大根據居然是這三起案件發生的時間相距很近距離很近!

  而王朝陽主動承認偷盜了方麗家財務這個犯罪事實,西河縣局的偵查裡面,卻沒有足以呈堂證供的證據。也就是說,如果王朝陽不主動招供,西河縣局甚至拿不出證據來證明王朝陽偷盜了方麗家的財務。

  李路感到了些許的悲哀,或者這就是時代的悲哀,但他依然對此給予了最寬容的理解。這個年代的辦案手段絕然無法與三十年後相比,大部分案件要依靠嫌疑人的主動招供,這就有了刑訊逼供,有了冤假錯案。

  他重重的鬆了一口氣,眼下的情況,還沒有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找到真正的案犯,王朝陽的嫌疑自然解除。哪怕以偷盜罪入獄,也是幾年的事情。有他給梁紅兵施加影響,把目標轉移到真正的案犯身上,也許並不困難。

  然而,他找遍未來記憶,也想不起來犯下這幾起"qiang jian"案的人叫什麼名字。

  他點上一根煙,在煙霧繚繞之中,陷入了一遍遍的回憶……

  真正的案犯到底是誰?

  第112章 是他?

  西河縣百貨大廈,只是一棟三層高的直角型大樓,卻已經是縣城的標誌性建築物,以它為根據形成的十字路口溝通東南西北,而十字路口區域就是縣城最繁華的區域,路口另外三個角分別是建築公司大樓、國營五金商店和畜牧局辦公樓,幾乎囊括了民生的所有。

  距離下午下班還要十分鐘,李路和張衛偉趕到了這裡。

  把車往路邊一停,他們大步走進了百貨大廈,裡面光線有些昏暗,售貨員們百無聊賴的把肘部擱在高高的展柜上說著話。

  百貨商店的櫃檯和供銷社的是差不多一個路數的,高高的,櫃檯和後面貨架之間的通道也是墊高的。這就形成了這樣的場面,群眾買東西總是要昂著頭看售貨員,而售貨員可以愜意的把手肘擱在櫃檯上居高臨下的和群眾對話。

  這樣的布局暗暗的體現著這個年代的階層,也充分體現著計劃經濟的特點。

  賣東西的才是大爺。

  李路和張衛偉都是一身的軍裝,李路的四個兜明顯得很。看見他們的售貨員雖然不敢怠慢,但也談不上熱情。

  “同志,我們這下班了。”一雀斑小姑娘有些煩躁的說。

  雀斑姑娘十八九歲的樣子,卻把頭髮給弄成了香港明星的捲髮款式,成熟的髮型配上青澀的面容,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的。那斜著向下的目光更是充分的體現了作為一名售貨員的高傲。

  請客吃飯托人找關係才能買到一些稀缺商品的年代,售貨員的社會地位之高並不是當今能夠想像的。

  李路看了看手腕的海鷗機械錶,離下班時間還差十三分鐘,他道,“找一下方麗同志,她在哪?”

  幾個售貨員一聽方麗的名字,就都不由的站直了一下身子,相互的看了一眼。

  張衛偉取出證件出示了一下,道,“光明廠保衛科的,協助公安辦案。方麗在哪?”

  他們倆的語氣都很硬,沒必要給這些勢利眼好態度。他們穿著軍裝尚且得到這樣的對待,遑論是普通群眾。

  “方麗,方麗她好幾天沒來上班了,我不知道她在哪。”雀斑姑娘典型的欺軟怕硬,放低了語氣,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