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千字文》,翻開第一頁,注意句間的分隔,四字一句。我讀一句,你們跟著讀一句。”
這書竟然是從左向右翻開的,裡面的字要從右向左讀,而且是豎排,很整齊的四字一句。
和我們從小看慣的書截然不同。我們看的書頁大都是各種動物的皮製成的,一般是從右向左翻,從左向右讀,橫排。
即使作為書頁的皮革經過了處理,每次摸到我都會有一瞬的毛骨悚然,就像我觸碰某些動物標本時的感覺。
只有這次,我摸到它們就像平常撿起一片葉子摩挲一樣感覺到一瞬輕快。
我摸著書頁,仔細看它們確實沒有那種屬於肌膚的紋理。
奧斯頓大概也查覺到了吧,我小幅度地扭頭瞟了一眼,看到他也在摸書頁。身為鍊金術世家的子嗣,我們最開始學習鍊金術接觸的基本材料就是各種骨頭和動物的皮。
怎麼還是不由主地總去關注他呢?我低頭看自己的書,喪氣地發現我們還是別總在一起碰面才好。
“天地玄黃,”
老師開始帶我們讀書了,我發現他大概撤去了法術,我們不再能直接理解他說話的意思,所幸他讀的慢,一個字符似乎只有一聲,我們不難模仿。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宇宙洪荒。”
讀完兩句,老師又開始讓我們能理解他的語言,解釋其中的含義。
“天地之色為玄與黃,宇宙之奧演洪化荒。此謂此二句之粗解。”
我和奧斯頓聽得一知半解。還好接下來有一個字符一個字符的講解。
“夫天地者,眾所仰見或俯視之。上古無天地,世間僅從一卵,卵中有神,以巨斧劈之,清者揚而濁者沉,後天地現。”
不是單純的講解,還帶有東方的神話故事。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他能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這麼拗口難懂,但我喜歡聽故事,聽起來還算開心。
“玄黃者,二色也。玄者黑青為天之色,黃者為土即地之色。或可衍,玄色深邃難測,自可轉變黑於青,青於黑,是謂高深莫測。黃色覆於草植之下,山水之下,萬物生於其中復歸於其中。其上者生,其下掩骨殖藏死而蘊生,遂傳死有靈存於黃泉之下,黃復謂亡者也。”
玄黃,突然從兩種顏色有了一堆衍生的含義,這些解釋的每句話都還算可以理解,細想卻沒什麼關聯。
好在我們從小學習的語句,都是這個樣子,一句含有恨不得表達十幾種意思的隱喻。
我最受不了的是一卷名為《致紅龍巴莉婭夫人的信件》的詩集,從頭到尾每一篇讀起來,都是大肆讚美紅龍巴莉婭樣貌,實力以及居所環境,旅行地點的求愛詩。
但是兼任我和奧斯頓魔法啟蒙教育的杜威教父卻告訴我們,這是古早時候的法師,與已成傳說的巨龍,交易魔法材料時所寫下的,想要購取物品的清單。
我們一份期限特別漫長的作業就是,弄懂每封清單里提到物品,並試著反推這位古早時的巫師到底想做些什麼。當然,後一項杜威教父表示,在我們進入學校上學前,他並不認為我們能作出正確答案。
“天地之色為玄與黃,天玄而地黃,天高深莫測世人難以觸及研究,而地眾所腳踏,載覆萬物而世人亦莫能知。”
一直說到這裡,老師淡然的語氣和神色才有了些許變化。
“夫人為萬物之靈,豈甘草木一秋於天長地久?遂談玄論黃,以效天地。”
我恍然意識到,老師竟然由這第一句前四個字,講到東方的巫術。
“東方有志者自古稱士,求道長生成仙之士,遂稱道士。所行之術稱玄,以觀天地而得悟,吞吐靈氣,欲同於天地而長生。所行不傷萬物,此正道也。後有道士以天為師,師天道也,後世有我輩,以天師自稱。”
這是天師的由來,就像歐羅巴的巫師,在很早以前,比梅林出現更早,巫師的前身是法師,巫術魔法那時是微末之流,元素奧義才是正道。
“術或有邪皆假稱玄。亦有妖邪,死傷生靈性命以利己者,此違天和,必得天譴。生死殊途,非能同道,凡輕生重死之術,皆為邪異,為眾所惡,若不可以輕近。”
巫師也有黑白之分。
“大道三千,生死非限也,或有亡者,僵,鬼,亦有其道。淺視者以此為長生,未知生而妄及死,此取死之道也。生者毋輕為也。”
這是說東方的魔法界吧,也者吸血鬼殭屍幽靈一類的存在,他們也曾是人,由人轉化,但是大多只有生來沒有魔力的下民才作如此選擇,用腳趾想也不會放著好好的巫師不作去作鬼,呃,說實話我也很難理解那些在自己身上作人體實驗,把自己整得人不人鬼不鬼黑巫師的思路。
就四個字,老師講解得極為緩慢。
每說一段停一會兒留時間讓我們自行理解,每當我眼中流露出瞭然之色,他才會開講下一段。
“至於‘宇宙洪荒’,乃言世間亘古起自混沌蒙昧。”
“然,造化衍化至今,日月行空而萬物向榮,其間浩大偉力,爾等自考。”
“古書《淮南子》,言:‘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
“洪荒即混沌蒙昧,亦為此世伊始,萬物未生,日後種種,自有造化萬千蘊於其中。“
“是謂我等通玄而修道者,畢生所求長生,傳有四境界,謂宇,宙,洪,荒。斟此四境界於一心者,是謂證道,羽化而登仙。可通天地,同其光而和其塵,壽考於日月。”
“此世自洪荒衍化之今,求道者眾,耗損靈氣日益匱乏,遂當世已少登頂者。吾敢言當世宇境不足五十,宙境者難合雙掌所指,至於洪者吾只知一人多焉,或有餘,然洪境以上乃至荒境,非吾力能察。”
聽到有關當世強者的境界內容,我和奧斯頓都很激動的屏氣凝神。而他們數量,確確實實目瞪口呆讓我們目瞪口呆了。
至少我們是知道的,現在是末法的時代。
巫師中的強者多是某魔法領域的專精者,如魔藥大師,解咒高手之類的,羊皮卷中屠龍的強者已成為傳說……
甚至教皇國也分崩離析了,聖殿軍隊不復存在,再也沒有真正意義上能單挑一個巫師村落的神聖大騎士,而巫師也早已失去了雄心,不再為王者開疆列土。
老一輩總在唏噓,他們說我們的時代要過去了,就像精靈與龍族一樣,巫師也要消失成為歷史的塵埃。這世間高貴者早晚盡歸塵土,只留些低賤的渣滓在這朽土中苟存。
他們說話時會看向活力無限的孩童,我總覺得他們的眼中半是嫉恨半是憐憫。
“先生,我可以知道您是什麼境界嗎?”
奧斯頓小心翼翼地問道。
我在一旁猜他至少是宙境。
“半步洪境而未得全入。”
老師回答。
挺有意思,我記得他剛剛說“洪境者一人多焉”。
這書竟然是從左向右翻開的,裡面的字要從右向左讀,而且是豎排,很整齊的四字一句。
和我們從小看慣的書截然不同。我們看的書頁大都是各種動物的皮製成的,一般是從右向左翻,從左向右讀,橫排。
即使作為書頁的皮革經過了處理,每次摸到我都會有一瞬的毛骨悚然,就像我觸碰某些動物標本時的感覺。
只有這次,我摸到它們就像平常撿起一片葉子摩挲一樣感覺到一瞬輕快。
我摸著書頁,仔細看它們確實沒有那種屬於肌膚的紋理。
奧斯頓大概也查覺到了吧,我小幅度地扭頭瞟了一眼,看到他也在摸書頁。身為鍊金術世家的子嗣,我們最開始學習鍊金術接觸的基本材料就是各種骨頭和動物的皮。
怎麼還是不由主地總去關注他呢?我低頭看自己的書,喪氣地發現我們還是別總在一起碰面才好。
“天地玄黃,”
老師開始帶我們讀書了,我發現他大概撤去了法術,我們不再能直接理解他說話的意思,所幸他讀的慢,一個字符似乎只有一聲,我們不難模仿。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宇宙洪荒。”
讀完兩句,老師又開始讓我們能理解他的語言,解釋其中的含義。
“天地之色為玄與黃,宇宙之奧演洪化荒。此謂此二句之粗解。”
我和奧斯頓聽得一知半解。還好接下來有一個字符一個字符的講解。
“夫天地者,眾所仰見或俯視之。上古無天地,世間僅從一卵,卵中有神,以巨斧劈之,清者揚而濁者沉,後天地現。”
不是單純的講解,還帶有東方的神話故事。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他能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這麼拗口難懂,但我喜歡聽故事,聽起來還算開心。
“玄黃者,二色也。玄者黑青為天之色,黃者為土即地之色。或可衍,玄色深邃難測,自可轉變黑於青,青於黑,是謂高深莫測。黃色覆於草植之下,山水之下,萬物生於其中復歸於其中。其上者生,其下掩骨殖藏死而蘊生,遂傳死有靈存於黃泉之下,黃復謂亡者也。”
玄黃,突然從兩種顏色有了一堆衍生的含義,這些解釋的每句話都還算可以理解,細想卻沒什麼關聯。
好在我們從小學習的語句,都是這個樣子,一句含有恨不得表達十幾種意思的隱喻。
我最受不了的是一卷名為《致紅龍巴莉婭夫人的信件》的詩集,從頭到尾每一篇讀起來,都是大肆讚美紅龍巴莉婭樣貌,實力以及居所環境,旅行地點的求愛詩。
但是兼任我和奧斯頓魔法啟蒙教育的杜威教父卻告訴我們,這是古早時候的法師,與已成傳說的巨龍,交易魔法材料時所寫下的,想要購取物品的清單。
我們一份期限特別漫長的作業就是,弄懂每封清單里提到物品,並試著反推這位古早時的巫師到底想做些什麼。當然,後一項杜威教父表示,在我們進入學校上學前,他並不認為我們能作出正確答案。
“天地之色為玄與黃,天玄而地黃,天高深莫測世人難以觸及研究,而地眾所腳踏,載覆萬物而世人亦莫能知。”
一直說到這裡,老師淡然的語氣和神色才有了些許變化。
“夫人為萬物之靈,豈甘草木一秋於天長地久?遂談玄論黃,以效天地。”
我恍然意識到,老師竟然由這第一句前四個字,講到東方的巫術。
“東方有志者自古稱士,求道長生成仙之士,遂稱道士。所行之術稱玄,以觀天地而得悟,吞吐靈氣,欲同於天地而長生。所行不傷萬物,此正道也。後有道士以天為師,師天道也,後世有我輩,以天師自稱。”
這是天師的由來,就像歐羅巴的巫師,在很早以前,比梅林出現更早,巫師的前身是法師,巫術魔法那時是微末之流,元素奧義才是正道。
“術或有邪皆假稱玄。亦有妖邪,死傷生靈性命以利己者,此違天和,必得天譴。生死殊途,非能同道,凡輕生重死之術,皆為邪異,為眾所惡,若不可以輕近。”
巫師也有黑白之分。
“大道三千,生死非限也,或有亡者,僵,鬼,亦有其道。淺視者以此為長生,未知生而妄及死,此取死之道也。生者毋輕為也。”
這是說東方的魔法界吧,也者吸血鬼殭屍幽靈一類的存在,他們也曾是人,由人轉化,但是大多只有生來沒有魔力的下民才作如此選擇,用腳趾想也不會放著好好的巫師不作去作鬼,呃,說實話我也很難理解那些在自己身上作人體實驗,把自己整得人不人鬼不鬼黑巫師的思路。
就四個字,老師講解得極為緩慢。
每說一段停一會兒留時間讓我們自行理解,每當我眼中流露出瞭然之色,他才會開講下一段。
“至於‘宇宙洪荒’,乃言世間亘古起自混沌蒙昧。”
“然,造化衍化至今,日月行空而萬物向榮,其間浩大偉力,爾等自考。”
“古書《淮南子》,言:‘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
“洪荒即混沌蒙昧,亦為此世伊始,萬物未生,日後種種,自有造化萬千蘊於其中。“
“是謂我等通玄而修道者,畢生所求長生,傳有四境界,謂宇,宙,洪,荒。斟此四境界於一心者,是謂證道,羽化而登仙。可通天地,同其光而和其塵,壽考於日月。”
“此世自洪荒衍化之今,求道者眾,耗損靈氣日益匱乏,遂當世已少登頂者。吾敢言當世宇境不足五十,宙境者難合雙掌所指,至於洪者吾只知一人多焉,或有餘,然洪境以上乃至荒境,非吾力能察。”
聽到有關當世強者的境界內容,我和奧斯頓都很激動的屏氣凝神。而他們數量,確確實實目瞪口呆讓我們目瞪口呆了。
至少我們是知道的,現在是末法的時代。
巫師中的強者多是某魔法領域的專精者,如魔藥大師,解咒高手之類的,羊皮卷中屠龍的強者已成為傳說……
甚至教皇國也分崩離析了,聖殿軍隊不復存在,再也沒有真正意義上能單挑一個巫師村落的神聖大騎士,而巫師也早已失去了雄心,不再為王者開疆列土。
老一輩總在唏噓,他們說我們的時代要過去了,就像精靈與龍族一樣,巫師也要消失成為歷史的塵埃。這世間高貴者早晚盡歸塵土,只留些低賤的渣滓在這朽土中苟存。
他們說話時會看向活力無限的孩童,我總覺得他們的眼中半是嫉恨半是憐憫。
“先生,我可以知道您是什麼境界嗎?”
奧斯頓小心翼翼地問道。
我在一旁猜他至少是宙境。
“半步洪境而未得全入。”
老師回答。
挺有意思,我記得他剛剛說“洪境者一人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