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這個說法?”文禛倒是第一次聽說。

  寧敬賢連忙點頭稱是,又解釋道,“小兒自小體弱,好幾次都十分兇險,臣生怕他熬不過,便一直沒給他取名兒,就怕他被勾了魂去!”

  “我看他身子骨現在可好得很!”文禛望著炕上那自顧自玩得開心的胖娃兒,忍不住想起了自己早夭的長子。

  雖然當初下定決心將他送走,也有了凶多吉少的預感,但是當寧敬賢真的抱著一具冰冷的屍體回來的時候,他連仔細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畢竟是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心中難免還是有些感傷!

  那日聽到李德明說這孩子與大皇子相似,他便也動了心思,懷疑寧敬賢是不是在其中做了手腳。住在寧府的這段時間,他讓人特地打聽了一番,下人們都說寧敬賢十分疼愛這孩子,在文禛看來如果不是親生的,即便是皇子總也應該有幾分疏離。之後他又使人問了為兩個孩子把脈過的醫生,兩個孩子的體質也確實不一樣。

  大皇子是先天體弱,胎中的營養都讓同胞兄弟給奪了;寧家小二則是母體太弱引起的體虛,只要好好調養便能養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為這樣文禛才又去了些疑心,今晚特地將人叫來試探一番而已。

  畢竟才只是十幾歲而已,還不是以後那個天威難測的皇帝,沒辦法完全掩飾自己的情緒。

  陽澄一看他的反常舉動就知道文禛心中的小盤算,說穿了還不是怕寧敬賢明天壯烈了,得在今天解惑而已。值得慶幸的是僅僅只是這麼一點懷疑,文禛還沒辦法那麼厚臉皮的將自己弄去認親!

  文禛問完之後,又與寧敬賢聊了一些朝中的事情,將話題從陽澄身上轉開,這讓寧敬賢與陽澄心中都鬆了口氣。

  不過兩人顯然放心得太早了,以文禛漸漸顯露出來的——你讓我不開心,我讓你全家不快活的本性,他金口玉言的表示陽澄現在的身體很不錯,能取名了,便額外恩典為陽澄取名叫做寧雲晉。

  一聽這個名字,陽澄忍不住就在心中開罵了!倒不是說這個名字不好,可是古人講求一個避諱,敬和晉的寫法雖然不同,但是讀音確實相近的,給自己取這麼個名字以後可是很麻煩的!

  作者有話要說:  奉天族是滿強大的,不過和他們同樣強悍的族也有~

  古代小知識:古人對姓名的避諱除了對皇帝,還有家諱,也就是對自家祖先的名要避,最荒唐的時候到了避同音字。有幾個非常出名的,如唐代的著名詩人李賀,就因為父親名叫李晉肅,“晉”與進士之“進”同音,而終身不得應進士之試。又有一個叫袁師德的人,因為父親名叫袁高,“糕”、“高”同音,就不忍食糕。更有甚者,宋高宗名趙構,為避了他的諱,竟將夠、溝、購等一連五十幾個同音字全部禁用。

  PS:所以說陽澄同學雖然有了新名字,但是大部分時候都不能用,又是皇帝賜名還不能改,苦逼孩子。

  第10章

  對於陽澄,或者說現在的寧雲晉來說,親身參與歷史是一件讓他很糾結的事情。他是經歷過天授朝輝煌的人,宗正文禛這個被所有人稱之偉大、英明的帝王真正崛起走進世人眼中就是源自今天。

  寧雲晉進入京都這個朝廷核心的時候,擒夫蒙卓明的事情已經過了二十多年,那時候全國上下都已經在文禛的管控之下,雖然西北一直有戰事之憂,但是朝政方面已經沒有多少人敢違逆文禛這個帝王了。

  在那個歌頌夏宣帝是如何智擒權臣、打擊奸黨的故事中,由於上下一致緘口,宮外知道這件事詳情的人根本不多,流傳的事跡中更多的都是突出文禛在裡面起到的作用,卻也變相的說明了這次行動的慘烈。

  那些炮灰侍衛不說,主要執行任務的十二人當場死了七個,剩下的幾個不是重傷退出朝堂,就是傷了身體元氣最終早逝,能自這次從龍之功中獲得好處的人並不多——畢竟真正與皇帝親近的是他們本人,人死燈滅,即使恩蔭了家族子弟,但是這種寵信畢竟又差了一層。

  寧雲晉記得寧敬賢就是活下來的幸運兒之一,但是似乎也受了重傷。他只知道夫蒙卓明這個時候不但是旗中第一高手,同時也是天下五大宗師之一,更是大夏震懾西北奉武族的重要力量,在寧雲晉看來如果那十一人的武功都和寧敬賢的差不多,只是用常規的辦法,即使再加上十二個應該也不是夫蒙的對手,肯定還有其他的手段輔助,要不根本成功不了。

  寧雲晉以前調查的時候哪會想到自己會與寧敬賢有這樣的淵源,究竟他傷得多重,是一點也想不起來了。等到天都見黑,還沒見寧敬賢回來,他也不由得有些急了。

  雖然立太子宮裡會有賜宴,可是應該不會超過午時便會結束,宮中不太可能留個大男人,這個時候寧敬賢還沒回來,不由得讓他懷疑是不是已經傷重的無法移動。

  他有些坐立不安地站起身,搖搖晃晃地走到炕的另一頭,甄文秀正坐在那裡打絡子。

  看到他走過來,甄文秀連忙放下手中的秀活,緊張地盯著他,“哎喲,我的小少爺,這炕可高了,你可別掉下去了。”

  幼兒的身體實在太難操控了,寧雲晉就走了這麼點路便覺得腿軟,索性坐在炕上,扯了扯她的袍角,“爹……爹爹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