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手頭的摺子是以文禛原有的倉儲整頓制度為模板,又結合了後世的糧食安全機制寫出來的一份長達萬字的摺子,裡面涵蓋了倉儲設置、儲存規模、倉庫布局、糧食的輪換周期,社倉調整等各個方面,可以說是花費了不少心思。

  糧食儲備在後世也是個大問題,無論從制度,還是運作過程上都有各種無法解決的問題存在,並不是說一味的借鑑便是好的,最後還是要看是否適合大夏當前的國情。

  自己的這些建議見效較慢,國家前期也需要較大的投資,在摺子中更提議直接取消現在的社倉,將之與現有的常平倉合併,按照各省各地的行政級別設置縣倉、鄉倉、鎮倉等,邊防駐軍單獨設置營倉,再輔以漕運周轉倉,重新形成一套倉儲體系。

  寧雲晉不知道自己的這些建議最後能被採納多少,但是他知道如果按照文禛的高壓酷典的做法,雖然短時間對於倉儲弊端能起到一定作用,可是到了後期依舊會出現惡果。

  所以他在摺子的一開頭就點出了治吏嚴苛將會使得官員們為了迎合上意,虛報、強攤等,反倒於民不利,就是為了能引起文禛關注。

  之前他的摺子是以因福建糧食問題出事後的總結性語氣來寫的,如今要提前上交到文禛手裡自然要進行修改,望著厚厚的那疊摺子寧雲晉欲哭無淚,只得硬著頭皮重新抄寫。

  寧雲晉第二天就將摺子遞了上去,他如今好歹也是個從五品的官兒,進入了可以上奏摺的行列。

  大夏的摺子分為兩種,一類是正常奏摺,另一類則是密折。兩種摺子通常都是先裝進報匣,再由專人送到奏事處,奏事處的人再按照匣子的不同進行分配。

  一般而言只有涉及到機密或者必須儘快讓皇帝知道的國家庶政才會使用密折,有時候為了速度還可以通過驛站或其他渠道直接送入內宮。

  寧雲晉的這份摺子只不過是針對倉儲的建言而已,完全不需要使用密折,所以他並沒有將摺子直接呈到御前,而是走的正常程序。

  這種走正常途徑的摺子不會直接送到皇帝手上,而是先由內閣閱覽票擬後再由皇帝硃批裁決,因此寧雲晉這份奏摺遞上去之後,最先看到的自然是當天值班的內閣大學士。

  好巧不巧看到他奏摺的人恰恰是楊讓功,這人一直對寧雲晉抱有成見,僅僅只是看了開頭幾段,見寧雲晉將現有的倉儲制度批判得可謂一無是處,都可以被稱之為禍國殃民的存在,頓時大怒。

  “豎子猖狂!”他怒道,“一個只知道紙上談兵的小子哪裡知道庶務的艱難。他難道以為只要想當然就能治理好這偌大的國家,真是空想誤國。”

  “哪有這麼嚴重,年輕人有抱負也是正常的。我來看看他有何高見。”少正行的態度向來不偏不倚,他又是次輔,在場三位大學士中地位最高。

  他點名要看這摺子,楊讓功只好將摺子遞到了他手中。

  寧雲晉摺子前面的內容讓少正行看得同樣有些不舒服,這樣刺骨的批判豈不是在諷刺他們這些大學士無能,所以才對這些弊端視而不見。

  但他是個極其穩重的人,對庶務也深諳其道,越看卻又越覺得這上面提到的問題雖然尖銳卻也不失公道,很多問題都是這次倉儲清查中正在一一曝露的,是有的放矢。

  他忍著不滿一列一列的將摺子看下去,看到後面那些建言之後居然看得入迷起來。

  合上摺子,他的腦海里不停地閃現寧雲晉在文章後面提出的建議,忍不住贊道,“古有甘羅八歲拜相,我看這寧清揚也絲毫不遜色,皇上得此子簡直是如虎添翼呀!”

  他的這一通讚揚,讓許霆也好奇起來,“真有這麼好?可否借來一閱?”

  少正行點了點頭,將摺子遞給他。許霆接過摺子埋頭看了起來,時而皺眉,時而沉思,居然也沉浸其中。

  三位閣老針對寧雲晉的這份摺子爭議比較大,三個人就有三種意見。

  少正行是中庸派,他覺得寧雲晉的不少建議雖然不錯,但是國家倉儲制度還沒到那樣嚴重的程度,完全不需要推倒重建。

  許霆雖然是保守派,卻也是真正的大儒,對於天下蒼生的事情看得很重,對於寧雲晉摺子裡面提到的使倉儲存糧真正改善農人生活這點,他十分贊同,因此傾向於在個別省先試行其中一些建議。

  楊讓功則是抱著一顆挑刺的心,將寧雲晉的摺子批得一無是處。為此三個年齡加起來一大把的老狐狸居然直接爭辯起來。

  宮裡的事情只要李德明有心知道,還真的很難瞞過他。他早就交代過有關寧家二公子的事情要優先上報,因此還沒過午,寧雲晉的摺子就落到了文禛的手上。

  看著那還散發著墨香的厚厚一本摺子,文禛既驚訝又滿意。驚的是沒想到自己不過是隨口交代一句,那小子就這麼認真的完成了如此有含量的文章,滿意的則是寧雲晉將自己的話放在心上。

  雖然知道多半是因為自己皇帝的身份,但他心裡還是有種詭異的滿足感。

  不過即使文禛再欣賞寧雲晉,也不會拿這樣的大事去取悅美人,他只是將摺子留中不發,暗地裡卻交代五位內閣大學士針對摺子上的意見仔細想一想,擇機再議。

  按照規定臣子的摺子到了皇帝手中,一般是需要當天給出處理意見的,只有實在是覺得棘手的,才會為了想辦法迴避將之留在宮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