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少眠,現在我就是……喜歡你啊。你不喜歡的一切我都改,你厭惡我的所有我都還,你……就試著喜歡我吧,好不好?」

  「就當……重新開始吧,好不好?」

  沈瀾洲輕聲道。

  他的語氣那樣輕微,卻滿是懇求。

  蘇少眠突然想笑,卻也不知是想笑誰。

  沈瀾洲的喜歡啊,那是上輩子的自己求而不得的東西。卻在這輩子,當自己已經完全不再對沈瀾洲抱有希望之後,這樣輕鬆得得到了?

  蘇少眠笑了許久,笑得諷刺至極。

  半晌後蘇少眠終於停下來,他仔仔細細地將沈瀾洲手臂上傷痕包紮好,動作細緻又溫柔,然後他低下頭,對著沈瀾洲,用絕對溫柔、卻也絕對冷情的語氣道:「沈瀾洲,你別奢望了。我蘇少眠這輩子,再也不會喜歡你。你回去吧。」

  沈瀾洲渾身都僵硬了起來。

  蘇少眠說完之後便收拾著東西轉身離開。

  沈瀾洲沉默片刻,突然開口。

  他的聲音絕對輕,卻也絕對執拗。

  沈瀾洲說:「少眠,你再抱抱我,你再抱抱我,好不好?」

  蘇少眠回頭,只看到沈瀾洲的一雙眼睛,紅得那樣亮眼。

  他看著他,目光偏執又脆弱,簡直無法言喻。

  就好像……他是他唯一的浮木,而他在恐懼著他的拒絕一樣。

  沈瀾洲說:「自從我們再次相遇,你再沒有抱過我。」

  這是真的,再次與沈瀾洲相遇之後,蘇少眠與沈瀾洲再沒有親近過。

  蘇少眠看著沈瀾洲的那雙眼睛看了許久。

  半晌後他輕聲說:「不。」

  然後轉身離開。

  沈瀾洲在座位上坐了許久,才慢慢站起身離開。

  他背影蕭瑟得厲害,仿佛一夕之間失去了所有力氣。

  沈瀾洲朝前走著。

  他突然想起他剛與蘇少眠認識的時候,他總是在窗台旁笑著讓他將他抱進屋內。

  白衣的男子面容清秀,他張著雙臂,抬眼看向他。

  一雙眼裡,滿是溫柔又親昵的光。

  而如今,這個彼時總是十分主動地索取他擁抱的男人,卻連一個擁抱,都不願再施捨給他。

  第92章 古代武俠【完】

  「那後來呢?」穿著粉色短衫的女孩子仰著頭問身旁的女子。

  粉衣女孩大約七、八歲, 一頭細軟的頭髮被同色髮帶紮起,一張臉生地玉雪可愛。

  她正仰著頭看著身旁的紫衣女子,懷裡還抱著個裝著不少東西的竹籃。

  小女孩:「師傅剛才說前教主大人和心上人吵架分開、一個人走了, 然後呢?然後發生什麼事情了?」

  她身旁的紫衣女子生得身材修長纖細,容貌生得亦是嫵媚動人。

  她手裡亦提著個竹籃, 女子一邊用另一隻手牽著女孩子, 一邊回答道:「後來?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教主傷了心, 便不再在江湖裡行走,回了教中休養。他那心上人倒是沒有回去, 繼續在各地行醫。」

  「然後便是千楓谷一役了,對嗎?」小女孩抬頭看向清月。

  「是啊, 接著便是千楓谷一役。」清月抬手撫了撫小女孩子的頭髮, 「我|朝軍事積弱已久,之前因武林強盛,總無人關心。未曾想鄰疆越國竟是覬覦我|朝疆域已久, 趁我|朝不備大舉入侵……我朝官府不興、軍備不振,無人可應。越國在一夕之間占領了我朝不少領土,對城中百姓更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這種情況下, 武林人士奮而意起, 紛紛主動前往前線相助。那幾年啊, 武林中人死亡無數。其中傷亡最多的一役, 便是五年前的千楓谷一役。據說那一役之後, 谷中鮮血染紅了整個楓林, 天地間一片血色、屍橫遍野。」

  武林中人武功確實高強, 但與成千上萬的真刀真槍、甚至有其他大規模武器的敵軍來說,卻是又不夠看了。

  但即使如此,武林中人亦沒有退縮的。

  那是真正的全武林參戰,那幾年裡是真正的再也沒有了正邪之分,只有敵我之分。

  不管正道、邪道,都為了保護國家而浴血奮戰、戰至最後一刻。

  尤其是千楓谷一役。

  這是與越國的最後一役,這一役折損了幾乎三分之二的武林力量。武林中人並肩作戰,寧死也絕不後退。

  據說千楓谷一役結束之後,有百姓自願前去收|屍,卻見谷中屍橫遍野,不少武林中人臨死時雙手還與身旁人緊緊相牽著,不管是身旁是正道還是邪道。

  因為千楓谷之後,便是生活著無數百姓的腹地區域。

  然因千楓谷地處偏僻,援軍遲遲未到。

  千楓谷是前線與後方之間的最後一道防線,他們知道,他們已經退無可退,也絕不可再退,便生生地用軀體構建起了這最後一道屏障。

  千楓谷一役損失慘烈,但這一役之後,越國總算功敗垂成、退了兵。

  但已經死去的人,卻再也不會回來。

  「前教主大人便是死在千楓谷一役里的,是嗎?」小女孩子仰頭問。

  她已經提著竹籃走了很長一段了,她年紀小,力氣也小,現在顯然已經有些吃力了,清月看見小女孩白嫩的臉上已經布滿了汗珠。

  清月想伸手接過小女孩手裡的竹籃,卻被小女孩側身躲過了。

  清月笑了笑,伸手溫柔地提自家徒兒將汗水擦去,回答道:「是啊,教主死在千楓谷一役的最後……是他以一人之力,生生托住了敵軍幾個時辰,讓援軍有機會趕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