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窗下理妝,柳元卿看著窗外面。

  柳菲莫就在院中站著,柳元卿知道柳菲莫想進來,但柳元卿不讓,柳菲莫就是想死,也不敢往房前多邁一步。

  隔著窗子,柳元卿與柳菲莫對視著。

  柳菲莫很快便就低下頭去了。

  柳元卿微微地笑了,問道:

  “你主子說那位主事,是周貴妃的人,接下來的話,沒有說完,來了人,便就沒機會再往下說,你有什麼話要說沒有?”

  柳元卿這樣問,就是想看看十一娘會不會跟她說實話。

  因為之前,十一娘跟她說這事的時候,肯定是隱瞞了些事情的。

  黎昊讓她放心用他的人。

  那她就要看看,黎昊的人,還會不會對她有所隱瞞。

  十一娘幾乎是沒有遲疑地說道:

  “奴婢與殿下說得可能不全,但不是奴婢隱瞞,而是奴婢只打聽到了這些。昊大爺多知道的東西,肯定是別人打到的。以後奴婢定會多打聽些,儘量將事情弄得清楚些。”

  柳元卿點了點頭,也覺得十一娘說得有理。

  黎昊手下人多,知道的自然便就多。

  離心不過是黎昊安排在自己身邊的手下而已,能知道的,便就是黎昊想讓她知道。

  柳元卿笑了,說道:

  “看起來大哥哥倒是可信的,那我就先姑且信你們一回。”

  十一娘不禁鬆了口氣。

  柳元卿說道:

  “你就負責將離心的事,給我弄清楚,看看他們打得是什麼主意。還有,要是可能,摸一摸那個姓房的底。我總覺得這事不簡單,又說不好哪兒不對。”

  十一娘自然答應。

  離喜從耳房的方向過來,柳元卿和十一娘便就都住了嘴。

  離心也從秦嬤嬤的屋裡出來,兩個人和著院中的丫頭一起,便就開始侍候著柳元卿洗澡。

  眼看著臨近了蕭家宴會,楚儀信對於柳元卿帶什麼禮物去,倒是十分的上心。

  瞅著楚儀信十分認真地查看她的禮單,柳元卿雖然心裡並不高興,但忍著沒有吱聲。

  ☆、123 蕭家

  柳元卿也知道她娘為何會這樣。

  不過是想著皇后無子,將來皇上一但去了的話,換了新的皇帝,楚家也好、柳家也罷,就是她這個長公主,接任的皇帝,也是說褫奪了也就一道聖旨的事。

  秦王是長子麼,蕭家有可能便就是下一個國舅家。

  所以,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才是。

  柳元卿不想鬧得不痛快,知道她娘是說不聽的,若是她娘知道了她心中的想法,只怕非嚇出病來不可。

  看著楚儀信,柳元卿很是不能理解地想,她娘就從沒有懷疑過,皇后的孩子是怎麼失去的?

  天天盯著自己手裡的東西怕丟掉,便就再不能想到別的了。

  蕭家辦的是賞花宴,給柳元卿下貼子的,便就是蕭貴妃的娘家侄女,蕭照的嫡三女,蕭明月,今天年芳十六。

  待字閨,而且並未定親。

  鄉間小民之女,只怕十來歲便就定親,等到十二、三歲,大者不超十五,便就會出嫁。

  可是越是富貴人家的子女,往往十五、六歲,還未定親,更別提成親了。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

  鄉間小民,家裡養女,多一口人吃喝,那是消耗,對於收入微薄的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所以,越早嫁出去越好。

  而男孩子,則是怕娶不到媳婦。

  也是越早娶越好。

  而富貴人家卻是不同,再多的兒女也養得起。

  更何況兒女的婚事,對於高官富庶之家,不單單是娶婦、嫁女那麼簡單。

  說得好聽些,是締結兩姓之好。

  直白點兒說,便就是兩家利益的結合、利用。

  所以,選對一門好親事,那是要衡量再衡量,對比再對比。

  這也就照成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像。

  越窮的人家,越是匆匆將女兒嫁出去,好省家中食,而且給男方要的彩禮,正好可以為兒娶婦。

  這樣惡性循環,小民們完成的,也僅是延續生命,為國家增添人口。

  然後一直循環在最低層,過著僅夠餬口的極底級的生活。

  而官宦人家裡的子女,卻有二十歲還未成婚定親的。

  大商因此,先前的皇上還曾經下過敕令,命官宦人家的子女,未婚娶的,不得過二十。

  否則杖二十,由官媒指定婚姻。

  但隨著社會安定,國家人口不斷攀升,再加上現在的皇帝黎豐舒自己的兒子們,都老大不小,還不娶正妻,這紙敕令,也就逐漸成了一張廢紙。

  蕭明月十六歲還未定親。

  柳元卿閉著眼睛,也能猜著,蕭家為蕭明月選夫,現在可不單單擔負的是蕭家的利益。

  更要考慮對蕭貴妃、秦王、韓王是否有助力。

  柳元卿不由得笑了。

  她自己的婚事,不也被皇上拿出來當魚餌了!

  再說,蕭明月出身高貴、父族、母族,就是祖母都不是一般家庭出身。

  這也說明了,蕭貴妃張揚有張揚的資本。

  四妃里,就蕭貴妃的出身最為高貴。

  蕭貴妃的父親蕭穎,是商明帝的髮小。

  對於商明帝,也是有著從龍之功的功臣。

  蕭貴妃在娘家時,也曾經是眾皇子追逐求娶的對像。

  本來,以黎豐舒的條件,別說納蕭貴妃為側妃,便就是娶為正妃,也是不可能的。

  但蕭穎卻力排眾意,將自己的掌上明珠,送進了嘉興王府。

  給老大才受封為嘉興王,剛搬離皇子府的黎豐舒當側妃。

  這在當年,也是一件轟動整個京城的事件。

  其實這也是前廢太子一手促成的。

  當時延宗王有意要納蕭貴妃為側妃,而蕭穎只這一個嫡女。

  所以,前廢太子與延宗王斗得最激烈的時候,自不會眼睜睜看著延宗王納了蕭穎的女兒。

  前廢太子本來也想自己納了,但又太怕引起商明帝的猜忌。

  於是,前廢太子便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一手促成了明顯親近自己的黎豐舒,納了蕭貴妃為側妃。

  在這一點上,前廢太子比延宗王聰明多了。

  延宗王因為表現得太過意圖明顯,被商明帝當著朝臣的面,訓斥了一回。

  正因為有如此強硬的娘家,當初蕭貴妃一入嘉興王府,很是風光了幾年。

  便就是後來陸續的又有側妃進來,也無人能擋信蕭貴妃的光芒。

  楚潤娘在那幾年裡,過得十分的憋屈。

  黎豐舒成功登上大位之後,對於蕭家的知遇之恩,也是非常的感激。

  但是感激之餘,卻也是破為忌憚。

  蕭穎最終以上柱國,大將軍大司馬致仕,位列三公,極盡榮寵。

  雖然現在已經仙逝。

  但蕭穎的嫡子蕭照,任著刑部尚書,正三品。

  黎豐舒依例,又封蕭照為上柱國。

  上柱國是品階,雖然蕭昭官是正三品,但他的品階卻是正二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