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頁
當初小小年紀就被扔在了虎狼之穴,也沒有人幫她,眼睜睜的看著幾個姐姐一一出嫁,又無能為力,硬生生把一個嬌嬌女逼著和一幫大人鬥智鬥勇,吃了多少苦。
每次想到魏姎,端詠太后心裡就不是滋味,再加上魏姎離的太遠,三五年也不見一面,最多只有書信往來,不像其他幾個女兒養在膝下,時不時還能見上一次。
於是端詠太后心裡對魏姎的愧疚日漸增多。
「小七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幾個姐妹之中也屬她最調皮,錦衣玉食,金尊玉貴的養著……」
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端詠太后便控制不住了,話也就多了,和李雪柳說起了魏姎的過往。
李雪柳聽得津津有味,偶爾會順著話說,「雪柳慚愧,元詔皇后娘娘才七歲年紀就已經這般聰慧伶俐了,雪柳已經十歲了,成日只讀一些淺薄的書。」
「你這丫頭何必自謙,哀家聽夫子說你功課上很努力,勤能補拙,你又不是要考狀元,女兒家早晚是要嫁人的,賢惠端莊,會操持家務,替夫君分憂解難足矣,又何必過的如小七一樣辛苦,回頭你母親該心疼了。」
端詠太后笑著說,若不是遇到了變故,端詠太后一定會把魏姎捧在手心裡寵著,讓她一世無憂,再也不必為了那位瑣事殫精極慮。
「祖母說雪柳這次回去,整個人都不一樣了,雪柳想著肯定是在太后娘娘這裡沾了靈氣,讓雪柳變得不一樣了。」
這話逗的端詠太后笑的直不起腰來,氣氛很融洽,兩人又聊了旁的話題,一眨眼就天黑了。
卉菊看了一眼李雪柳,又看了一眼端詠太后,又想起了在秦家的秦苒,低著頭一言不發。
李雪柳陪著端詠太后用晚膳,李雪柳手腳很勤快,忙前忙後的伺候,凡是端詠太后目光所及之處,李雪柳都會幫忙夾菜。
用李雪柳的話說就是,能伺候端詠太后,是她修來的福氣。
連續幾日,李雪柳早晚都在大殿陪著端詠太后,要麼陪著的彈琴,下棋,讀書,遇到幾個不懂之處還會問問端詠太后,也打發了端詠太后的無趣。
「苒姐兒那邊可有消息?」端詠太后忽然問。
卉菊壓低了聲音,「秦老夫人的病還沒好全,郡主一時半會脫不開身,估摸著還要幾日才能回來,太后,要不要奴婢去催催?」
「太后,我也怪想念苒妹妹的,大殿裡空蕩蕩的還有些不習慣呢,也不知道苒妹妹什麼時候能回來。」李雪柳撐著下巴,眨眨眼,故作調皮,「上次雪柳去秦家探望秦老夫人,秦老夫人嘴裡一直念叨著苒妹妹的名字,還將雪柳誤認為是苒妹妹,苒妹妹心腸軟,又是嫡親祖母,許久未見,若是秦老夫人病未痊癒,苒妹妹就算是會宮裡心裡也是牽掛的,太后,您就再寬容寬容苒妹妹幾日吧。」
端詠太后眸光微閃,「你是說苒姐兒對秦家戀戀不捨,不願意回宮?」
李雪柳立即搖頭,「不是不是,太后誤會苒妹妹了,雪柳去探望苒妹妹的時候,苒妹妹還叮囑雪柳一定要好好照顧太后,要哄太后高興,這樣她才能放心。」
端詠太后抿了抿唇,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這孩子就是心腸太軟了,秦家當初……哎,這事不提也罷,她既然想回去看看,就多住幾日吧。」
「一定是秦老夫人病的太嚴重了,捨不得苒妹妹回來,雪柳去過苒妹妹住的院子,布置樣樣精緻,是秦家花了一番心思的,也不必晨昏定省,在秦家人人都把苒妹妹當成寶,太后放心,苒妹妹在秦家一定不會吃虧的。」
李雪柳眨眨眼,一方面告訴端詠太后秦苒在秦家的狀態,一邊又提醒秦苒在慈寧宮需要晨昏定省,所以才偷懶躲在秦家不肯回來。
「但願吧。」端詠太后興致缺缺,擺擺手,晚上只吃了一碗粥就去歇息了,氣氛有些凝重,李雪柳垂著頭一句話不敢吭聲,心裡卻在竊喜,她要做的就是要讓端詠太后對秦苒失望分心。
夜色漸濃,端詠太后將手裡看了一半的經書合上,卉菊端來一盞清茶,端詠太后接過抿了小口又放下。
卉菊欲言又止。
「這裡也沒有外人,想說什麼就直說,不必吞吞吐吐。」端詠太后看出了卉菊的心思。
卉菊跪在地上,「太后,奴婢覺得郡主不是那樣忘恩負義的人,留在秦家只是迫於無奈,臨走前,郡主讓奴婢回來,一方面是要照顧太后,另一方面也不希望郡主因為秦家落下了不孝的名聲。」
端詠太后笑了笑,「苒姐兒是哀家一手帶大的,哀家怎麼會不了解她的脾氣,這孩子心思重,秉性純良,心裡有話藏著不肯說,當初來哀家身邊的時候才三四歲,秦家害她那樣深,心裡又怎麼會存著親情呢。」
卉菊錯愕。
「她留在秦家,一方面是想堵住悠悠之口,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讓哀家擔上教養不善的名聲。」
「那李翁主……」卉菊詫異,原來端詠太后心裡都清楚,她還擔心端詠太后真的會對秦苒生分了呢。
端詠太后嘴角翹起冷笑,「苒姐兒是哀家的外孫女,瑜沁就這麼一個孩子,她李雪柳只是李家血脈,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哀家又怎麼糊塗到被一個十歲的孩子挑撥了,李家表露出來的野心也不是第一次了,當年在榕城便是如此,月滿則虧,等爬到不能再高的時候,就只能往下走了。」
每次想到魏姎,端詠太后心裡就不是滋味,再加上魏姎離的太遠,三五年也不見一面,最多只有書信往來,不像其他幾個女兒養在膝下,時不時還能見上一次。
於是端詠太后心裡對魏姎的愧疚日漸增多。
「小七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幾個姐妹之中也屬她最調皮,錦衣玉食,金尊玉貴的養著……」
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端詠太后便控制不住了,話也就多了,和李雪柳說起了魏姎的過往。
李雪柳聽得津津有味,偶爾會順著話說,「雪柳慚愧,元詔皇后娘娘才七歲年紀就已經這般聰慧伶俐了,雪柳已經十歲了,成日只讀一些淺薄的書。」
「你這丫頭何必自謙,哀家聽夫子說你功課上很努力,勤能補拙,你又不是要考狀元,女兒家早晚是要嫁人的,賢惠端莊,會操持家務,替夫君分憂解難足矣,又何必過的如小七一樣辛苦,回頭你母親該心疼了。」
端詠太后笑著說,若不是遇到了變故,端詠太后一定會把魏姎捧在手心裡寵著,讓她一世無憂,再也不必為了那位瑣事殫精極慮。
「祖母說雪柳這次回去,整個人都不一樣了,雪柳想著肯定是在太后娘娘這裡沾了靈氣,讓雪柳變得不一樣了。」
這話逗的端詠太后笑的直不起腰來,氣氛很融洽,兩人又聊了旁的話題,一眨眼就天黑了。
卉菊看了一眼李雪柳,又看了一眼端詠太后,又想起了在秦家的秦苒,低著頭一言不發。
李雪柳陪著端詠太后用晚膳,李雪柳手腳很勤快,忙前忙後的伺候,凡是端詠太后目光所及之處,李雪柳都會幫忙夾菜。
用李雪柳的話說就是,能伺候端詠太后,是她修來的福氣。
連續幾日,李雪柳早晚都在大殿陪著端詠太后,要麼陪著的彈琴,下棋,讀書,遇到幾個不懂之處還會問問端詠太后,也打發了端詠太后的無趣。
「苒姐兒那邊可有消息?」端詠太后忽然問。
卉菊壓低了聲音,「秦老夫人的病還沒好全,郡主一時半會脫不開身,估摸著還要幾日才能回來,太后,要不要奴婢去催催?」
「太后,我也怪想念苒妹妹的,大殿裡空蕩蕩的還有些不習慣呢,也不知道苒妹妹什麼時候能回來。」李雪柳撐著下巴,眨眨眼,故作調皮,「上次雪柳去秦家探望秦老夫人,秦老夫人嘴裡一直念叨著苒妹妹的名字,還將雪柳誤認為是苒妹妹,苒妹妹心腸軟,又是嫡親祖母,許久未見,若是秦老夫人病未痊癒,苒妹妹就算是會宮裡心裡也是牽掛的,太后,您就再寬容寬容苒妹妹幾日吧。」
端詠太后眸光微閃,「你是說苒姐兒對秦家戀戀不捨,不願意回宮?」
李雪柳立即搖頭,「不是不是,太后誤會苒妹妹了,雪柳去探望苒妹妹的時候,苒妹妹還叮囑雪柳一定要好好照顧太后,要哄太后高興,這樣她才能放心。」
端詠太后抿了抿唇,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這孩子就是心腸太軟了,秦家當初……哎,這事不提也罷,她既然想回去看看,就多住幾日吧。」
「一定是秦老夫人病的太嚴重了,捨不得苒妹妹回來,雪柳去過苒妹妹住的院子,布置樣樣精緻,是秦家花了一番心思的,也不必晨昏定省,在秦家人人都把苒妹妹當成寶,太后放心,苒妹妹在秦家一定不會吃虧的。」
李雪柳眨眨眼,一方面告訴端詠太后秦苒在秦家的狀態,一邊又提醒秦苒在慈寧宮需要晨昏定省,所以才偷懶躲在秦家不肯回來。
「但願吧。」端詠太后興致缺缺,擺擺手,晚上只吃了一碗粥就去歇息了,氣氛有些凝重,李雪柳垂著頭一句話不敢吭聲,心裡卻在竊喜,她要做的就是要讓端詠太后對秦苒失望分心。
夜色漸濃,端詠太后將手裡看了一半的經書合上,卉菊端來一盞清茶,端詠太后接過抿了小口又放下。
卉菊欲言又止。
「這裡也沒有外人,想說什麼就直說,不必吞吞吐吐。」端詠太后看出了卉菊的心思。
卉菊跪在地上,「太后,奴婢覺得郡主不是那樣忘恩負義的人,留在秦家只是迫於無奈,臨走前,郡主讓奴婢回來,一方面是要照顧太后,另一方面也不希望郡主因為秦家落下了不孝的名聲。」
端詠太后笑了笑,「苒姐兒是哀家一手帶大的,哀家怎麼會不了解她的脾氣,這孩子心思重,秉性純良,心裡有話藏著不肯說,當初來哀家身邊的時候才三四歲,秦家害她那樣深,心裡又怎麼會存著親情呢。」
卉菊錯愕。
「她留在秦家,一方面是想堵住悠悠之口,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讓哀家擔上教養不善的名聲。」
「那李翁主……」卉菊詫異,原來端詠太后心裡都清楚,她還擔心端詠太后真的會對秦苒生分了呢。
端詠太后嘴角翹起冷笑,「苒姐兒是哀家的外孫女,瑜沁就這麼一個孩子,她李雪柳只是李家血脈,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哀家又怎麼糊塗到被一個十歲的孩子挑撥了,李家表露出來的野心也不是第一次了,當年在榕城便是如此,月滿則虧,等爬到不能再高的時候,就只能往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