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他不知道,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哭泣的,也不太清楚哭泣的緣由是什麼,是單純的悲傷,是欣慰,還是感激?
計程車離法院近了,盧定濤側身遠望這棟白色的建築,忽然覺得它也並沒有預想中那麼凝重。車行駛著,他望見許多身著正裝的人出出入入,又看見幾個保安模樣的人在勸說兩個穿白色文化衫的拉橫幅者。
情況比想像中好些,也許,從這裡到法庭的路上沒有人會注意到他。
盧定濤驚訝於自己的平靜,這是一次對整個L市都至關重要的審判,它將會毫不意外地判處盧傑以死刑,會成為各大報紙的首版頭條……但,事情太確定了,反而就不會激起相關者太大的心情變動,也許是因為已經見過父親一面的緣故,盧定濤知道盧傑已經做好了準備,他的父親早就帶著罪孽深重的心死了,留給世人的只是一個等他們收拾的軀殼而已。
盧定濤時而覺得,自己才是被執行死刑的那一個人,始終惶恐著,顧忌著,擔心著牽掛自己的其他人的安危,直到刑期將近了,才反而平靜從容。
以他此刻的心境,縱使法院門口站滿了示威遊行的人,哪怕那些人叫囂著要將他千刀萬剮,他也不怕了。他知道只要人活著,一件事的後面就會有另一件事,只要硬著頭皮過了這一關,矛盾到快要發瘋的他,和他的殺人犯父親,就能各自解脫了。
盧定濤閉目小憩,腦海中浮現出婭枝一家人的樣子。耳中迴旋著許多熟悉的人的聲音,它們交疊在一起,好似包括婭枝、向爸爸、向媽媽、阿三在內的許許多多的人站在某個很高、視野很開闊的地方,他們一齊對被落在下面、茫然無措的他喊著:“我們等你。”
還有人,在等他。
法槌的敲擊聲很有穿透力,刺入在場所有人的耳膜,許多靠著椅背的人不由得凜然坐直了。
法庭流程一項一項地進行下去,盧定濤冷靜地坐在席位上,他儘量將注意力集中在審判席上,餘光卻不由自主地向被告席飄去。
盧傑瘦了一些,樣貌卻沒有變化太多,唯有一雙光采不再的眼睛讓盧定濤覺得陌生。從到庭開始,盧傑沒有看過兒子哪怕一眼,也不回視旁聽席上受害人家屬們怨恨的目光。
他就那麼空洞地望著前方,輪到被告人回復了,才開口確認事實,語調也是呆滯的,整個人就像一棵由內而外被蛀空了、壞死了的枯樹。
審判長按照慣例問:“被告人盧傑,對於出庭人員是否申請迴避?”
一直紋絲不動的盧傑終於緩緩轉頭,他環視四周,將目光定格在盧定濤身上,僵死的面部肌肉呈現出微弱的表情來,那雙渾濁得無可救藥的眼裡,似乎強壓著無盡的複雜情感。
“有。”
第六十章 告慰(全文完)
發布時間:2018-09-30 15:58:07|字數:4500字
——
二零一七年秋,距離那次連環殺人案公開庭審,已經過去了半年。
盧定濤是在事後流出的庭審記錄里,看到盧傑在法庭上的供詞的,那些記錄與盧傑親口對兒子所描述的事實基本一致。中級法院一審宣判,盧傑被判處死刑,盧傑當庭表示接受判決,不再上訴。
那之後,盧定濤去獄中探視過父親幾次,盧傑卻都拒而不見,於是盧定濤不再強求,他托獄警送進去了一些生活用品,也沒有忘記帶上盧傑最愛的兩部書——一本是記錄孔夫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論語》,另一部是記載魏晉名士談玄論法之事的《世說新語》。
事件的熱度,消散得比盧定濤想像中更快。庭審是在初春三月進行的,就在宣判之後的四月底,中國的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消息轟動了國內外,九月,“復興號”正式運行,又一輛中國長龍開始穿梭在京滬之間。
國際上,難民問題再度引發了公眾討論的熱潮。曾經被西方世界授予一頂頂橄欖桂冠的女性政治家翁山蘇姬,因對待羅興亞難民問題的強硬態度,而在各方非議中跌落神壇。
人的一生,不過是蜉蝣的一瞬,天地和萬物就這樣靜靜地觀望著快鏡頭一樣的滄桑變幻,而愚冥的人啊,總要將自己內心的崎嶇外化,以為世界的乾坤艮巽與震離坤兌,會因為某個個體的心緒而停止周轉。
盧定濤和向婭枝最早走到了一起,事情並沒有像他們曾經預料的那樣步步惡化,上一代的恩怨,終究沒能阻擋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牽起彼此的手。
盧定濤收到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創業公司的邀請,對方誠懇求賢,希望他們能去位於南方某大都市的公司總部任職。
向婭枝沒有過多地猶豫,她說:“我可以陪你去任何地方。”
已經復婚的向爸爸和向媽媽聽聞了這個決定,也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向媽媽望著不再年輕的學者丈夫,她笑了:“孩子,的確是鳥兒。”
向爸爸用充滿愛意的眼神看看妻子,又轉向女兒:“你放心去吧。爸爸媽媽不做皇帝,不會再用金籠子,傷害眷顧我們的美麗夜鶯。”
婭枝辭職的那一天是禮拜五。同事們提議去KTV為她的“解脫”慶祝,到了約定的地點,婭枝才有些驚訝地發覺,自己這一年裡結識的好朋友竟然有如此之多。想到這兒,婭枝不由得拿起話筒,她向所有人坦白自己曾是個彆扭的孩子,她不肯上學,害怕上台演講,受同學孤立欺凌……
計程車離法院近了,盧定濤側身遠望這棟白色的建築,忽然覺得它也並沒有預想中那麼凝重。車行駛著,他望見許多身著正裝的人出出入入,又看見幾個保安模樣的人在勸說兩個穿白色文化衫的拉橫幅者。
情況比想像中好些,也許,從這裡到法庭的路上沒有人會注意到他。
盧定濤驚訝於自己的平靜,這是一次對整個L市都至關重要的審判,它將會毫不意外地判處盧傑以死刑,會成為各大報紙的首版頭條……但,事情太確定了,反而就不會激起相關者太大的心情變動,也許是因為已經見過父親一面的緣故,盧定濤知道盧傑已經做好了準備,他的父親早就帶著罪孽深重的心死了,留給世人的只是一個等他們收拾的軀殼而已。
盧定濤時而覺得,自己才是被執行死刑的那一個人,始終惶恐著,顧忌著,擔心著牽掛自己的其他人的安危,直到刑期將近了,才反而平靜從容。
以他此刻的心境,縱使法院門口站滿了示威遊行的人,哪怕那些人叫囂著要將他千刀萬剮,他也不怕了。他知道只要人活著,一件事的後面就會有另一件事,只要硬著頭皮過了這一關,矛盾到快要發瘋的他,和他的殺人犯父親,就能各自解脫了。
盧定濤閉目小憩,腦海中浮現出婭枝一家人的樣子。耳中迴旋著許多熟悉的人的聲音,它們交疊在一起,好似包括婭枝、向爸爸、向媽媽、阿三在內的許許多多的人站在某個很高、視野很開闊的地方,他們一齊對被落在下面、茫然無措的他喊著:“我們等你。”
還有人,在等他。
法槌的敲擊聲很有穿透力,刺入在場所有人的耳膜,許多靠著椅背的人不由得凜然坐直了。
法庭流程一項一項地進行下去,盧定濤冷靜地坐在席位上,他儘量將注意力集中在審判席上,餘光卻不由自主地向被告席飄去。
盧傑瘦了一些,樣貌卻沒有變化太多,唯有一雙光采不再的眼睛讓盧定濤覺得陌生。從到庭開始,盧傑沒有看過兒子哪怕一眼,也不回視旁聽席上受害人家屬們怨恨的目光。
他就那麼空洞地望著前方,輪到被告人回復了,才開口確認事實,語調也是呆滯的,整個人就像一棵由內而外被蛀空了、壞死了的枯樹。
審判長按照慣例問:“被告人盧傑,對於出庭人員是否申請迴避?”
一直紋絲不動的盧傑終於緩緩轉頭,他環視四周,將目光定格在盧定濤身上,僵死的面部肌肉呈現出微弱的表情來,那雙渾濁得無可救藥的眼裡,似乎強壓著無盡的複雜情感。
“有。”
第六十章 告慰(全文完)
發布時間:2018-09-30 15:58:07|字數:4500字
——
二零一七年秋,距離那次連環殺人案公開庭審,已經過去了半年。
盧定濤是在事後流出的庭審記錄里,看到盧傑在法庭上的供詞的,那些記錄與盧傑親口對兒子所描述的事實基本一致。中級法院一審宣判,盧傑被判處死刑,盧傑當庭表示接受判決,不再上訴。
那之後,盧定濤去獄中探視過父親幾次,盧傑卻都拒而不見,於是盧定濤不再強求,他托獄警送進去了一些生活用品,也沒有忘記帶上盧傑最愛的兩部書——一本是記錄孔夫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論語》,另一部是記載魏晉名士談玄論法之事的《世說新語》。
事件的熱度,消散得比盧定濤想像中更快。庭審是在初春三月進行的,就在宣判之後的四月底,中國的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消息轟動了國內外,九月,“復興號”正式運行,又一輛中國長龍開始穿梭在京滬之間。
國際上,難民問題再度引發了公眾討論的熱潮。曾經被西方世界授予一頂頂橄欖桂冠的女性政治家翁山蘇姬,因對待羅興亞難民問題的強硬態度,而在各方非議中跌落神壇。
人的一生,不過是蜉蝣的一瞬,天地和萬物就這樣靜靜地觀望著快鏡頭一樣的滄桑變幻,而愚冥的人啊,總要將自己內心的崎嶇外化,以為世界的乾坤艮巽與震離坤兌,會因為某個個體的心緒而停止周轉。
盧定濤和向婭枝最早走到了一起,事情並沒有像他們曾經預料的那樣步步惡化,上一代的恩怨,終究沒能阻擋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牽起彼此的手。
盧定濤收到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創業公司的邀請,對方誠懇求賢,希望他們能去位於南方某大都市的公司總部任職。
向婭枝沒有過多地猶豫,她說:“我可以陪你去任何地方。”
已經復婚的向爸爸和向媽媽聽聞了這個決定,也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訝,向媽媽望著不再年輕的學者丈夫,她笑了:“孩子,的確是鳥兒。”
向爸爸用充滿愛意的眼神看看妻子,又轉向女兒:“你放心去吧。爸爸媽媽不做皇帝,不會再用金籠子,傷害眷顧我們的美麗夜鶯。”
婭枝辭職的那一天是禮拜五。同事們提議去KTV為她的“解脫”慶祝,到了約定的地點,婭枝才有些驚訝地發覺,自己這一年裡結識的好朋友竟然有如此之多。想到這兒,婭枝不由得拿起話筒,她向所有人坦白自己曾是個彆扭的孩子,她不肯上學,害怕上台演講,受同學孤立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