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BG同人] 《(紅樓同人)[紅樓]尤三姐的紅樓新生活》作者:清雲小謝【完結】

  穿入紅樓,成為少女尤三姐,

  既攔不住親媽再嫁

  也管不住柳湘蓮總在面前晃悠

  到寧國府一看,賈珍賈蓉比書中更荒淫

  褚英嘆一口氣,決定自強自立

  分田地爭家產,拜師父養祖母

  認族弟考科舉,開鋪子賺銀子

  助大姐主中饋,嫁二姐於良人

  抱賈母大腿,倚宮中靠山

  內求清名,外揚孝名

  為了愛情抹脖子什麼的,還是算了吧

  步步為營,尤三姐也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PS:本文1v1,時間線略有混亂,請勿深究

  男主出場時略渣,設定為成長型

  內容標籤: 紅樓夢 種田文 爽文 逆襲

  搜索關鍵字:主角:尤三姐,柳湘蓮 ┃ 配角:紅樓眾人 ┃ 其它:種田文

  ==================

  第1章 我本來有名有姓的

  禇英確定自己身在紅樓世界的時候,她在這個時空已經生活了多年。

  不是她神經大條或者是反應遲鈍,而是她日常生活的環境和紅樓一點也不搭邊。

  生父自然是姓禇,名宗兆,三甲進士出身,因為性格耿直易得罪人,又不擅交際,快四十歲的人了,現在卻僅僅是個大理評事,負責推按,參決疑獄。正七品的官兒,地方上可以做一方父母,在京城這一塊兒,根本不算什麼。

  母親姓鄭,則是出身於淮揚布商家的小姐,最小的庶女。商家們致富之後,一般都會悉心培養自己的家族子弟參與科考,或是在中榜的舉子中尋找合適的人選聯姻,以圖將來在官場上有所倚仗,背靠大樹好乘涼嘛。

  但這種商戶人家,若是想找累世書香的官宦人家聯姻,是不現實的。只有那些家境本就貧寒的小戶人家,才會接受與商家聯姻。

  禇宗兆便是這種情況,貧家出生,中舉之後便娶了布商家的小姐,四年之後他又不負眾望地考上了進士,雖然只是名列三甲,也足以讓鄭家喜出望外了。多少中舉的人熬白了頭髮,也未必能中得進士呢!

  在鄭家的打點和支持下,同進士出身的禇宗兆之前的晉升之路還是很順利的,最高曾做到正四品的少詹事府太常,之後因為牽扯到宮中之事,被人彈駭,貶為這正七品的大理寺評事,因為離設想出了些偏差,這讓揚州的鄭家很是失望。

  而禇英呢?她現在是個才十多歲的小女孩,家裡有同母的姐姐,比她大兩歲,但已經開始拔高了,身材修長,足足比她高出一頭;還有個庶母吳氏,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很小,才三歲;兒子更小,才幾個月,是個吃奶的娃娃。鄭氏沒能生出兒子,所以在禇宗兆過了三十六歲,就作主給丈夫納了吳氏,這才終於生出了個庶子。

  即便如此,鄭氏並沒有急著將妾的兒子認到自己名下,怎麼說自己也才三十出頭,她還有些微弱的信心,覺得自己肯定能生出兒子來。五年前她曾掉過一個己成形的男胎,估計正是那時傷了身子,這麼多年才一直沒有懷孕。這也是近些年,她一直在悉心調養身體的原因。因為調養得當,鄭氏看上去還是很年輕貌美的,比那個年輕十幾歲的妾室也不遑多讓。

  褚宗兆自從被貶之後,便一直精神萎靡,鬱鬱寡歡。回顧自己被彈劾被貶斥的原因,他突然覺得,岳父家畢竟都是商人,對自己的支持其實是很有限的。正四品往上,那是一個多少人都邁不過去的檻,岳父家這種商戶也根本沒有能力插手幫忙。

  而且自他娶了商人之女後,雖然往常衣食無憂,生活盡可以奢靡,也很少有人懷疑他貪瀆;可正因如此,朝里的座師,同年故舊也就有意無意的和他拉開了距離。自詡清高的,看不起他攀附商人的舉動;落魄無依的,他又不屑搭理人家。正因如此,禇宗兆覺得自己這麼多年都鬱郁不得志。

  和鄭氏做了多年夫妻,兩人也是不冷不熱,維持著面子上的禮貌,蓋因為這鄭氏盤帳做生意是一把好手,於文墨上卻只是初通,兩人實在沒有太多的共同話題。諸宗兆又時時的表現出看不起岳家人,動輒言商家重利又短視,就連鄭氏也是如此,這個家要不是他撐著,讓鄭氏一直聽岳家的話,遲早會把一家子人都坑下去的。鄭氏自是不服氣他的說辭,夫妻倆隔三岔五便會吵嘴。

  相反,對於給自己生了兒子的吳氏,他卻明顯偏愛一些。這吳氏出身良家,還是秀才之女,其父因病去逝,她不得己給人做了妾,但她自幼聰明好學,於詩詞文章之類,她都算得上是精通。兩人便時常有詩詞唱和,潑茶猜令之舉,讓大婦鄭氏越發覺得無趣,於是這正經兩口子一年間在一起的次數,一隻手都能數得出來,這讓鄭氏怎麼生兒子呢?

  一年前,父親禇宗兆突然病逝,留下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臨終前,禇宗兆一一交待,讓老母親徐氏帶著妾室吳氏和年幼的兒子女兒返回老家睢陽鄉下,那裡有他在任上時置下的田產,足以讓家裡幾個女人生活無憂。至於妻子鄭氏和兩個嫡生的女兒,他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她們願意回老家,便跟著婆婆回去,過吃糠咽菜的苦日子。若是揚州的鄭家來人接她們,他也不會阻攔。反正鄭家累世豪富,養守了寡的女兒和兩個外孫女,想來沒有一點難處,也免得回到鄉下,人口多了,又都是老弱婦孺,過日子艱難不說,鄭氏還有可能倚著娘家有錢,不敬老人,欺負妾室和自己惟一的兒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