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楚瑜撐著手看他,“我跟你說,你這個願望是真的。什麼古國代國原本是一家人,根本沒有必要。我們真正的敵人,現在在大海的那頭,往後還是要大家聯合起來,一同抗敵的。”
魏敬之被她正經地模樣逗笑,“借夫人吉言。”
楚瑜捶了他一下,“別以為我不知道,你肯定在心裡覺得我異想天開。那就等著看吧,我覺得將來的世界一定是和和美美的大團圓,出行不用再靠船和馬車,與人交流也不用只靠書信。那時候千里之外也不過是眨眼就能到的地方,人與人相隔千里,也能看到彼此。即便你在海上,也能日日與我相見。”
這番描述真的太美好了,魏敬之心生嚮往。
“會的。”
楚瑜覺得,她如今描述的,在後世常見的生活狀態,現在想起,好似南柯一夢,離她甚遠。
“魏敬之,希望你有幸能見到此情此景。”
即便不是我在身邊。
-
魏敬之料想的不錯,流民暴動,確實是推動海禁解除的最後一根稻草。令旨一層層傳下來,到臨浦縣,也不過用了三日時間。
同時他也從益州收到一封信件。
裡面寫著他沒有想到的事情——古寧遠請旨去南海郡,以古國國庫最緊缺的銀錢捐助前線士兵和戰事。
文帝被他此番的舉措打動,竟允了他。
魏敬之把這信件又細細地看了一遍,突然想起徐先生跟他說的那樁往事,如果那事是真的,寧王此刻的舉動,也有了合理的解釋。
魏敬之料想古寧遠很快會給自己寫信,果然不過一日時間,他便收到了寧王的密信,裡面洋洋灑灑一篇文章,看下來只有一個消息。說的便是這海禁解除之事,再次提及暹羅他心之嚮往的象,對魏敬之好一番誇讚,最後表達了他迫切的心情。
字裡行間催促著魏敬之早日出發。
魏敬之只提筆回了一封簡單的信,附上自己出發的日期。
整裝待發,三日後啟程。
這事即便不為了古寧遠,魏敬之自己也是要趁這個埠賺上一筆,順便在培養出一個商隊的。
所以此事於他也是緊迫的。
魏府。
楚瑜自從知道這事後,就一副萎靡之態,但又不好在魏敬之和下人面前表露。主子們的心情是下人必做的功課,楚瑜即便沒有太多流露出來,底下的人依舊很敏銳的感知出來,是以步步都更小心謹慎。
一時間,魏府上下都透露著緊張的氣氛。
魏阿娘是萬般不同意的,但她也知道,貴叔在世時,能壓著魏敬之十幾年的時間已經算久了。
貴叔一去,她一個婦人再也無可奈何,只求著阿福能平平安安。是以,魏阿娘得了消息,在祠堂里吃齋念佛了三日時間,等魏敬之真正要離開那日才出來。
一大早,魏府上下便開始忙碌起來。
楚瑜對女紅不通,但在玉珠的指導下勉強能做出一件陣腳歪扭的內衫,魏敬之不嫌棄,就穿在身上。
兩人起床後,楚瑜親自檢查了一番他要帶的衣物。
“你洗漱好了?那我們去母親院裡吧,她肯定一早就在等我們了。”楚瑜檢查了一番,看魏敬之從淨室里出來,撐著笑跟他說到。
魏敬之點頭,毫不避諱地牽起她手,“好。”
魏家不大,從兩人住的東院到,一條小路通過去,
也只走了幾分鐘。但這幾分鐘,對楚瑜來說,也是彌足珍貴的。
魏敬之像是知曉她心裡的想法,兩人默契地放慢了步伐。
再慢,終究是要走到頭的。
魏阿娘今日站在正廳門口等他們,見兩人相攜而來,和藹道,“正好讓廚房端了飯菜來,趕的正巧。”
“阿娘久等了吧?”楚瑜笑,兩人一左一右地微扶著她,“我向來是貪懶慣了,今日差點睡過頭了。”
“那也無妨,不過是一頓早飯的事情,錯過了便錯過了。”
兩人說說笑笑,好似這不過是一頓普通的早飯,今日也不過是普通的一天。
吃過飯,順寧已經備好了馬車,出門前,魏阿娘叫住魏敬之,“阿福,這個平安符是我親手繡的,在祠堂里供拜了一些時日,你帶在身上,權當留個念想。”
魏阿娘笑道,“待會兒到了碼頭,來送行的人一定很多,吵吵鬧鬧的,也聽不清楚,乾脆就早點給你。”
魏敬之雙手接過,收到腰間的荷包里,“多謝阿娘,我一定隨身攜帶。”
“好。”
三人乘了馬車前往碼頭。
楚縣令和楚夫人也是一早得了消息,來送行的。本來徐先生和柳師母都要來的,被魏敬之勸住了,只是提早一天差人送了好些東西來,還有一本是徐先生親自繪製的地圖,根據先人的出海經驗和雜記繪製出來的。
徐先生知道魏敬之肯定一早準備好了,但他放心不下,乾脆自己動手繪製了一副,稍帶給他。
楚縣令沒什麼要交代的,不是對魏敬之不關心,只是該說的一早就說了,再者,他也信任魏敬之的能力。
這個年輕人,著實不一般。
楚縣令是被楚夫人拉來的,楚夫人對魏敬之的喜愛,完全是出於對楚瑜的愛護,愛屋及烏而已。但楚瑜把這人放在心上了,楚夫人就會對他好一些。
魏敬之被她正經地模樣逗笑,“借夫人吉言。”
楚瑜捶了他一下,“別以為我不知道,你肯定在心裡覺得我異想天開。那就等著看吧,我覺得將來的世界一定是和和美美的大團圓,出行不用再靠船和馬車,與人交流也不用只靠書信。那時候千里之外也不過是眨眼就能到的地方,人與人相隔千里,也能看到彼此。即便你在海上,也能日日與我相見。”
這番描述真的太美好了,魏敬之心生嚮往。
“會的。”
楚瑜覺得,她如今描述的,在後世常見的生活狀態,現在想起,好似南柯一夢,離她甚遠。
“魏敬之,希望你有幸能見到此情此景。”
即便不是我在身邊。
-
魏敬之料想的不錯,流民暴動,確實是推動海禁解除的最後一根稻草。令旨一層層傳下來,到臨浦縣,也不過用了三日時間。
同時他也從益州收到一封信件。
裡面寫著他沒有想到的事情——古寧遠請旨去南海郡,以古國國庫最緊缺的銀錢捐助前線士兵和戰事。
文帝被他此番的舉措打動,竟允了他。
魏敬之把這信件又細細地看了一遍,突然想起徐先生跟他說的那樁往事,如果那事是真的,寧王此刻的舉動,也有了合理的解釋。
魏敬之料想古寧遠很快會給自己寫信,果然不過一日時間,他便收到了寧王的密信,裡面洋洋灑灑一篇文章,看下來只有一個消息。說的便是這海禁解除之事,再次提及暹羅他心之嚮往的象,對魏敬之好一番誇讚,最後表達了他迫切的心情。
字裡行間催促著魏敬之早日出發。
魏敬之只提筆回了一封簡單的信,附上自己出發的日期。
整裝待發,三日後啟程。
這事即便不為了古寧遠,魏敬之自己也是要趁這個埠賺上一筆,順便在培養出一個商隊的。
所以此事於他也是緊迫的。
魏府。
楚瑜自從知道這事後,就一副萎靡之態,但又不好在魏敬之和下人面前表露。主子們的心情是下人必做的功課,楚瑜即便沒有太多流露出來,底下的人依舊很敏銳的感知出來,是以步步都更小心謹慎。
一時間,魏府上下都透露著緊張的氣氛。
魏阿娘是萬般不同意的,但她也知道,貴叔在世時,能壓著魏敬之十幾年的時間已經算久了。
貴叔一去,她一個婦人再也無可奈何,只求著阿福能平平安安。是以,魏阿娘得了消息,在祠堂里吃齋念佛了三日時間,等魏敬之真正要離開那日才出來。
一大早,魏府上下便開始忙碌起來。
楚瑜對女紅不通,但在玉珠的指導下勉強能做出一件陣腳歪扭的內衫,魏敬之不嫌棄,就穿在身上。
兩人起床後,楚瑜親自檢查了一番他要帶的衣物。
“你洗漱好了?那我們去母親院裡吧,她肯定一早就在等我們了。”楚瑜檢查了一番,看魏敬之從淨室里出來,撐著笑跟他說到。
魏敬之點頭,毫不避諱地牽起她手,“好。”
魏家不大,從兩人住的東院到,一條小路通過去,
也只走了幾分鐘。但這幾分鐘,對楚瑜來說,也是彌足珍貴的。
魏敬之像是知曉她心裡的想法,兩人默契地放慢了步伐。
再慢,終究是要走到頭的。
魏阿娘今日站在正廳門口等他們,見兩人相攜而來,和藹道,“正好讓廚房端了飯菜來,趕的正巧。”
“阿娘久等了吧?”楚瑜笑,兩人一左一右地微扶著她,“我向來是貪懶慣了,今日差點睡過頭了。”
“那也無妨,不過是一頓早飯的事情,錯過了便錯過了。”
兩人說說笑笑,好似這不過是一頓普通的早飯,今日也不過是普通的一天。
吃過飯,順寧已經備好了馬車,出門前,魏阿娘叫住魏敬之,“阿福,這個平安符是我親手繡的,在祠堂里供拜了一些時日,你帶在身上,權當留個念想。”
魏阿娘笑道,“待會兒到了碼頭,來送行的人一定很多,吵吵鬧鬧的,也聽不清楚,乾脆就早點給你。”
魏敬之雙手接過,收到腰間的荷包里,“多謝阿娘,我一定隨身攜帶。”
“好。”
三人乘了馬車前往碼頭。
楚縣令和楚夫人也是一早得了消息,來送行的。本來徐先生和柳師母都要來的,被魏敬之勸住了,只是提早一天差人送了好些東西來,還有一本是徐先生親自繪製的地圖,根據先人的出海經驗和雜記繪製出來的。
徐先生知道魏敬之肯定一早準備好了,但他放心不下,乾脆自己動手繪製了一副,稍帶給他。
楚縣令沒什麼要交代的,不是對魏敬之不關心,只是該說的一早就說了,再者,他也信任魏敬之的能力。
這個年輕人,著實不一般。
楚縣令是被楚夫人拉來的,楚夫人對魏敬之的喜愛,完全是出於對楚瑜的愛護,愛屋及烏而已。但楚瑜把這人放在心上了,楚夫人就會對他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