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僅僅半個時辰後,先前滿懷悲憤的鐘子期,便被對面負責和談事宜的趙臣楚隆咄咄逼人的氣勢嚇得滿頭大汗。

  ……

  「汝等還以為,伯主是像齊桓公一樣可以輕易打發的麼?方城之塞已破,區區漢水之險,不足掛齒!伯主之國方萬里,郡縣相望,萬家之邑不可勝數,有車萬乘,騎數萬,持戟之士百萬,南下臨楚,投鞭可斷漢水。今楚國疲弱,一敗再敗,棄地千里,命不絕若線。多虧了伯主仁慈,念在楚國也是顓頊之後,不忍滅絕汝社稷,這才決定放過。汝等竟然還想與趙國談條件?」

  楚隆一拍案幾,恐嚇道:「弱國無外交,楚國若不能無條件接受趙國提出的盟約,則趙軍再添十萬,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亡楚國社稷!還望使者三思,勿謂言之不預也!」

  「敢問,趙國的條件是什麼?」鍾子期硬著頭皮,他很清楚,以楚國現在的困境,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楚隆回過頭,看向身後君榻上,閉目養神,一言不發的趙侯,除非楚王或者葉公親臨,否則趙無恤是不會降尊與敵國使者會談的。

  見君主點了點頭,楚隆的氣勢又上來了,將一張已經草擬好的盟約拍在案頭,讓鍾子期自己看。

  鍾子期打開盟書,卻見上面赫然寫著三個要求。

  「其一,楚國割讓方城內外的葉、宛、汝南、淮南、弋陽予趙……」

  他擦了擦汗,這些是被趙國奪取的疆土,若以盟約的形勢承認的話,楚國的半壁江山已去,大國地位,就此喪失。

  「其二,楚國去王號,稱楚侯。」

  鍾子期的手抖了一下,從熊渠算起,楚國已經稱王三百年,從楚武王算起,也有兩百五十年,自成體系,儼然一個與中原對峙的南方王朝,如今,這種獨一無二的自豪也要走到盡頭了麼?

  這是虛名,他如此勸自己,倘若連國家社稷都保不住了,那稱王還有用麼?

  再往下看,鍾子期不由震驚得扶案而起。

  「其三,明年正旦,楚君章必須親自到北方,進貢茅包,朝見天子,新天子!」

  「新天子?」鍾子期愕然,看向了從始至終高坐上位,未發一言的趙侯,是又要行廢立之事,重新扶持一位傀儡周天子?亦或是……

  「然也。」趙無恤站了起來。

  「寡人掃平晉卿之亂,列為諸侯,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後,又承晉文之霸業,蒞中國而兼有四夷。東征至海,西涉隴阪,北臨大漠,南伐江漢,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六合八荒,無不景從!今寡人更欲朝楚、越之君,合諸侯,一天下。三代以來,歷代天子、伯主,功業有勝於此否?以此取之,為霸小矣,雖王可也!」

  第1214章 百無一用

  十一月初,在申地逼迫楚國接受城下之盟後,趙無恤得到了此次戰爭他想得到的一切:楚國的臣服和放棄王號、熊章還承諾明年正旦會北上朝見趙無恤。

  此外,趙軍占領的楚國半壁江山也徹底納入囊中,趙無恤大手一揮,將這些新征服的,總人口近百萬的地盤劃分為五個郡:汝水以南為汝南郡;陳國和胡、頓等地劃為淮陽郡,陳國作為傀儡國,也要聽淮陽郡守的號令;夷虎群舒之地為淮南郡,蔡國也要聽淮南調遣。至於方城內外的地盤,靠西的丹陽淅川之地劃入商君趙伊的領地中;方城之內的宛、申為南陽郡;方城以北的許、葉為魯陽郡……

  初步劃定新疆土的郡縣歸屬後,趙無恤開始讓大軍北撤,取道魯陽回洛陽,或者取道陳國回宋、魯。而他自己,則帶著中軍去了葉縣……

  「君侯,前面就是葉縣。」

  這是一個寒冷的日子,北風已經席捲大地,數萬人的兵馬匆匆鑽到葉縣的屋檐下。這裡已經是趙國領土了,雖然葉地的楚人對占領此地的趙軍依然不服,但楚君也葉公都同意割讓,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只能默默地忍受著。

  趙無恤對此不甚擔心,只要統治十年二十年,這裡就可以徹底消化。他還得感謝葉公沈諸梁在這裡興修的水利工程和通衢大道,可以預見到,宛、葉將陸續恢復繁榮,為日後趙軍再度南下提供便利,到那時,可就不止割地求和這麼簡單了。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五個郡的領土擴張,意味著至少要派遣五萬北軍駐守,此外,這些地方的行政處於癱瘓狀態,軍管畢竟只是暫時的,需要儘快推行郡縣統治,故而需要大量人才。

  所以趙無恤回師途中,每路過一個地方,都會接見並撫恤當地長者,並讓他們推薦一些人才。

  只要那些當地氏族願意推薦出人來,哪怕是自己家族的子弟,就意味著當地勢力願意與趙國合作。這是在建立統治的第一步,分家打豪強之類的,還不到時候。

  不過趙無恤也十分重視對楚國士人的任用,這些人之前鬱郁不得志,只能投奔外國,這下不必了,趙國自會招攬賢才,誘惑他們北上鄴城入臨漳學宮,或做地方小吏,成為趙國官僚集團利益鏈條的一部分。

  不過,這種大範圍的招賢,吸引來的人往往魚龍混雜。這不,無恤剛進葉縣,就有一群人來自薦,趙無恤站在馬車上一瞧,不是別人,卻是跟在孔子身邊那批號稱「君子儒」的弟子,其中還有好幾個熟人,譬如相貌身材頗似孔子的有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