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正他賈珍就算沒爵位,也成富家翁一個,可他兒子身上的郡王爵位沒擼掉,而且赦叔待他也是好的。嗯,還有至今雖然沒有認祖歸宗的胡塗,這如今的鎮海公,還是待他極好的。他賈珍還是可以狐假虎威的主。

  笑意盈盈的看眼賈珍,賈璉嘴角笑意加深了一分,示意左右宮侍下去,沉聲:“珍大哥,我跟你說說實話吧,若你就這般日子過著,沒有建功立業,我是不會給你爵位的。”

  “……哦。”賈珍想想那定下來條件對他這個紈絝多年來說萬分苛刻的《封爵制》,唉聲嘆氣應了一聲:“沒事,我還有錢。”

  賈璉拍拍賈珍的肩膀:“我封你爵位,終究沒蓉兒出息,封你爵位慡,對不對?”

  “蓉兒?”賈珍聞言眼中冒出困惑:“他……他還要怎麼出息?現在能得郡王,不還是靠著那……仲君?”

  賈璉附耳悄聲說了幾句,看著面色刷白的賈珍,一字一頓:“我現在可是提前跟你打招呼了。要怎麼辦,心理清楚了吧?”

  賈珍僵著腦袋,搖搖頭:“我是不是酒喝多了,出幻覺了?”

  “沒有。”賈璉意味深長的看眼賈珍:“先前晟宸帝在我們入京前就找你了,你憋了一個月都沒說蓉兒被改姓一事。現在……”

  拍了拍賈珍的腦袋,賈璉慢慢的眯起眼,沉聲:“給朕憋住了。否則非但蓉兒,就是你的腦袋,也得搬家,知道嗎?”他還從來沒想到過,賈珍竟然有朝一日嘴巴這麼緊,若是當初透著一二風聲出來,他也有應對之策,萬萬不會像如今這般被動。

  賈珍只覺得胸膛里心跳如擂鼓般,急促的鼓聲讓他完全喘不過氣來,直接兩眼一翻,昏倒過去。他……他……他聽得出賈璉是以皇帝的口吻在警告他,那種不寒而慄的威壓實在太可怕了。

  賈璉看著眼前直躺下的賈珍,面色一沉:“扶側殿去。然後去把朝臣叫過來,繼續。”

  穩定朝政,他名正言順後,最先要處理的便是海疆治理一事。

  將馬六甲海峽改為虎城,任命胡塗掌軍政大權後,卻也要繼續的細化,否則就光杆司令,成不了事。

  現在經過半個多月的互相商討,已經確定了最基本的方案—文教。所有子民全部開始學華語說華語,誰學得好就可以為官。所有原住民十歲以下的孩童都進入學院進行學習,學中華的文化。

  學院的夫子由翰林院進士擔任,另外連續落第三屆極其以上的秀才入虎城為夫子五年,回來後可得賜舉人出生。以及山東孔家私塾和蓮花書院,青北書院等知名學院將委派優秀的子弟入海外學習風俗。

  除卻教人四書五經外,還以史為鑑,仿昔年文成公主進藏,帶著紡織、建築、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具製造等等的工匠,當然,這些也會開班收徒,進行傳承。

  當然除了這些原住民外,為了改變本朝對海外“不毛之地”的認識風氣,這一次算半強制半忽悠,除卻大牢里的算可以改造的罪犯外,下令召集了不少無家可歸的流民乞丐亦或是自願去拼搏一把的窮苦人家,落戶虎城。當然,更歡迎商賈安家落戶,若對虎城發展有貢獻,可免賤籍,子孫後代可歸來參加科舉,文武接可。

  老百姓有了,各級官員的任命也下達了,基本構建起運轉偌大虎城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等的框架,賈璉便迫不及待催胡塗起航,滾蛋。

  他分外不慡如今事業家庭皆圓滿的胡塗,想他自己……

  賈璉揉揉頭,自打政變登基後,他已經整整四個月沒見司徒樂了,除了一聲“仲父”美的晟宸帝找不到北,自己顛顛走人留下司徒樂。

  可留下司徒樂,到底怎麼辦,他卻難得躊躇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大臣齊齊拜漫天神佛:願新皇沒每月大約可能約莫腦子被門fèng夾幾下的愛好

  半年後

  大臣再拜漫天神佛:願新皇他爹,他叔X2,他祖父好好在家,別再外邊行俠仗義

  若干年後

  大臣:????

  愣愣看著丟下的詔書和龍椅上綁著的賈蓉

  大臣:……一家人,習慣就好,畢竟正常了幾十年,憋個大招也正常

  第147章 開枝散葉上

  賈璉難得的想採用晟宸帝的無敵絕招—拖。畢竟他想掐死自己媳婦,可司徒樂還是馬婧的兒子。馬婧到底幫助過他爹,不看僧面看佛面。哎,話說回來娶世交家的娃也有不好,夫妻情盡了沒準兩家結死仇。

  但忙碌了大半年的滿朝文武對此都不答應。他們也不是沒有眼色的,早就聽聞政變當夜,夫妻兩對架打了,皇帝還一槍差點殺了皇后。現如今大半年過去了,皇位之爭早已是昨日黃花,海疆吏治問題也敲定了,接下來挺……雖然相對不忙,可是年底快到了,皇后總不能一直病著吧?接待誥命也是職責之一啊!而且還有更重要的職責呢! 一眨眼皇上又年長一歲了,過完年就二十有五了,別人家孩子都打醬油了。

  於是,有耿直的大人就在待漏室里提出了這個尖銳的問題—開枝散葉。朝會前先開個小會,很有必要的。賈璉不同現如今的仲君,他辦事講究個快狠准,最忌諱朝會上因為無所謂的爭執浪費時間,而且還非常不喜奏摺的長篇大論,要求務必要簡明扼要。

  至於簡明扼要的標準—以太上皇和賈蓉能夠順利讀下來並且概括出大致意思為準。

  太上皇那學識,那注水的“舉人”功名說多了都是淚。

  還有賈蓉,賈璉一直帶身邊的侄子徒弟,也不是什麼驚艷才絕的天才,才十一歲!滿打滿算的童生水平能讀懂進士文章?

  這兩驗收標準還反過來怪他們不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詩歌不識字的老婦人都聽得懂。

  而且太上皇老人家還閒得沒事幹,統計了京城各大府衙一年內領取的奏摺本和購買墨硯的帳冊,用其與征寇大軍三年文書往來對比。一如既往的大理寺屍格報告風格,簡單明了,數據對比清晰到令人驚駭。

  這數據一出,戶部尚書瞬間就叛變了,又一次的跟大理寺搶人。

  所以,現在奏摺行事簡單無比,直接羅列“證據”。

  可催生外帶旁敲側擊皇帝對皇后的態度這一事,總不能奏摺上簡單粗俗羅列一二三—皇帝二十五了,年齡大了,沒孩子要斷後了,皇位沒人繼承很嚴重的;皇上,要不要選秀,充實後宮?;皇上,皇后娘娘貴體安否?要廢還是要等人養好病生娃?

  故而,提前先開個小會,討論一下很有必要,先協商好由誰第一個起頭,上奏的重點是在於催生呢還是想塞自家閨女侄女等等進後宮,然後完善語言的表達技巧。

  滿朝文武感覺自己做了挺多準備,還一連商議了好幾天,好不容易暫且和諧確定統一目標,鼓起勇氣開口了,豈料朝會上剛起一話頭,就聽得年輕的帝王開口:“上一個催生的墳頭三寸糙了,你們誰想當下一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