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喜歡不喜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萬貴妃冷笑而去,留在原地的王皇后和紀淑妃,卻是心中一驚。

  「淑妃妹妹,」王皇后轉身拉住了紀淑妃的手,臉上也露出了一絲凝重,「我看萬貴妃是不會善擺甘休的,張姑娘那裡……?」

  顯然,王皇后也從萬貴妃的話中,聽出了一絲森然。

  「姐姐不必擔心。」紀淑妃心中有數,自然不如王皇后這般擔心。「張姑娘如今住在這慈寧宮中,萬貴妃就算是有所謀算,恐怕也是鞭長莫及的。」

  況且,樘兒之前就曾暗示過自己,那張姑娘乃是有大本事的人,讓自己不必太過擔心。

  「妹妹心中有數就好。」王皇后點了點頭,卻是淡淡一笑,「妹妹,這雨中景色雖是獨特,可到底不是長留之地。本宮那裡近日新得了一些從山東過來的新果子,不如請妹妹過去一起嘗嘗?」

  這賜婚之事,雖是定下了;可那正式的旨意,到底還是未曾下達。王皇后擔心,在明日的大朝會上,那萬貴妃一系的人馬,恐怕會從中作梗。

  只不過,自己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又怎麼會允許有人去破壞呢?

  隨著父親的辭官歸鄉,世人恐怕早就忘記了,她是琅琊王氏的嫡女,也是母儀天下的皇后。如今在這個緊要關頭,她王家在朝中的人馬,也是時候該動一動了。

  王皇后的話,卻讓紀淑妃心中一動。山東過來的新果子?若是她沒有記錯的話,這位皇后娘娘不正是出身於山東的琅琊王氏嗎?

  這琅琊王氏,自古便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底蘊之深,非同一般。

  紀淑妃記得,東漢至本朝這14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

  這樣的王家,在本朝雖是不顯,可暗藏的底蘊,卻不知有多少。在紀淑妃看來,哪怕是當今聖上,恐怕都不知道,如今這朝中,到底有多少是王系一派的官員吧。

  看來,為了近日之事,為了取信於自己,也為了下一朝的天子人選;這位皇后娘娘,恐怕是要亮出些底牌來了。

  「既然姐姐盛情,那妹妹也就不客氣了。」紀淑妃笑著點了點頭,扶著王皇后的手,便往坤寧宮的方向而去。

  紀淑妃知道,自己乃是黎族出生,在朝中沒有一點的根基。明日的大朝會上,還是要依仗王皇后的人馬,支持樘兒的親事啊。

  自然,紀淑妃也知道,王皇后此時亮出這一二分的底蘊來,自然不單是為了顯示兩宮結盟的誠意。

  她知道,王家在朝中的底蘊,是王皇后在此次結盟之中,所顯示出來的誠意;可亦是,她坤寧宮不容他人小覷的籌碼。

  有了這些顯露於人前的籌碼,自己日後若是想過河拆橋,恐怕也會掂量一二的。

  只不過,王皇后到底還是多心了,她李唐妹(紀淑妃的黎族名字)至始至終所求的,不過是歲月靜好,母子平安。

  如今,既然歲月已經無法靜好,也沒有了那個可以和她一起靜好的良人;那麼,她心中唯一的期盼,便是兒子的平安了。

  為了兒子,這坤寧宮,她今日,自然是必去不可的。

  隨著這一後二妃的先後離去,慈寧宮的大門外,終於只剩下了這淅淅瀝瀝的雨聲。

  ………………………………………………………………………..

  當張婉得知自己即將成為太子妃的消息之後,卻避開了一眾欲上前賀喜的宮人,獨自苦笑了起來。

  她知道,哪怕正式的冊封詔書還未曾下達,自己的麻煩,恐怕就已經要來了。

  之前,她一直想不明白,自己此次入紅塵,不過是為了歷劫而來,卻為何又會誤入那紫薇沖煞之局呢?

  原來,卻是為了應在此處!

  紫薇沖煞,帝星蒙塵,鳳星應景而生!

  那麼,自己要不要避開呢?這情之一劫,自然是包含了男女之情。她既為歷劫而來,這一遭,自然是避無可避的。

  可若這應劫的對象,乃是這人間天子,那自己的這一劫,恐怕是……

  張婉一邊苦笑著,一邊從懷裡掏出了那幾截蓍草,隨意的拋在了面前的石桌之上。

  果然如此嗎?看著桌面上混沌無解的卦象,張婉無奈一嘆。

  不為情劫,只問本心。

  若要擇一人而共度紅塵,自己會選擇那個在雨中回頭相望的少年嗎?

  張婉不知道。在修行中,一向冷清的她,從未以男女的角度,喜歡過別人;亦不知道,喜歡,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罷了,罷了。張婉收起了桌上的蓍草。至少,她知道,自己是不討厭那個被自己所救過的少年的。

  師傅在玉簡里也說了,情之一事,理當順其自然。自己既然不討厭那個少年,那,便已經足夠了。

  至少,這也算是一個好的開始吧?

  張婉起身,正想將手中的蓍草放入懷中之時,卻發現其中的一根蓍草,微微的跳動了兩下。

  見此,張婉不由搖頭輕笑,隨後抬頭看向了西方。

  看來,那和尚繼曉,果然是不夠老實呢!

  …………………………………………………….

  在京城西郊的一座小破廟內,繼曉正一臉痛苦的盤坐在殘破的神龕之下。

  他從皇宮離開之後,便使了個遁地術,來到了此地盤坐運功,試圖理順體內暴漲的靈氣。

  可繼曉怎麼也沒有想到,張婉射入他體內之物所攜帶的靈氣,雖精純無比,可又狂躁不安。

  這幾個時辰以來,他試了無數的法子,可就是沒有辦法吸收此物的靈氣;後來,實在是被那股靈氣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他,決定放棄吸收此物的靈氣,打算將此物驅逐出體內。

  可他一運功才發現,那東西,似乎自帶靈性一般,不管他怎樣威逼利誘,就在停留在他的識海不走。

  幾番折騰下來,繼曉已經被那東西折磨得沒有了一點的脾氣。

  此時,眼見天色已黑。繼曉一咬牙,一狠心,終於從懷中掏出了一個一寸大小的小玉瓶。

  這已經是國師所贈送的最後一粒培元丹了。繼曉看著瓶子中的丹藥,很是不舍。可他又想起今日在宮中的所見之事,一狠心,還是將瓶中的丹藥,倒入了口中。

  培元丹中所蘊含的精純木靈力,到底是讓繼曉體內的脈息平順了很多。

  眼見體內的暴躁靈氣,暫時被培元丹的藥效所壓制,繼曉更是不敢耽擱半分。

  他立即起身,往自己的身上拍了一個輕身術,而後又捏了一個御風術的法訣,順風便消失在了破廟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