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非常好!”寧敬賢看完之後,只覺得這四兩撥千斤的法子再妙不過,特別是寧雲晉在最後還提到,利用商人運糧是有先例可言的,前朝雖然採用屯兵制,但是在糧食不足時也有鼓勵商人運糧的政策。

  他興奮地道,“小二你果然厲害,若是皇上知道這難題終於解決,只怕會十分高興……”

  說著他望了一眼寧雲晉,忍不住嘆了口氣,頓時覺得意興闌珊。小二越出色,皇上只怕就越無法放手,這樣的孽緣……

  寧雲晉沒法無視他眼中的憂心,突然也覺得自己是在自掘墳墓。他撓了撓頭,“要不這摺子兒子不署名?”

  “沒有用的。”寧敬賢嘆了口氣,“這樣不拘一格的法子,除了你還有誰能想到。除非你現在罷官歸隱,否則你的才華是掩不住的。”他將那些紙按順序放好,“為父現在就去面聖,將這份意見遞上去。”

  哪有直接上交草稿紙的!寧雲晉連忙道,“總要寫成摺子才好!”

  “不用了!這樣剛剛好。”寧敬賢笑了笑,果然只有在某些小處拐不過彎來的小二最可愛。

  見父親叫了福滿去備車,寧雲晉摸著下巴琢磨著。好在他只是拐不過來,並不是真的蠢,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原因。

  關於備戰運糧的事情,這幾日的朝議一直都在提及,已經成了一大難題,只不過自己在忙倉儲條陳的事情沒有太過關注罷了!今天上午議事的重點肯定是有關倉儲和這件事,如果等到議完了自己才呈上去一份筆墨工整的摺子,那簡直就是在打其他人的臉。

  但是像這樣遞上去一份字跡潦草,筆墨未乾,甚至有修改的草稿紙,那就是明顯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才剛剛拿出一個定案。特別是早上自己剛遞上去了倉儲實行的細則,這就更有說服力了,如此才不會讓人反感。

  想通了之後寧雲晉鬱悶的鼓了鼓腮幫子,自己果然還是太嫩了!

  又是寧雲晉!

  不同於文禛的讚賞,如今閣老們對於寧雲晉時不時上的摺子從驚艷,開始轉為波瀾不驚了。

  寧敬賢趕在午時之後,插隊面聖。他將寧雲晉那條建議遞上去之後,文禛立刻就來了興趣,連忙著急當值的大學士以及戶部尚書吳庸,談論這條意見的可行性。

  議論的結果非常微妙,六個人一半同意,一半堅決反對。反對的人自然以楊讓功為首,他將此事斥之為荒謬,認為如此行事有損朝廷形象。

  文禛心裡自然是傾向於寧雲晉的,更別說這個主意即省錢,又能讓糧食順利運到,他本來就不是個墨守成規的人,越想便越覺得這個點子好!不過若是他強壓著通過,卻要給寧雲晉無形中拉仇恨了,於是便改為次日再議,讓寧雲晉自己來解釋操作辦法!

  第二天寧雲晉便被招到了南書房,他一走進門便有幾雙眼睛唰唰地朝他掃射過來。被人盯著他一點也不慌,畢竟都是熟人,不過唯一讓他錯愕的是居然在這裡看到了太子鴻明。

  帶著關心與期待的自然是文禛、左師、寧敬賢,而那雙尖銳如同鷹眼的則是楊讓功。

  文禛對他柔和的笑了笑,“朕昨日看了,你給你父親出的這個意見很不錯。不過楊閣老認為此例一開,容易讓好不容易禁下來的鹽商開中則例死而復燃,你便來好好說說,可有規避的辦法!?”

  寧雲晉一聽他這樣說,就知道文禛是心動了的,自己需要說服的只有楊讓功、侍其如海以及吳庸三人而已,而另外兩人應該只是就是論事,並不是針對自己,只要理由能夠打動他們,那個一心刁難自己的楊讓功就不是問題了!

  所謂的鹽商開中則例是由於前朝屯兵制引發的一樁社會問題。前朝奉行重農抑商國策,因此使得全國繳納賦稅的土地變多,但是開國太祖又有“養百萬兵,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豪言,為了彌補軍屯的不足,只好採用以商人調運內地糧食充邊的手段作為糧草不足時的輔助。

  在當時為了鼓勵商人的積極性,便有了當商人運送糧食到制定衛所後發給相同價值鹽引的政策。無論哪朝都是禁止販賣私鹽的,只有憑鹽引才能到產鹽地領取到鹽,所以商人們運糧越多,他可以調度的鹽數量就越多,這便叫著開中。

  但是這個政策發展到後期,權貴官吏們徇私舞弊、相互勾結,出現了衛所軍官奴役軍人,甚至將不少軍人淪為佃戶的現象,同時還有大量無法忍受的軍人私逃,這樣一來軍屯的人數不足,只能靠商人運糧來補充糧食。在商人與衛所相互勾結之下,衛所軍官大量發放鹽引,這就虧空了國家,造成私鹽盛行,最後導致衛所屯兵制名存實亡,前朝衛所軍戰鬥力一落千丈。

  寧雲晉既然敢將有商人運糧這一先例寫上去,自然便是有應對的辦法,他侃侃而談道,“前朝是屯兵制,本朝卻是募兵制,軍屯本就只供日常之需,戰時的糧草都是重新調集的,光是這一點就不用擔心使用商人運糧對戰鬥力的影響。”

  他頓了頓又道,“前朝是利用鹽引對商人進行獎勵,這讓商人有利可圖有機可乘,而微臣的法子是對商人進行名聲和納捐上的獎勵,他們的銀子花得越多獎勵越多,當他們成為員外郎之後,便也是朝廷的一員,自然要更關注國家的利益,這從出發點上就不同,因此完全不用擔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