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皇帝陛下看到程允祥來的如此迅速,竟然沒有給自己一點轉圜的時間,心中的不快可想而知。可惜現在,他的想法如何,卻不是眾人關注的焦點。

  程允祥一共拿來了620個縣的資料,拿在手上如同考卷一般,內容比之吏部老吏們找到的都要翔實,可見準備之充分。

  照例拜見了皇帝陛下,又向程晉州輕輕一笑,程允祥就指著幾個名字道:「長豐縣和靈石縣都是下縣,正好有出缺……」

  他對情況的了解不多,自然是先按照規矩來。

  程晉州咳嗽了一聲,拍拍呂續的肩膀道:「程大人,借一步說話。」

  作戰雖然結束了,但也不意味著沒有危險。所以他根本就沒想著從呂續身上下來。

  程允祥一愣,就與他走到了台階下方。

  現在皇帝陛下等人站的位置,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皇宮大殿,而是大殿外的觀景台,通常用於御林軍做操排隊的地方,只要走下台階,地方就大的很。

  程晉州聲音低沉,語義霸道的道:「有上縣嗎?哪裡好?別管有缺沒有。」

  他打的是速戰速決的主意,要在任何一名四級星術士趕來之前,將事情定下來。

  程允祥卻不得不問一句道:「你真不在京城呆了?」

  程晉州確定的點頭,加重語氣道:「京城的倉庫都快被我掏空了,到時候朝廷自己沒有糧餉了,說不定又要從我身上找,能占的便宜占夠了,我就準備自己回家種田去。」

  看看後世的官員,程晉州也能猜到官吏們曾經使用過,或者可能發明的各種弊政。與其在扯皮中賺些小錢,程晉州不如跳出京城,安心種他的田地。

  程允祥見他態度清晰,也就安心道:「你拿定了主意就好,京城人事複雜。今天勝,明日……如何不好說。」

  覺得說了不吉利的話,程允祥咳嗽一聲才道:「既然不管出缺,那德安縣如何?」

  德安就在紹南不遠,亦屬於金川州。只是距離南陵較勁,與巡撫衙門的關係不好相處,所謂惡貫滿盈,附郭省城,說的就是這樣的地方。但以程晉州的身份,怕是巡撫大人要惡貫滿盈了。

  程晉州翻開資料看了兩眼,見是平原地貌,與紹南相去不遠,又有少量的煤儲,馬上就點頭同意了下來。哪怕僅憑著那裡土地肥沃,他也會答應下來。

  程允祥隨之介紹了幾句,隨後笑道:「只要回了西南,你就是真正的百里侯了,以星術士的壽命,的確是好想法。」

  不是三星的星術士,往往壽元也在150歲朝上,若是好運得到星洲的特殊星陣幫助,又可多活100年。程晉州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以其資質,幾乎肯定能活到250歲,亦即意味著,他願意的情況下,可以在該縣經營200年。這麼長的時間,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王朝年代也相差無幾,說是裂土封王都不為過。

  程晉州能想到的。整日裡在政治旋窩中打轉的先生們自然也都能考慮到。故而他回到皇上面前,拿出德安縣的時候,皇帝陛下真如要封王一樣痛苦。

  總算是孫繼峰鄒了一句:「德安是上縣,那個,沒有舉人任官的先例,於理不合,程大人莫若……」

  「我是解元。」程晉州一句話就將之堵了回去。

  解元任官,按說的確是可以上一級的。當然,在朝廷官員們的認識中,從下縣到上縣,還應有佐貳官的台階。但從制度上來說,卻是不必要的。

  消除了法理上最後的障礙,程晉州就笑嘻嘻的道:「正好門下省的官員也在,請皇帝陛下用印吧。」

  大夏的政治傳統,政事堂上條陳文件,皇帝用印批紅,門下省給事中草詔頒發,三者缺一不可。一般來說,在皇權較強的時候,政事堂的權利就會減弱,但在文官集團權利較強的時候,皇帝的權利就會減弱,門下省往往體現皇帝的意願。但卻保持著清流文人的原則,後者往往由年輕的低級官員擔任,是位卑權重的典型,也是低級官員進階的最快途徑。

  孫繼峰就是政事堂的成員,無奈在程允祥整出的任命書上簽了字,接著是皇帝陛下,文書走馬燈式的轉了一圈,就到了門下省的劉悅舟手上。

  在場諸人中,劉悅舟年紀之小僅次於程晉州,其官銜也是其中最低的。但面對孫繼峰送來的任命書,他卻眼角都不撇一下。

  孫繼峰見狀大喜。他原本還在後悔。怎麼政事堂和門下省的官員都被堵在了一起,而且被堵住的正是吏部給事中,但看劉悅舟現在的樣子,卻很有可能幹一件讀書人最津津樂道的事情——封駁奏章。

  顧名思義,給事中於大夏政治結構中,理論上的最大權利,就是可以封駁奏章,不僅能封駁政事堂的,而且能封駁皇上已經批紅同意的奏章——聽起來有些令人難以致信,但事實上,接受了禮教十數年教育的年輕人們,的確比身居高位的先生們更有血性,封駁的權利在大夏的歷史上,是經常使用的。

  當一名七品的給事中封駁了高級官員,甚至是皇帝陛下的詔書的時候,後者往往會招來給事中,向其解釋緣由,從而得到給事中的支持,然後第二次發詔。而若是給事中堅持,則不會有第二封詔書,以免再丟面子。

  當然,可以想見的情況時,給事中行使封駁權利的時候,一定是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的。這就好像是一名中央的小處級官員,公然在主要報刊上發表文章,反對國務院的某項命令和政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