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一個就是張耳的“刎頸之交”陳余,與張耳鬧翻後,扔下將印走人,也沒有跟隨入關,聽說他在南皮,便就近給他封了三縣。

  至於項羽本人,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定都彭城。

  眾諸侯中的絕對優勢集團對這個瓜分結果滿意了。

  於是大家在戲下痛飲一場之後,各就封地。

  可這暫時的平靜,只是更大風暴來臨前的假象。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場分封,登時就惹惱了三個人,分別是田榮、陳余與劉邦。

  陳余之怒,在於他自視與張耳等同,可是張耳封了常山王,他卻只得了三郡——他與張耳決裂在前,封地落後於張耳在後,嫉妒與仇恨叫陳余咬牙切齒。可是他實力不夠,只能啞忍。

  劉邦則是原本可以王關中,最後卻來了偏遠的巴蜀,他的士卒也都是東邊收來的兵,都思鄉情切。入巴蜀的路上,已經不斷有士卒、甚至官吏逃走。可是他實力不夠,也只能啞忍。

  但是田榮不同。

  田榮勢大,卻沒能封王,第一個掀了桌子。

  田榮率兵殺了項羽封為濟北王的田安,自立為齊王,並王三齊。

  有了田榮第一個出頭,一時間,對分封結果不滿的各勢力都紛紛冒了出來。

  陳余第一個響應,把三縣兵力全部調集出來,夥同齊國大軍,直接衝著昔日“刎頸之交”張耳的封地就殺過去,大敗張耳,占據常山。

  張耳逃跑,逃到了從前老朋友劉邦處。

  一時間,中原大地,戰火再燃。

  而在遠離中原硝煙的地方,有兩個團隊正磨刀霍霍,以備來日大戰。

  這兩個團隊,一個自然是劉邦集團,另一個麼……卻是隱於民間,銷聲匿跡了的大秦流亡政府。

  巴郡江州縣內,胡亥盤算著時機,似乎——該他出場了?

  第134章

  得知諸侯相王,罷於戲下, 各就國的消息後, 胡亥與韓信對著地圖,推演起天下形勢來。

  “這次瓜分天下, 雖然項羽心滿意足, 恐怕有幾個人卻心懷怨憤。”胡亥指著地圖東北角, 那裡是曾經齊國的土地,“田榮未被封王, 如何能夠甘心?勢必要再起禍端的。”

  韓信道:“田榮勢大,一旦反叛, 項羽必然要領兵前去平亂。”

  “而項羽這一去,只要不能一擊扑殺,那麼他與田榮糾纏之時,各諸侯中心思浮動之人不免會有所動作。”胡亥接上, 指著他所在的巴郡江州縣,“譬如分到巴蜀兩郡來的劉邦。”

  韓信佩服地看了胡亥一眼,道:“公子英明。我從前曾在劉邦手下做過管糧餉的小官……”

  胡亥哂笑道:“那劉邦有眼無珠,錯失英才。”

  韓信聞言, 靦腆一笑, 顯出幾分與年齡相符的青澀之態,然而轉瞬談起天下大勢, 卻又胸有成竹,雖還未帶過兵,卻已經有了未來大將軍的風采。

  韓信繼續道:“其實那劉邦原本是否有反叛項王之心, 不好說。可是不管他有沒有反叛項王之心,一旦他領兵西就封地,他手下的士卒思鄉親切、難免想要東歸。如此一來,這劉邦就是不想反也要反的。”

  胡亥悄悄觀察著韓信,見他一臉認真、只盯著地圖揣摩,不由得心中讚嘆。他是知道歷史走向,所以說出劉邦要反這話不難。可是韓信卻完全由當前形勢推演,竟然也得出了與歷史走向一致的結論,可見此人就算不領兵打仗,也能做一位無雙國士。

  胡亥道:“劉邦若反,自然要先衝出來,占了關中之地——先取雍王章邯之地,再占驁王蒙鹽之所。”

  韓信道:“正是。他背靠巴蜀,軍糧不愁,又有將士東歸之心可用;而章邯與蒙鹽,在秦人看來,都是叛國罪人,秦人恨之入骨。如此一來,劉邦之勝可期。”

  胡亥摸著下巴,道:“劉邦拿下章邯應該沒什麼問題,畢竟章邯銳氣已挫,既不得項羽歡心,又的確背叛了我大秦。不過蒙鹽嘛……”

  韓信接道:“蒙小將軍是我們自己人,又頗得項羽賞識,況且劉邦還曾是他手下敗將……”他話鋒一轉,“雖然如此,然而蒙小將軍失了民意,劉邦卻正是士卒東歸之情可用之時,勝負難料。”

  胡亥踱步,沉吟道:“所以我們要想個法子,怎樣既能讓蒙鹽保存實力,又能讓他兩邊取巧。”

  韓信聞言,忍不住望著胡亥,竟至於出神。

  胡亥察覺了,笑問道:“有何不妥?”

  韓信搖頭,呆了一呆,才道:“做將軍的,能遇到您這樣的陛下,當真是福氣。”

  胡亥一聽,樂了——這是要誇他啊!

  他忙正色,斂了斂衣冠,笑問道:“何出此言呢?”翻譯過來就是,快,多夸幾句聽聽!誇得具體詳細真實一點!

  這要是蒙鹽,估計不翻白眼就算好了。

  可是韓信畢竟跟著胡亥時日還短,人也比較老實,當真一五一十誇起來,“如今大秦明面上已亡,陛下卻全無疑人之心,為在外的將領設身處地著想,為他積蓄力量。能遇到您這樣胸懷廣大的陛下,自然是眾將領的福氣。”

  胡亥一面笑呵呵聽夸,一面心道:那是你沒看到蒙鹽那小子被我摧殘得有多慘。這會兒就是大棒加身,他也不能反了。否則我能這麼相信他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