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熊勝知道,作為一個自下而上的挑戰者,他遠離自己的基本盤淮南,而且糧食也不充足,拖的越久,形勢就對自己越不利。更別說趙無恤已經乘著楚國內亂之際,滅鄭、西伐秦國了,只要收拾完秦國,一個分裂的楚國決然抵擋不住趙軍南下。

  但從熊勝殺死兩位叔父稱王開始,他已經回不了頭了。現如今,他需要速戰速決,只要能攻下鄢城,捉住或殺死熊章,讓楚國只剩下一個王,這場內戰便可以宣告結束!

  為此,熊勝集結自己的所有軍隊,又強征江漢縣公的兵卒,共計四萬大軍北上鄢地,與葉公的五萬宛、葉大軍決戰。

  然而,情勢就在那時候開始急轉直下,正當熊勝與葉公相持於鄢地時,本來已經派遣使節向熊勝臣服的隨國卻突然反水,司馬子西之子公孫寧帥軍一萬借道隨國,直搗熊勝背後。南北夾擊之下,熊勝軍中的縣公部隊首先倒戈,見形勢不利,那支新招募的由郢都惡少年和無業游民組成的部隊也潰散了……

  鄢地一戰,熊勝首嘗敗績,靠著出色的指揮才幹,他帶著兩萬主力撤回郢都,保住了有生力量。但楚國內戰的攻守已經為之一變,葉公集結楚國北方大軍,步步為營,開始收復失地,戰線再度推回了鄀城附近。

  樹倒猢猻散,先前畏懼熊勝勢大而投降的縣公武裝們紛紛跳反,西面有夔公帶著夷陵之師猛攻,東面有鄂公橫斷大江,占領漢汭渡口,切斷了熊勝和淮南的聯繫。就連熊勝極為信任的箴尹固也叛變了,他獻出了鄀都,導致楚王章和葉公的軍隊可以直接開到郢都附近。

  現如今,熊勝已經眾叛親離,陷入了葉公和楚國守舊貴族的重重包圍中,只剩下郢都周圍的地區,作苟延殘喘狀……

  雪上加霜的是,壞消息依然在源源不斷地到來。

  「大王……」正飲酒解愁,熊勝的第一謀臣高赦卻來見他,送上了一封沾著血的帛書:「淮南那邊有回覆了。」

  「淮南……沒錯,淮南!」

  仿佛看到了一絲希望,幾乎是從高赦手中搶過帛書,熊勝匆匆打開了它,如今楚國的鄂君已經占領了漢汭,郢都和淮南的通信只能繞道揚越和豫章,這一去一回,花了好幾個月,實在是不容易。

  展開帛書後,熊勝認得出來,這是他兒子燕的筆跡,鳥蟲文寫的很棒,用詞也有進步,然而卻講述了一個糟糕的消息:「淮南現在自身難保,無法來援……」

  原來,自從熊勝在郢都自立為王的消息傳開後,越國勾踐很快就明確表態,支持自己的外孫楚王章。他稱熊勝為叛賊,淮南和越國之前的一系列疆界劃分均不奏效。打著幫助楚王章平叛的旗號,越國派去大軍開始對熊勝保有的江東之地發動進攻。現如今,越國已全取江東,與淮南隔江而治,連被熊勝認為「有王氣」的金陵也丟了。

  若如此也就算了,禍不單行,駐紮在淮北的趙國數萬軍隊也乘火打劫,奪取了夷虎(合肥),兵臨巢湖。

  淮南精銳都來了西邊,無法抵抗,只能在趙越兩強的夾縫下勉強自保,援兵?那是絕無可能了。

  「這不是信,是一份要置我於死地的毒藥!」將帛書揉成一團,白公勝勃然大怒,他本來陰沉的情緒在閱讀這些令人憤怒的文字後變得更加糟糕。

  既然淮南無法出兵來援救,那熊勝這邊只剩下萬餘,而葉公傾舉國之師來圍剿,共有六七萬人……

  加上郢都內部人心惶惶,熊勝確信,葉公攻克此城,將會和自己殺子西子期一樣輕而易舉。

  他敗局已定!

  「哈哈哈哈哈!」章華台上,經歷了大起大落的熊勝大笑起來。

  「我為何會落到如此地步呢?」

  「高赦,你說,這是為什麼?」熊勝指著從一開始就力勸他造反稱王的高赦,憤怒地質問道。

  熊勝的政權陷入絕境,本來就是奔著出人頭地而投靠他的謀臣將吏無不惶惶不可終日,唯獨高赦依然一臉淡然,依舊平靜地履行著命令,此時此刻,他一拱手,說道:「君之敗,非戰之罪也。」

  「不錯,我在起事至今已一年半,身經二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稱王於郢。」

  熊勝也很困惑,算起來,他的軍隊只在鄢都失敗了一次,其餘小戰大戰無所不勝,但奇怪的是,他的地盤卻越打越小,形勢越打越不利,似乎勝利越多,他的敵人就越多。

  「既然非戰之罪也,那究竟是為何?」

  高赦再拜,如數家珍地說道:「君有三敗,其一,把郢都和江漢當成了淮南,推行新法太過激進,引得楚國公族、縣公仇視。整個楚國的貴人關係盤根錯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都成了君的死敵,縱然迫於形勢臣服,可一旦君有小敗,必然會再度倒戈,此一敗也。」

  「其二,君低估了楚昭王父子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楚昭王寬容,他的遺澤延續至今,楚人多痛恨貴族,卻沒聽說過痛恨楚王的。君以下犯上,以臣叛王,本就不妥,又為一己之憤,殺死德高望重的令尹、司馬,逼死公女季羋,如此一來,楚人都視君為不仁不慈的狼子,但凡有一點仁心的人,誰敢投效親近?先前君推行新法,嚴懲貴族得來的那點民心,也就蕩然無存了……」

  楚國的內部矛盾雖然尖銳,卻遠沒到兩百年後,民眾忍受不了貴族壓迫,隨莊蹻揭竿而起,直接反對楚王的程度。更何況三十年前的吳師入郢記憶猶新,民心思定,因為歷代楚王的統治已經深入人心,加上楚昭王的寬厚,百姓也對楚王章寄託了一定希望,覺得這可能會是一位賢君。而白公勝卻打破了這種平靜,讓楚人捲入內亂,郢都平民能對他有好感,反倒才奇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