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是在老宅的話,這時候早就有下人們扯著嗓子在門外喊:三哥兒早安。

  定然是要喊道他能回答「早安」方才罷手的。

  但在京城,程晉州只能自己從朦朦朧朧中睜開眼睛,然後看著一道道從兩條紗窗縫隙中穿過的光束髮愣。

  明亮的光束形成一條條光亮的通路,而無數的灰塵則在其中漂浮,旋轉,遊動,毫無規律……在家裡的時候,這樣的景象也是常常能夠見到的,不過此刻在滿腦子科學的程晉州眼中,這樣一道光束,卻代表著兩種重要的理論。

  丁達爾現象和布朗運動,都可以由其來表現。

  程晉州吐出一口濁氣,搖頭失笑,丁達爾現象往往用於膠體,布朗運動儘管出現在19世紀,可在前期也就是引人好奇罷了,它們所能帶來的影響力,定然沒有一個三次方程來的多。現在要說完全用不上,也是可以的。

  「入射光大於粒子的波長,就會發生散射。」程晉州默背著權作記憶,很快自己笑了起來:「偉大的星術士們能明白什麼是入射光就算不錯來,還散射……」

  他自己說著,突然愣住了。

  幾何光學,似乎是個很不錯的分支啊——內容簡單直接,容易理解,容易使用,更是自己相當熟悉的內容,程晉州替導師給大一新生代課的時候,幾何光學就講了不下三四次。

  這絕對是所有理論物理必修課中,最簡單的一種了。只需要初中級的數學就能夠解決問題,想要延展開來也容易,想要收斂起來也方便……

  程晉州一骨碌爬了起來,一邊穿衣服就一邊吼:「外面的,進來兩個人。」

  下人們自然是早就起來的,聽見他的叫聲,一個小子磨磨蹭蹭的走了進來道:「三爺,午飯早就準備好了。」

  「進來給我磨墨。」程晉州瞪來這廝一眼,不滿溢於言表。

  那下人也不在意,懶洋洋的捋起袖子。他們這些在京城別院的,除了少數兩三個姓程以外,都是在本地買的奴僕,上面的管事又是其他支的家生子兒,對待這位慶字支的三哥兒,就和對待其他庶子來京應考一般無二。對他們來說,這麼多年的差事都支應了下來,也不覺得程晉州有什麼特別,反正上面沒有要求,他們自然是能省心就省心。

  「再進來一個。」程晉州正在興奮時,不想浪費精力在一個下人身上。這些人都是在京中做皮了的傢伙,不用敲打,只要他能站穩了腳跟,自然一切順暢。

  又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小子走了進來,一個不標準的見禮後道:「三爺。」

  「叫三哥兒。」程晉州還是忍不住說了一句道:「去拿些鵝毛筆和硬紙過來。」

  幾何光學既然說到了幾何,就是要畫圖的。

  其實所謂的幾何光學,大多數人在中學時的物理上就已經學過,內容也是異常的簡單,只需要明白三條定律即能夠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光是直線傳播的,光會產生反射,光會產生折射……

  而研究它們之間的關係,什麼時候發生,發生之後的結果,基本上就是幾何光學的全部內容了,至於為什麼發生這種問題,通常可以留給物理光學來處理。

  程晉州一邊將主要的內容寫下來,一邊咬著筆桿,考慮究竟要衍生哪些內容。

  雖然理論是最主要的,但僅有主幹的內容,等待其他人來為你添上枝葉,誰知道會不會等到天荒地老。此外,還要注意是否有人已經研究了類似的內容——程晉州相信,這個時代的星術士們肯定不會如此系統的去處理光學問題,但在某些方面,他們肯定有所了解,至少為了完成天文學的測量,他們已經能夠用水晶製造不錯的望遠鏡。

  「你叫什麼?」程晉州將三大定律用簡體字寫在紙上,然後問旁邊磨墨的下人。

  「陸大勇。」

  「城裡誰家送信送的最快?」

  「薛家車馬行最大?」陸大勇樂得主子找其他人送信,免得麻煩自己。

  「你現在去找薛家的人來我這裡取信,要最快最保險的那種。」古中國的城市裡,早就有簡單的郵政系統,大夏朝在這方面發展的更好一些,或許是因為中央集權不夠強大,交通方式更為繁複,使得許多公文投遞也經由一些有政府關係的私人來進行,不過方便程度也有提高,至少在夏京這種規模的城市中,信件想要兩三個小時內到達,多半得依靠專業人士。

  程晉州將兩個人都趕來出去,自己扯過一張紙,開始給項欣寫信,同時附上一些幾何光學的結果,詢問她了解多少,大夏朝還不會嚴格的區分幾何物理等等學科,而項欣既然要鑽研幾何學,定然知道星術士們在此方面的研究深度如何,詢問她自然是最保險的。

  做完了這些,程晉州開始回憶自己當年講課的內容,然後一一記錄下來,只等項欣回信後再做刪減。

  ……

  第七十九章 幾何光學(2)

  就像是物理的三大定律一樣,幾何光學也是先作出假設,然後方才進行驗證——說的直白一些,就是你先猜個答案,然後想盡辦法去找到證明,或者就這麼編下去也行。

  例如面對兩個小球落地的問題,亞里士多德猜:重的先落地。他提出的證據是:羽毛落的慢,鐵球落的快。在忽悠了世界2000年以後——亞里士多德是史上最能忽悠的科學家——伽利略又猜:兩個小球同時落地,然後在比薩斜塔上高空墜物以茲證明,但他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到得最後,牛頓用被蘋果砸過的腦袋勾畫出一個關於萬有引力的結論,說明重力加速度是一樣的,大球小球就該同時落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