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路和裴磊走到靶子那邊,裴磊指著被直接命中的部位,控制住著激動的情緒,低聲說道,“這個標準的裝甲鋼板,我敢說就算沒有領先世界水平,也位列世界先進水平之列!”

  搖了搖頭,李路說,“還沒到那個程度,美國人有貧鈾裝甲,有貧鈾穿甲彈,他們的10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超越了毛子的115毫米炮,毛子被迫搞出了125毫米的滑膛炮,北約國家馬上就拿出了120毫米滑膛炮,威力和精度以及使用壽命都在毛子的125毫米滑膛炮之上。”

  “不過,這對咱們的裝甲研製工作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李路補上一句。

  裴磊卻是笑著說,“你看的太淺顯了。”

  他指著受到重創後依然堅挺的裝甲鋼板說,“火力,防護,機動性是坦克的三大重要指標。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矛盾關係。增強防護勢必要增重,增重就會影響到機動性。各國持續研製更大馬力的發動機,是因為坦克的車重在持續的增加。當研究人員發現更大馬力的研製越來越困難的時候,就會想,能否以同樣的重量讓坦克具備更強的防護力?”

  他敲著半殘的裝甲鋼版說,“裝甲輕量化。所以,咱們的輕量化裝甲鋼板的成功,影響到的是坦克的綜合性能指標。別的不說,就是現役的59坦,換上同等規格的新型裝甲鋼板,防護力增加一大截而機動性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以同等的防護力為標準,車重就會得到極大的減少,機動性就會得到提升!”

  “總之一句話,有了輕量化裝甲鋼,咱們可以從容的規劃分配坦克的其他主要性能指標!”

  李路恍然大悟,道,“這麼說,如果拿到了大功率發動機以及高性能坦克炮,咱們研製新型坦克就不存在其他技術難題了?”

  “沒那麼簡單。”裴磊搖頭道,“主戰坦克的研製是一項龐大的涉及到幾十個學科的大工程,發動機、火炮,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過有好的發動機和火炮,肯定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說到這裡,裴磊擺擺手說,“這些不講了,輕量化裝甲鋼成功了,我就要開始著裝搞59改,等美方團隊到位,把發動機和火炮談好,立馬就出樣車進行試驗。”

  李路想了想,說,“裴工,你可以先做一部分改進啊,試著用新型裝甲鋼生產一台出來,發動機啊火炮啊這些還是用原來的。性能過關,便宜點也是可以賣的嘛。”

  裴磊一拍腦袋,“是啊,為什麼非要等新發動機新火炮呢?”

  “裴工。”李路拽著又要走火入魔的裴磊,囑咐道,“新型裝甲鋼成功的消息一定要進行封鎖,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配方,那東西可是無價之寶。”

  “我明白,你放心吧。”裴磊道。

  也許是李路上一輩子接觸的坦克都是先進得一塌糊塗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因此在面對這樣的技術突破沒有多大的感覺。干情報出身的他只是第一時間意識到這個消息要嚴格保密。

  而裴磊則不同,那麼多煉鋼廠那麼多研究人員搞了十幾年的新型裝甲鋼都沒搞出來,他裴磊搭的一個並不專業的研究小組搞出來了,並且是光明廠下屬的小煉鋼廠生產出來的。

  拋去其他方面,單單是這份榮耀就是許多人消受不起的。

  裴磊差不多是個全才,鋼材研製方面也是有兩下子的,他知道,如果使用更好的原料,工藝上再做進一步的改進,新型裝甲鋼的指標會更好!

  不是硬度足夠高就能用來做坦克裝甲鋼板,從試驗的情況來看,李路提供的配方煉製出來的鋼板具有很好的韌性,這一點從鋼板沒有碎裂能夠看得出來。這個指標性能可不得了。

  往回走的路上,李路也在琢磨,輕量化裝甲鋼是否可以用在汽車製造上面,大梁,傳動軸,懸掛,車架,應該是沒有技術上的問題的。如果能行,也許紅星拖拉機廠造出的第一台車就能被冠以“全球首款使用輕量化特種鋼”的量產車。

  有了具體想法,他一下子就想到了紅星拖拉機廠的建設上面來——迄今為止那裡還是一塊荒地。

  李路手裡一分錢沒有。

  奮遠公司的擴大經營占用了絕大部分的資金,沒有個把月的時間,資金很難回籠。他現在能用除了紅星廠帳面上的十萬元,就只有爺爺留下的三根大黃魚——說服傑克用掉了一根。

  剩下的兩根還在唐九那裡,但是李路不打算再用,那兩根大黃魚必須留著充當戰備硬通貨,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他上輩子是干情報工作的,做事習慣留後路。

  那台完成了大保養的t-62m在試驗區的大操場跑道上疾馳著,捲起陣陣的灰塵,孫江濤帶了一群工人和技術科的在起點的位置等著測試結果,坦克團過來驗收的軍官三五人站在一起,不時的對跑道上撒開了跑的t-62m指指點點。一切正常的話就會交付坦克團,拖了這麼長時間,坦克團那邊早就等不及了。

  李路走過去看熱鬧,邊走邊打量著那幾名軍官,看到其中一名沒有了左臂的軍官的時候,李路猛地站住了腳步驚喜喊道:“連長!?”

  獨臂軍官止住話頭看過來,驚喜萬分,“李路!”

  “連長!”李路跑過去,激動地敬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