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爾巴拆開信封,忽地輕呼一聲,甚至帶著點尖叫:「這絕對是電影史上的一段佳話。恭喜你,褚!」

  「臥槽!」

  「牛掰!牛掰!」

  「這兩口子要瘋啊!」

  全場的華語電影人,以及新聞中心的全體華語記者,一瞬間都特麼炸了!

  前所未有的華人演員同時加冕帝後,還是一家的!

  繼傑克萊蒙、西恩潘、朱麗葉比諾什之後,第四位刷下歐洲大滿貫的演員,還特麼是中國的!

  一戰創下兩個紀錄,就像杆大旗戳在威尼斯,戳在歐洲,戳在世界影壇上。

  「嘩嘩嘩!」

  掌聲比剛才更加熱烈,所謂的競爭對手法斯賓德,亦是無話可說。馬可穆勒初時驚訝,跟著也同樣亢奮,威尼斯需要這樣的關注度。

  「……」

  褚青怔了片刻,才跟托尼凱耶、薩米蓋爾等一一擁抱,起身上台。

  范小爺正在後台接受群訪,忽聽裡面一陣沸騰。待有人報信,她嗖地就站了起來,胖乎乎的揮了揮拳頭。

  褚青站在舞台中央,錘鍊的早已淡定自若。相比之下,媳婦兒獲獎的興奮要遠遠高於自己。他頓了頓,緩緩道:

  「2000年,我第一次來威尼斯,哪會是《站台》。當時的氣氛我仍然記得,那樣的純粹,直接,唯有電影。這麼多年,這種氣氛始終沒變,仍然純粹,直接,唯有電影。所以我非常開心,評審團能頒這個獎給我,我也仿佛回到了某個原點。謝謝凱耶,謝謝伊娃,謝謝可愛的薩米,謝謝大家!」

  ……

  典禮最後,最佳導演獎給了《人山人海》的蔡尚君,爆出一大冷門。最佳影片獎給了《浮士德》,算是眾望所歸。

  影帝、影后、外加導演,華語電影人大獲全勝。

  待頒獎結束,是慣例的官方晚宴。范小爺想參加,身子卻著實不行,褚青跟馬可穆勒解釋了一聲,便扶著媳婦兒出了大廳。

  「嘩嘩!」

  倆人剛出門,就站在寬檐下發愣。不知何時,外面竟下起了雨,淅淅瀝瀝的飄散在麗都島的夜色中。

  街道清涼,車來車往,路燈和精緻的異國建築在雨絲中愈發朦朧。倆人等了半響,居然不見一輛出租,褚青道:「打個電話吧,送把傘來。」

  「打了也聽不著,都在裡面嗨呢!」

  范小爺瞧瞧天色,忽然興致大發,笑道:「要不咱們走吧,反正也不遠。」

  「不行,摔著咋辦?」

  「你死人啊,不會扶我啊?」她又炸毛。

  「呃,那獎盃你拿著。」

  褚青沒辦法,只好脫掉西裝外套,左手往頭上一撐,右手摟住媳婦兒的腰。范小爺左手抱著獎盃,右手撐住另一頭,勁兒勁兒的喊:

  「1,2,3,走!」

  他蛋疼,但配合的跳了個小墊步,pia地水花四濺。

  「你使那麼大勁幹嘛?」

  「你不說1麼?」

  「我說1,你就跳啊,豬啊你!」

  「……」

  「哎呀,你往外點,這破獎盃硌肚子!」

  「……」

  「哎呀,再回來點,我都濕了!」

  倆人晃晃悠悠的奔向前方,一路吵吵鬧鬧,雨絲輕柔,夜色未盡。

  【正文完】

  後記

  先說說這本書吧。

  娛樂文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類型,從《大亨傳說》就開始看,然後就自己寫了一本,便是《文藝時代》。

  從我個人的感覺來講,2003年以前的情節,我是很滿意的;2003以後,確切的說,從《天下無賊》開始,我就陷入了一種每天碼字很討厭又不得不去碼字的死循環中。本書全篇無大綱,每天都是現想現寫,這大概是我堅持最長久的一件事情。

  不滿意的地方有兩個:

  一是中國電影產業從閉塞到開放,從文藝化、體制化到商業化、市場化的轉變。一是主角從隨遇而安到心靈觸動,最終決定為中國電影做點事情的心理轉變。

  這兩個轉變,我自覺描述的不夠完整,比較片面,也是自己懈怠,不願多鋪支線的毛病。

  褚青最開始的設定,便是平平淡淡的傢伙,然後逐漸成長。其實我覺得很有意思,很多讀者不願意接受主角性格上的成長,似乎最初什麼樣,後面就得是什麼樣。

  我們沒耐性,也沒興趣看主角從稚嫩到成熟,從懦弱到勇敢,從隨遇而安到理想遠大。我們喜歡看他們能力上的升級,啪啪啪就是戰。

  褚青不是一個改變者,從頭到尾都跟著歷史印跡在走。第六代興起,他跟著拍文藝片;商業片興起,他跟著拍商業片……只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兒。

  范小爺最初不是女主,是個走過場的配角。後來寫著寫著,發現這個人物特別順手,就拎過來做女主了。

  周公子也不是女二,是個打醬油的角色,然後寫《十七歲的單車》時,發現她跟主角超級有火花,就增加了出場戲份。

  文中的諸多女性角色,我最喜歡王瞳,《詩意的年代》中真是美的驚心動魄。

  個人最滿意的一章,是《電影照進現實》。個人最滿意的一個橋段,是褚青給周公子點菸。個人最滿意的小黃文描寫,是已經和諧的《母獅子》。

  結束不是突然的,而是我覺得沒東西可寫了,該寫的都寫完了,也懶得再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