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第 103 章
地節四年七月, 霍氏全族被殺, 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千家。
長安城到處人心惶惶, 陛下將和霍氏有關係的、曾經有關係的、可能會有關係的、有一點關係的人統統問斬,而事實上整個長安城到處都是霍氏的人,霍氏的遠房親戚, 霍氏的耳目, 霍氏的同僚。
整個七月人人自危,誰都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被問斬。
整個七月, 沒有人能安眠。
而劉詢終於治好了多年的失眠症。
這是他許多年以來第一次睡得這麼香甜。曾經上官太皇太后到處尋醫問藥, 給劉詢搞一些安神香, 而劉詢只推脫不要,現在他已經不需要安神香了。
不過只是安眠兩日, 便又開始因為椒房殿那位頭疼。
劉詢好像總會因為霍成君頭痛,從最開始到現在,霍成君永遠是最惱人的存在。
劉詢想了很久, 對霍氏他是志在必得, 而劉詢原本的構想就是讓霍成君永遠呆在椒房殿,永不出宮,但很可惜, 想讓霍氏死的並不只有他一個人, 當年霍氏剷除謀反氏族, 到底還是漏了幾個人。
當年劉弗陵十四歲的時候,少年君主意氣風發,在鹽鐵會議上, 識破上官氏讒言力保霍氏,在第二年,也就是元鳳元年,上官氏在政治鬥爭中失敗,桑弘羊和上官桀被殺,上官氏一族也全族被誅。
當時的霍成君還是個十歲的孩子,姐姐敬夫人要隨著丈夫上官氏而去,霍成君苦苦哀求她為了肚子裡的孩子著想,而霍成君之後也終於說服了敬夫人,敬夫人之子便是上官期。
當時的霍成君只是為了姐姐著想,卻不想一個上官期便為日後的自己埋下了隱患。
上官期最初隱姓埋名,後來放在宮中上官雲霓那裡撫養,在宮中不知吃了多少白眼,受了多少罪,直到霍成君趕赴南海尋復中翁,才得以脫身,之後便在宮中做低級郎官。但他本人聰敏又上進,雖然背後沒有家族照應,上官雲霓卻將他只作為唯一的希望全力照應。
上官期同上官太皇太后帶著人證物證,稱霍成君受其母親指使,企圖毒殺太子劉奭。
劉詢看著面前的上官雲霓和上官期,心裡卻從未懷疑過霍成君什麼,只是是上官氏二人來勢洶洶,想必已經把證據準備的非常充分了。劉詢直說此事以後再議,原本想將此事姑且不提,等之後霍氏的事情處理完了再尋個機會為霍成君洗脫冤屈,可惜上官氏二人卻總不依不饒。
上官雲霓正色道:“陛下,此時霍皇后是受其母親指使的,照理說來,確實有錯。”
劉詢看著旁邊的霍成君,她依然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似乎面前的人說的並不是關乎她的生死。
“是我做的。”霍成君緩緩抬頭,看著站在她面前的上官期笑笑,現在的上官期已經十多歲了,和當年同她一起去南海的那個小屁孩已經很不一樣了,她真的很想問一句,現在的上官期也同小時候一樣挑食嗎?
劉詢厲聲呵斥:“閉嘴!”
霍成君卻不以為意。
面前的上官期只冷眼看著皇后娘娘,仿佛也在回憶當年一起經歷過的那個被山賊劫持的夜晚,心有餘悸。
上官雲霓道:“皇后危害龍子,確實有錯。但可看在曾經為陛下孕育過龍胎的份上留她以一條性命,陛下以為呢?”
太皇太后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她了解劉詢的私心,又給足了劉詢的面子,讓劉詢可以留霍成君一條性命。
同年八月初一,宣帝廢后,將霍成君遷至昭台宮。
*
在下達廢后詔書之前,太皇太后來到了椒房殿,打開了椒房殿的大門。
這是這些日子以來椒房殿的第一位客人,就連上官期同她污衊霍成君意圖謀殺太子,事情調查也沒有任何人開門進來審問霍成君。
這些事情,本來就是走個過場,今日人為刀俎,霍成君有成為魚肉的自覺。而太皇太后過來椒房殿一敘,霍成君也有作為主人的自覺。
茶水上了,是今年江南新貢的今年新茶。
上官雲霓撇撇茶沫,笑了笑:“嫮兒,那你還真是好命,即便到這種時候,椒房殿吃穿用度樣樣不缺,陛下可真的待你不薄。只可惜你姓霍。”
霍成君看了看椒房殿的第一個客人上官雲霓,臉上掛著無所謂的笑意:“馬上就要搬走了,還有什麼好不好的,這些好東西左右也帶不走。”
上官雲霓被她的話逗笑了:“你可別說笑話了,說的跟你要隨霍家人去了一樣,縣官待你很好了,你就不要搞別的事情了,如果真的你隨霍氏去了,你信不信,長安城還會更死更多人的。”
霍成君看了眼上官雲霓:“你這話我不懂,現在該殺的都殺了,但凡沾親帶故的已經死了,難道陛下還會搞到太皇太后頭上?”
上官雲霓不惱,帶著勝利者的勸慰:“縣官這個人是很陰鬱,誰知道呢。”
兩個人便不再說話,一時間,整個椒房殿籠罩在夕陽之下。總算有了種故事結局的感覺,上官雲霓看著殿外的杏樹,有些晃神,想起小時候她和霍成君便是在一個李子樹下一人一桌學寫字,一個人學寫“嫮”字,一個人學寫“湄”字。
現在想想,恍若隔世。
地節四年七月, 霍氏全族被殺, 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千家。
長安城到處人心惶惶, 陛下將和霍氏有關係的、曾經有關係的、可能會有關係的、有一點關係的人統統問斬,而事實上整個長安城到處都是霍氏的人,霍氏的遠房親戚, 霍氏的耳目, 霍氏的同僚。
整個七月人人自危,誰都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被問斬。
整個七月, 沒有人能安眠。
而劉詢終於治好了多年的失眠症。
這是他許多年以來第一次睡得這麼香甜。曾經上官太皇太后到處尋醫問藥, 給劉詢搞一些安神香, 而劉詢只推脫不要,現在他已經不需要安神香了。
不過只是安眠兩日, 便又開始因為椒房殿那位頭疼。
劉詢好像總會因為霍成君頭痛,從最開始到現在,霍成君永遠是最惱人的存在。
劉詢想了很久, 對霍氏他是志在必得, 而劉詢原本的構想就是讓霍成君永遠呆在椒房殿,永不出宮,但很可惜, 想讓霍氏死的並不只有他一個人, 當年霍氏剷除謀反氏族, 到底還是漏了幾個人。
當年劉弗陵十四歲的時候,少年君主意氣風發,在鹽鐵會議上, 識破上官氏讒言力保霍氏,在第二年,也就是元鳳元年,上官氏在政治鬥爭中失敗,桑弘羊和上官桀被殺,上官氏一族也全族被誅。
當時的霍成君還是個十歲的孩子,姐姐敬夫人要隨著丈夫上官氏而去,霍成君苦苦哀求她為了肚子裡的孩子著想,而霍成君之後也終於說服了敬夫人,敬夫人之子便是上官期。
當時的霍成君只是為了姐姐著想,卻不想一個上官期便為日後的自己埋下了隱患。
上官期最初隱姓埋名,後來放在宮中上官雲霓那裡撫養,在宮中不知吃了多少白眼,受了多少罪,直到霍成君趕赴南海尋復中翁,才得以脫身,之後便在宮中做低級郎官。但他本人聰敏又上進,雖然背後沒有家族照應,上官雲霓卻將他只作為唯一的希望全力照應。
上官期同上官太皇太后帶著人證物證,稱霍成君受其母親指使,企圖毒殺太子劉奭。
劉詢看著面前的上官雲霓和上官期,心裡卻從未懷疑過霍成君什麼,只是是上官氏二人來勢洶洶,想必已經把證據準備的非常充分了。劉詢直說此事以後再議,原本想將此事姑且不提,等之後霍氏的事情處理完了再尋個機會為霍成君洗脫冤屈,可惜上官氏二人卻總不依不饒。
上官雲霓正色道:“陛下,此時霍皇后是受其母親指使的,照理說來,確實有錯。”
劉詢看著旁邊的霍成君,她依然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似乎面前的人說的並不是關乎她的生死。
“是我做的。”霍成君緩緩抬頭,看著站在她面前的上官期笑笑,現在的上官期已經十多歲了,和當年同她一起去南海的那個小屁孩已經很不一樣了,她真的很想問一句,現在的上官期也同小時候一樣挑食嗎?
劉詢厲聲呵斥:“閉嘴!”
霍成君卻不以為意。
面前的上官期只冷眼看著皇后娘娘,仿佛也在回憶當年一起經歷過的那個被山賊劫持的夜晚,心有餘悸。
上官雲霓道:“皇后危害龍子,確實有錯。但可看在曾經為陛下孕育過龍胎的份上留她以一條性命,陛下以為呢?”
太皇太后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她了解劉詢的私心,又給足了劉詢的面子,讓劉詢可以留霍成君一條性命。
同年八月初一,宣帝廢后,將霍成君遷至昭台宮。
*
在下達廢后詔書之前,太皇太后來到了椒房殿,打開了椒房殿的大門。
這是這些日子以來椒房殿的第一位客人,就連上官期同她污衊霍成君意圖謀殺太子,事情調查也沒有任何人開門進來審問霍成君。
這些事情,本來就是走個過場,今日人為刀俎,霍成君有成為魚肉的自覺。而太皇太后過來椒房殿一敘,霍成君也有作為主人的自覺。
茶水上了,是今年江南新貢的今年新茶。
上官雲霓撇撇茶沫,笑了笑:“嫮兒,那你還真是好命,即便到這種時候,椒房殿吃穿用度樣樣不缺,陛下可真的待你不薄。只可惜你姓霍。”
霍成君看了看椒房殿的第一個客人上官雲霓,臉上掛著無所謂的笑意:“馬上就要搬走了,還有什麼好不好的,這些好東西左右也帶不走。”
上官雲霓被她的話逗笑了:“你可別說笑話了,說的跟你要隨霍家人去了一樣,縣官待你很好了,你就不要搞別的事情了,如果真的你隨霍氏去了,你信不信,長安城還會更死更多人的。”
霍成君看了眼上官雲霓:“你這話我不懂,現在該殺的都殺了,但凡沾親帶故的已經死了,難道陛下還會搞到太皇太后頭上?”
上官雲霓不惱,帶著勝利者的勸慰:“縣官這個人是很陰鬱,誰知道呢。”
兩個人便不再說話,一時間,整個椒房殿籠罩在夕陽之下。總算有了種故事結局的感覺,上官雲霓看著殿外的杏樹,有些晃神,想起小時候她和霍成君便是在一個李子樹下一人一桌學寫字,一個人學寫“嫮”字,一個人學寫“湄”字。
現在想想,恍若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