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禇英應下了,又帶傅山去看郡主留下的那一箱子東西。傅山不過看了一眼,就淡淡道:“她既丟下了,你就留著罷。若是哪天她想起了來要回去,也未可知的。”

  禇英愣了愣,沒想到這還是個燙手的山芋,自己不單只能眼巴巴看著,還要負著保管之責,於是不情願地道,“既然是這樣,那您回去為您父親瞧病的時候,就把它帶回去吧。我這裡進出的人多手雜,到時候少了東西,我真賠不起。”

  傅山忍不住笑了,“我就這麼一說,你也當真了?她見天沒事做,還念著這箱子霉爛的東西?也罷,要你就這麼拿著,你心裡也不安。這樣,你把它放到我房裡,在與不在,有我守著,我想,還沒人敢到我房裡偷東西的。”看了禇英一眼,“除了你。”

  見禇英似乎不好意思了,他也想到了那天的情景,連忙輕咳一聲,“對了,你要上京的話,讓湘蓮也和你一起去,他過幾天剛好也要進京。”

  “我不要!我才不想和他一路!”禇英小臉垮了下來,扭過了身子。

  “他向你賠禮道歉還不行嗎?念在是初次,你就原諒他吧。這也是個實心眼的孩子,就是脾氣擰了些。他從小又沒了父母,沒人教導,才會這般不知輕重。我也說過他了,他再也不會這般冒失;他也需得要有個人管束才是。”傅山耐心地道。

  “橫豎與我不相干。”禇英硬下心腸道。

  就這樣撇開了吧,省得以後再生出多少枝節。

  “一會兒好了,一會兒又惱了,我也是過來人,不都這樣?你若真不在乎,就不會忌憚與他同行了,大家平心靜氣的,豈不是好?”傅山一幅洞明一切的表情。

  “我才沒有,根本不是這樣!”禇英急了,立刻反駁道。

  “好了好了,沒有更好,你們只是同個路,這也不行嗎?一起也有個伴兒啊?”傅山很是堅持,言下之意,你不同意才是有鬼。

  “那,隨便吧……”

  褚英終於敗下陣來,反正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進京都,必要接觸賈府之人,如何對付寧國府那對荒淫父子,她正在心裡籌謀著。

  第39章 進京都

  又過了十來天, 眼看著藥鋪子的生意漸漸步入了正軌,褚英這才鬆了口氣。

  不過她也有煩惱, 因為還沒有人真正因為接生難產來請過她。她年紀太小,名氣不顯, 而城內的各家都有自己相熟的穩婆。更重要的是,這時代的人們普遍認為穩婆是賤業,歸入三姑六婆之中,更有人覺得她們出入產房,會給外人帶來血光與晦氣。

  而且,據傅山所說,這時的產婆們各有各的絕活, 比如用腳踩肚子催生的,用葦葉切臍帶的,讓產婦咽頭髮的, 灌童子尿的,甚至有念咒化符水的, 無奇不有;生而為人, 己是艱難, 生為女子,更是難上加難。

  為這個時代的女人再掬一把同情淚的同時,禇英也希望, 自己真正能夠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但是著急也沒有用,她只能等待。而在這個期間,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那就是學習,不斷的學習。跟著傅山學習女科診脈,諸症辨析,背湯頭歌訣,跟著杜仲學習藥材藥性,君臣佐使,增反克畏,同時她將中醫學所述女科諸症都與自己曾經的所學一一對應起來,一旦互相映證,說進步神速也不為過。

  有著深厚的基礎理論知識,她完全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和傅山進行探討研究,而傅山自己也覺得受益匪淺。再加上元緒也是個刻苦自律之人,姐弟倆常常在同一盞燈下讀書過三更,互相勉勵,彼此促進。

  就連這次出門,她也只在行李中放了幾本有關女科方症的書,都是傅山所著,以便在路上隨時翻看。她需要不斷的學習,再學習。

  隨著身體的成長,她必須開始遵崇這個世界的規矩,比如不能隨便見外男,上街要戴冪離,當然,最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出遠門不能再騎馬,而要乘車,等等。

  此次進京,傅山給她準備的馬車並不豪華,但很舒適,裡面寬敞的很,甚至可以躺下來睡一會兒。跟著忠靖候家入京的車隊一路前行,柳湘蓮與史家的子弟史?騎馬並行,落在最後面,正小聲說著什麼。

  “最後面的馬車裡面坐的是誰?”史?看了又看,好奇地問柳湘蓮,他是史湘雲二叔家的堂兄,年紀約十八九歲,也算是弓馬嫻熟,和柳湘蓮一向頗有交情。

  “是寧國公府珍大奶奶的繼妹,這是第一次進京都。”柳湘蓮斟酌了片刻,決定還是告訴他褚英的這個身份。同樣算是賈府的親戚,一路上也算有個照應。

  “珍大奶奶?那倒是個體面人,就是娘家寒磣了些,”說著史?的笑容便輕佻了起來,“上次她那繼母帶著繼妹過來做客,咱們一般都見識過了。不怪蓉哥兒吹,那姨娘長得真是標緻,怪招人的,怎麼這裡還有一個?”

  柳湘蓮聽了心中就有些不快起來,“她繼妹有兩個,這車裡面是小的,論起年紀來和你湘雲妹妹也差不多。蓉哥兒這算怎麼回事?好歹還叫一聲姨娘,怎地這般不尊重,由著別人來評頭論足?他就不怕珍大奶奶不高興?”

  史?看了他一眼,“東府珍大爺和蓉哥兒是什麼樣人,你難道不知?他們豈是珍大奶奶能管束到的?”又湊近了低聲道,“這樣嬌滴滴的兩姨妹子,還是隔了好幾層的,他們絕沒有放過的道理。依我說,這小些的趁早別去,進了他們東府的門,那就叫不清白;便我們兩家是親戚,我也這麼說,信不信由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