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良這趟回邯鄲,一來是攻大原受阻、要武臣增兵給他,二來是想要武臣給他個封賞——至少要跟張耳陳余平起平坐。捎上夏臨淵和李甲,不過是順手的事兒。

  現在連秦朝的特使都來拉攏他。

  可見,他李良是個人物了。

  趙王武臣若是通曉事理,就該把他奉為上賓、大加封賞才是。

  抱著這種心理,李良帶兵回到了邯鄲。

  還沒進城,在路上遇見了趙王武臣。

  只見四匹駿馬拉著馬車從馳道上緩緩行來,兩旁士卒林立,還有騎手護送,旗手舉著“趙”字旗。

  這必然是趙王武臣無疑了。

  李良不慌不忙下了馬,伏在地上,報稱:“李良見過大王。”

  然而馬車內的人卻並不是趙王武臣。

  而是趙王武臣的姐姐武娣。

  武臣驟然顯貴,家人都得道升天。當時武臣受陳勝差遣,離開時家裡老小都留在了陳縣,唯有這個姐姐武娣嫁到外縣,不在陳縣。

  得知弟弟武臣自立為趙王,武娣忙就投奔來了。

  武臣發達了,哪有不對自己家人好的?更何況家裡老小都被扣在陳縣了,身邊就這麼一個姐姐,況且從小姐弟感情就好。

  於是武娣也過上了顯貴的日子,食衣住行,一應與趙王武臣無異。

  這日道遇李良,武娣是剛散了宴會,喝得醉醺醺的,在馬車中半夢半醒,聽到外面有人請見,只當是那些來投奔的舊鄉鄰朋友、又或是哪個無名小卒,連眼也沒睜開,打個酒嗝,叫騎手去敷衍,把人給打發了就是。

  騎手領命,上去大聲道:“你起來。”

  武娣馬車不停,徑直向前。

  李良大怒,心道:武臣辱我!

  於是立即派人調集正在休整的兵馬,帶人追了上去,把武娣車隊諸人盡皆斬殺!

  殺完發現不是武臣,可是卻也沒有轉圜餘地了。

  更何況李良動手之前,已是起了反心。

  當下李良再無退路,即刻點兵,趁著邯鄲城內沒有防備,衝殺進去!

  邯鄲城中毫無防備,幾乎沒有阻擋,就被李良攻破了!

  武臣哪裡料到自己麾下大將瘋起來連他都殺!

  還沒等武臣想明白,脖子一涼,已是人頭落地。

  至此,李良破邯鄲城,誅殺武臣,反出舊趙!

  可是武臣死了,他身邊那幾個傻逼呢?

  對,就是大將軍陳余、右丞相張耳和左丞相邵騷。

  嘿嘿,他們啊——早就跑啦!

  城破之時,他仨都沒告訴武臣一聲,知道城中士卒不能抵擋李良,於是悄無聲息從小城門溜了。

  陳余張耳還帶了幾隊親兵,逃跑途中,一路上收攏殘兵遊民,最後竟然又組了一隻數萬人的大軍,也算是很厲害了。

  而且陳余張耳的騷操作層出不窮,趙王武臣不是死了嗎?

  沒關係沒關係,再立一個人就是了。

  他們又找了昔日趙王的後人,一個叫趙歇的。

  至於是不是真的趙王后人,那有待商榷,反正姓趙就成了。

  於是這個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趙歇成了新的趙王,陳余張耳等又再度登上了人生巔峰,在信都駐紮了。

  李良一舉攻破邯鄲城,殺了武臣,讓眾官潰逃,不禁信心大漲。

  況且信都距離邯鄲不遠,兩班人馬既然已有宿怨,來日必有一戰。

  李良決定先下手為強,領兵前來攻打信都。

  李良所帶的兵馬,奔襲征戰已經疲倦;而陳余等人固守城中,以逸待勞。

  李良本人是自學成才,並不曾系統學習過兵法;而陳余等人卻曾在魏為官,排兵布陣總是比李良強點的。

  兩軍交戰,李良敗了。

  倒也不是潰敗。

  陳余見好就收,沒有追擊,又回了城中。

  可是李良覺出自己與對方力量的差異來,況且他只會帶兵,軍需等物從前是武臣在後提供,現在等於沒了糧草來源;攻不下信都,又沒有糧草,不等陳余殺出來,只怕底下的士卒吃不飽肚子就要譁變。

  正是前有狼後有虎,進退兩難中,李良想起那倆秦朝的特使來。

  夏臨淵和李甲被捆起之後,這半個月跟著李良的軍隊,東奔西跑,吃不好睡不好,還要時時擔心脖子上的腦袋,生怕李良選好了黃道吉日,就把他倆給辦了。

  這種情況下,你說他倆會變成什麼樣?

  自然是瘦脫了相。

  李甲年紀小,看起來倒還好。

  夏臨淵一瘦,顯得那雙眼睛格外大了,長袍飄飄,腳步虛浮,還真有了幾分仙風道骨的模樣。

  只有那隻鶴,底下士卒沒見過這玩意兒,主將交待了不敢怠慢,精心餵養怕給弄死了。

  於是這隻鶴吃得好睡得好,又沒了夏臨淵折騰它,看著比從前還精神了。

  此刻兩人一鶴走入帳中,看著比第一次石邑出場時,更有世外高人的感覺了。

  世外高人夏臨淵揉著手腕上勒出的紅痕,見帳內只有李良和幾個親兵,小心翼翼打量著。

  李良迎上來,笑道:“委屈先生了。”

  夏臨淵一聽這話,再一看李良這臉上的笑容,頓時心中湧起一股不敢置信的喜悅——該不會絕處逢生了!

  夏臨淵和李甲被關著,只能隱約猜到李良在打仗,具體跟誰打,怎麼打,戰況如何,卻是全然不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