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林清看了,頓時一陣心喜,剛才的那隻鳥是喜鵲,喜鵲叫,好事到,豈不是好兆頭,這是不是說,沈茹這次廷推有望。
想到這,林清也不看花了,直接往回走,剛走到書房的門口,就看到去沈家等消息的小林匆匆的穿過院子,看到林清,就驚喜的說:“老爺,廷推出來了,是沈老爺!”
林清聽了,眼驀然瞪大,直接上前,一把抱住小林,說:“他入閣了?”
小林狠狠的點點頭,說:“沈老爺已經回府了,沈老爺確實入閣了。小的來時,還有不少大人去給沈老爺道喜呢!”
“這些人得到消息倒是快!”林清驚喜的說:“快去備馬,我也去看看。”
小林聽了,忙應道“是”,就要去牽馬。
“等等!”林清突然說:“這個時候沈家想必有很多人,我還是等晚些,人少了再去。”
小林有些不贊同的說:“老爺,人家這時候都急著去道喜好顯得親近,您怎麼反而懈怠下來,這樣豈不是顯得您不夠親近麼!”
林清搖搖頭,說:“親近不親近,難道還看送禮的速度。他只要能入閣,我就放心了。”說完,林清悠悠的回書房了。
晚上,林清吃完飯,就拿了一塊上好的碧玉做禮物,用盒子一包,然後就去了沈茹家。
林清本以為這麼晚去,那些送禮的應該差不多回去了,誰知還沒到沈府,就看到沈家前面的街道已經被各位送禮大人的馬車堵死了,林清無奈,只好讓馬車停在外面,自己又一走了後門。
林清輕車熟路的從後門進去,沈家的管家就匆匆的趕過來,先把林清帶到沈辰的院子裡,讓孫夫人林榕接待他,然後就去前院去告訴他家老爺。
林清先在閨女這看了看外孫,又和閨女說了一會話,就看到沈茹從外面走進來。
林榕趕忙起身,把屋裡的丫鬟婆子都帶出去,空出屋子給林清和沈茹說話。
林清看著沈茹,說道:“你前院還有那些客人,我又不忙,正好在這看看我閨女和外孫,你急著過來幹嘛!”
可能由於心想事成的緣故,沈茹今日看起來紅光滿面的,聽了林清說的,笑著說:“不過是一群趨炎附勢的,我正有事和你說,何必因為他們耽誤時間。”
“什麼事?”林清好奇的說。
“今日廷推結束,陛下按慣例問我卸任禮部尚書後,禮部尚書繼任可有人選,我直接推了你,陛下當場答應了,想必不用幾日,陛下的中旨就下來了。”沈茹笑著說。
林清聽了,直接愣住了,頓時感覺到被一個巨大的餡餅砸中,不可置信的說:“這麼簡單?”
沈茹看著林清呆住的樣子,笑著說:“一般凡事升任的官員離職,都有推舉繼任者的名額,當然準不準,就上面的意思,陛下既然直接准了,那別人也說不什麼。再說,禮部除了你,錢顧又快退了,也沒別人合適。”
林清聽完,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難怪今天喜鵲叫了兩下!
第一百八十章
在沈茹入閣後, 過了幾日,周琰果然下了中旨, 擢升林清為禮部尚書。
林清本來還覺得自己資歷較淺, 擔心朝中有人有異議,再像上次那樣被人彈劾一次,可誰知都等他走馬上任了, 朝中還一片平靜,剩下的五位尚書和幾位內閣閣老不但對他繼任禮部尚書沒什麼不滿,甚至還在不經意間對他散發善意,弄的林清有些摸不著頭腦。
後來林清特意把這事偷偷的去問了問沈茹,沈茹反而一臉驚奇的問:“為什麼你會覺得你資歷不夠?”
林清理所當然的說:“我不曾從六部一步步升上來, 又年輕,也沒有什麼大的功績, 哪有什麼資歷可言。”
沈茹聽了, 頓時笑了,說:“什麼時候資歷按在六部待的時間算了,要是這樣,那六部那些快把板凳坐穿的, 豈不是一個個都是尚書閣老了。你是正了八經的庶吉士出身,又做過郯王太傅, 先帝賜給當今聖上的先生, 還做過太子府的詹事,憑這資歷,要再說你資歷不夠, 那還有誰的資歷夠,你這資歷寫出來,比不少尚書的資歷都要硬的多。”
林清沒想到自己一直視作短處的地方反而好像是自己的強處,說道:“可是我一直沒覺得我幹啥啊!”
沈茹說道:“沒覺得不一定算沒幹,天天覺得自己勞心勞力的也不一定算幹了,雖然陛下登基有很大的運氣在裡面,可你一直陪著陛下,這從龍之功絕對少不了,要不當年三王在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多人明知道有危險還往裡鑽,還不就是為了這從龍之功。
不說別人,就說我自己,如果當年我不是從先帝在東宮時就侍奉,你覺得當初和我同一科的進士那麼多,為啥偏偏就我一路往上升,坐到了禮部尚書,如今入了閣。”
沈茹接著說:“所以從古至今,官場上都有一句話:乾的好,不如跟的好。能不能升官,關鍵看你跟著誰干。當初他們彈劾你,不就是看你的資歷硬,知道你以後肯定會飛黃騰達,所以才擋一擋你,想阻阻你的步子,可如今你都坐了禮部尚書了,他們再擋也沒用了,自然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林清聽了點點頭,到了這個位子,只要不是什麼深仇大恨,一般不會撕破臉,就像前些日子六個尚書爭的你死我活,還不是見面熱絡的要命。
沈茹對林清說:“禮部在六部當中應該是最好做的,畢竟幹活只要按祖宗規矩,也沒什麼太大的利益糾紛,所以你只要好好守著,相信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所以也不必太過小心。”
林清聽了放下心來,就老老實實回他的禮部幹活了。
說起幹活,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禮部眾人看著換了上峰,都等著林清新上任燒三把火樹立權威,而林清也不負眾望,一上台,就弄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修書。
眾人對此都不是很意外,對於禮部來說,既不像吏部那樣可以整治吏治,也不像戶部那樣可以增加稅收,所以能幹出功績的也沒幾樣,而修書,就是禮部功績中唯一比較出彩的,林清上台先來修書,禮部眾人那絕對是雙手加雙腳的贊成,畢竟修書這種大家都可以參與的活,也能撈點銀錢和增加點資歷。
可讓眾人沒想到的是,林清修書有點不走常理,他修的不是前朝的史書,也不是整理先帝的豐功偉績,更不是弄個文章選集,而是要帶著禮部眾人給《九章算術》寫注釋!
聽到林清的要求,禮部眾人驚訝不已,錢顧更是親自找到林清,問道:“部堂大人,《九章算術》早已有注釋,魏晉時期的劉徽大人曾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已經非常詳細了,為什麼還要修呢!就算我們再修,只怕也不會比劉大人修的《九章算術注》更精妙多少。”
林清聽了,淡淡的說:“劉大人學究天人,知識淵博,所作的《九章算術注》確實非常好的解釋了《九章算術》,可偏偏劉大人太有才了,解釋的也太過深奧,我擔心以後後人會看不懂,反而把老祖宗的東西忘了,不得不學外人的東西,最後還被外人否定了咱老祖宗的東西。
你想想,要是千年之後,一位先生在教算數的時候,明明用的是《九章算術》里就有內容,卻不得不說成外族人的,他到時,會有多麼的尷尬和糾結。”
錢顧:……
為什麼林大人的話,他聽不懂啊!
不過林清現在是禮部尚書,既然林清決定修,他也沒辦法,在看到林清堅持後。錢顧也只能去組織人手,等著聽候林清調遣。
林清送走錢顧後,就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發呆。
其實林清早就有想要給《九章算術》重新寫注釋的念頭,只不過以前被各種事耽擱了,再加上人手不足,才只是想想,而如今他在這個位子上,有這個能力,無論如何,林清都要去把《九章算數》好好修一修。
對於《九章算術》,林清一直有種非常糾結的情緒,或者對於後世的很多人,都很糾結,就像《九章算術》中非常有名的一章,勾股定理,華夏人都知道,咱們老祖宗在漢朝,就已經會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甚至在劉徽的《九章算數注》中,連平方開方的如何算都講了,可在世界上,勾股定理叫什麼,叫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出現比畢達哥拉斯定理要早好幾百年,可世界偏偏認畢達哥拉斯定律,為什麼,不就是因為人家弄的定理通俗易懂,並且總結的精闢。而《九章算術》中卻大多以實例出現,以經驗出現,而且還弄的奧澀難懂。
所以明明很多華夏先研究的東西,到後世,甚至連個名字都冠不上。眼巴巴成了人家的東西。
每當想到這些,林清就一陣心痛,所以如今林清一有能力,他立刻就決定,他要好好修修《九章算術》,好好修修這些科學典籍,外國不是覺得這書只有經驗沒有總結,太難理解並且看不懂嘛,那好,他就弄一個通俗易懂,總結精闢的。並且刻上一百塊大理石,埋在土地里,等著後世的考古學家來挖。
想到這,林清也不看花了,直接往回走,剛走到書房的門口,就看到去沈家等消息的小林匆匆的穿過院子,看到林清,就驚喜的說:“老爺,廷推出來了,是沈老爺!”
林清聽了,眼驀然瞪大,直接上前,一把抱住小林,說:“他入閣了?”
小林狠狠的點點頭,說:“沈老爺已經回府了,沈老爺確實入閣了。小的來時,還有不少大人去給沈老爺道喜呢!”
“這些人得到消息倒是快!”林清驚喜的說:“快去備馬,我也去看看。”
小林聽了,忙應道“是”,就要去牽馬。
“等等!”林清突然說:“這個時候沈家想必有很多人,我還是等晚些,人少了再去。”
小林有些不贊同的說:“老爺,人家這時候都急著去道喜好顯得親近,您怎麼反而懈怠下來,這樣豈不是顯得您不夠親近麼!”
林清搖搖頭,說:“親近不親近,難道還看送禮的速度。他只要能入閣,我就放心了。”說完,林清悠悠的回書房了。
晚上,林清吃完飯,就拿了一塊上好的碧玉做禮物,用盒子一包,然後就去了沈茹家。
林清本以為這麼晚去,那些送禮的應該差不多回去了,誰知還沒到沈府,就看到沈家前面的街道已經被各位送禮大人的馬車堵死了,林清無奈,只好讓馬車停在外面,自己又一走了後門。
林清輕車熟路的從後門進去,沈家的管家就匆匆的趕過來,先把林清帶到沈辰的院子裡,讓孫夫人林榕接待他,然後就去前院去告訴他家老爺。
林清先在閨女這看了看外孫,又和閨女說了一會話,就看到沈茹從外面走進來。
林榕趕忙起身,把屋裡的丫鬟婆子都帶出去,空出屋子給林清和沈茹說話。
林清看著沈茹,說道:“你前院還有那些客人,我又不忙,正好在這看看我閨女和外孫,你急著過來幹嘛!”
可能由於心想事成的緣故,沈茹今日看起來紅光滿面的,聽了林清說的,笑著說:“不過是一群趨炎附勢的,我正有事和你說,何必因為他們耽誤時間。”
“什麼事?”林清好奇的說。
“今日廷推結束,陛下按慣例問我卸任禮部尚書後,禮部尚書繼任可有人選,我直接推了你,陛下當場答應了,想必不用幾日,陛下的中旨就下來了。”沈茹笑著說。
林清聽了,直接愣住了,頓時感覺到被一個巨大的餡餅砸中,不可置信的說:“這麼簡單?”
沈茹看著林清呆住的樣子,笑著說:“一般凡事升任的官員離職,都有推舉繼任者的名額,當然準不準,就上面的意思,陛下既然直接准了,那別人也說不什麼。再說,禮部除了你,錢顧又快退了,也沒別人合適。”
林清聽完,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難怪今天喜鵲叫了兩下!
第一百八十章
在沈茹入閣後, 過了幾日,周琰果然下了中旨, 擢升林清為禮部尚書。
林清本來還覺得自己資歷較淺, 擔心朝中有人有異議,再像上次那樣被人彈劾一次,可誰知都等他走馬上任了, 朝中還一片平靜,剩下的五位尚書和幾位內閣閣老不但對他繼任禮部尚書沒什麼不滿,甚至還在不經意間對他散發善意,弄的林清有些摸不著頭腦。
後來林清特意把這事偷偷的去問了問沈茹,沈茹反而一臉驚奇的問:“為什麼你會覺得你資歷不夠?”
林清理所當然的說:“我不曾從六部一步步升上來, 又年輕,也沒有什麼大的功績, 哪有什麼資歷可言。”
沈茹聽了, 頓時笑了,說:“什麼時候資歷按在六部待的時間算了,要是這樣,那六部那些快把板凳坐穿的, 豈不是一個個都是尚書閣老了。你是正了八經的庶吉士出身,又做過郯王太傅, 先帝賜給當今聖上的先生, 還做過太子府的詹事,憑這資歷,要再說你資歷不夠, 那還有誰的資歷夠,你這資歷寫出來,比不少尚書的資歷都要硬的多。”
林清沒想到自己一直視作短處的地方反而好像是自己的強處,說道:“可是我一直沒覺得我幹啥啊!”
沈茹說道:“沒覺得不一定算沒幹,天天覺得自己勞心勞力的也不一定算幹了,雖然陛下登基有很大的運氣在裡面,可你一直陪著陛下,這從龍之功絕對少不了,要不當年三王在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多人明知道有危險還往裡鑽,還不就是為了這從龍之功。
不說別人,就說我自己,如果當年我不是從先帝在東宮時就侍奉,你覺得當初和我同一科的進士那麼多,為啥偏偏就我一路往上升,坐到了禮部尚書,如今入了閣。”
沈茹接著說:“所以從古至今,官場上都有一句話:乾的好,不如跟的好。能不能升官,關鍵看你跟著誰干。當初他們彈劾你,不就是看你的資歷硬,知道你以後肯定會飛黃騰達,所以才擋一擋你,想阻阻你的步子,可如今你都坐了禮部尚書了,他們再擋也沒用了,自然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林清聽了點點頭,到了這個位子,只要不是什麼深仇大恨,一般不會撕破臉,就像前些日子六個尚書爭的你死我活,還不是見面熱絡的要命。
沈茹對林清說:“禮部在六部當中應該是最好做的,畢竟幹活只要按祖宗規矩,也沒什麼太大的利益糾紛,所以你只要好好守著,相信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所以也不必太過小心。”
林清聽了放下心來,就老老實實回他的禮部幹活了。
說起幹活,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禮部眾人看著換了上峰,都等著林清新上任燒三把火樹立權威,而林清也不負眾望,一上台,就弄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修書。
眾人對此都不是很意外,對於禮部來說,既不像吏部那樣可以整治吏治,也不像戶部那樣可以增加稅收,所以能幹出功績的也沒幾樣,而修書,就是禮部功績中唯一比較出彩的,林清上台先來修書,禮部眾人那絕對是雙手加雙腳的贊成,畢竟修書這種大家都可以參與的活,也能撈點銀錢和增加點資歷。
可讓眾人沒想到的是,林清修書有點不走常理,他修的不是前朝的史書,也不是整理先帝的豐功偉績,更不是弄個文章選集,而是要帶著禮部眾人給《九章算術》寫注釋!
聽到林清的要求,禮部眾人驚訝不已,錢顧更是親自找到林清,問道:“部堂大人,《九章算術》早已有注釋,魏晉時期的劉徽大人曾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已經非常詳細了,為什麼還要修呢!就算我們再修,只怕也不會比劉大人修的《九章算術注》更精妙多少。”
林清聽了,淡淡的說:“劉大人學究天人,知識淵博,所作的《九章算術注》確實非常好的解釋了《九章算術》,可偏偏劉大人太有才了,解釋的也太過深奧,我擔心以後後人會看不懂,反而把老祖宗的東西忘了,不得不學外人的東西,最後還被外人否定了咱老祖宗的東西。
你想想,要是千年之後,一位先生在教算數的時候,明明用的是《九章算術》里就有內容,卻不得不說成外族人的,他到時,會有多麼的尷尬和糾結。”
錢顧:……
為什麼林大人的話,他聽不懂啊!
不過林清現在是禮部尚書,既然林清決定修,他也沒辦法,在看到林清堅持後。錢顧也只能去組織人手,等著聽候林清調遣。
林清送走錢顧後,就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發呆。
其實林清早就有想要給《九章算術》重新寫注釋的念頭,只不過以前被各種事耽擱了,再加上人手不足,才只是想想,而如今他在這個位子上,有這個能力,無論如何,林清都要去把《九章算數》好好修一修。
對於《九章算術》,林清一直有種非常糾結的情緒,或者對於後世的很多人,都很糾結,就像《九章算術》中非常有名的一章,勾股定理,華夏人都知道,咱們老祖宗在漢朝,就已經會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甚至在劉徽的《九章算數注》中,連平方開方的如何算都講了,可在世界上,勾股定理叫什麼,叫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出現比畢達哥拉斯定理要早好幾百年,可世界偏偏認畢達哥拉斯定律,為什麼,不就是因為人家弄的定理通俗易懂,並且總結的精闢。而《九章算術》中卻大多以實例出現,以經驗出現,而且還弄的奧澀難懂。
所以明明很多華夏先研究的東西,到後世,甚至連個名字都冠不上。眼巴巴成了人家的東西。
每當想到這些,林清就一陣心痛,所以如今林清一有能力,他立刻就決定,他要好好修修《九章算術》,好好修修這些科學典籍,外國不是覺得這書只有經驗沒有總結,太難理解並且看不懂嘛,那好,他就弄一個通俗易懂,總結精闢的。並且刻上一百塊大理石,埋在土地里,等著後世的考古學家來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