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柳下越大奇:「我記得秦伯是七八月去西陲的,秦人的速度倒是夠快。」

  「秦人雖然不敵趙軍,但秦國大庶長的變法依然有不少成效,秦軍已不是多年前那支在河東河西散而自斗的烏合之眾了,加上有君侯默許,允許秦人以俘獲的戎人奴隸送到隴阪,交換隴西稀缺的糧食和銅鐵,有趙為後盾,其攻滅戎族,輕而易舉。想必過不了十年,隴西的氐羌西戎,秦將盡滅之……」

  柳下越聽得出,趙葭的話語中有憂慮,便說道:「驅趕秦人西進,是君侯的決定,子葦可是不認同此舉?」

  趙葭也不隱瞞:「在我看來,這是放虎歸山,雖然現如今秦人不過十餘萬,兵卒不過萬餘,但若能吞併群戎氐羌,便可壯大一倍。趙國不斬草除根,徹底滅絕秦的社稷也就罷了,如今反倒放任秦人西進,這是在飼養一頭十年二十年後會反噬的惡虎啊……」

  柳下越微微沉吟,過了一會才道:「我倒是能理解君侯的心思。」

  他站了起來,走到室內那幅雍州地圖前,說道:「去波斯、希臘的海西之地走了一圈後,我才知道,學宮裡宣揚的大九州學說是正確的,中原九州雖大,卻只是整個天下的九分之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中國之外,儘是樣貌大異的異族,邦國林立,波斯、希臘等兵卒之強,禮樂之盛,並不亞於中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值此天地邦族林立之際,西方萬里地域,趙國暫時無法兼併化為中土,倘若為異族所並,對中原的危害,只怕比當年南蠻與北狄交侵更為嚴重。」

  「我去學宮講述西行經歷時,恰逢學宮裡有子張、公羊高等孔門儒家士人,正在在宣揚一種說法,那就是『內諸夏而外夷狄』!諸夏親昵,不可棄也;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與外面的異族相比,秦國便是可以親昵的諸夏,君侯放任秦人去西方消滅戎狄的深意就在於此。倘若西方有事,外敵入寇,秦可為中原之堅盾;西方無事,秦可為中原之銳矛,替我諸夏開拓疆土,傳播我章服禮樂,豈不美哉?」

  趙葭有些明白了:「子騫的意思是,君侯是刻意想讓秦向西開拓,以擴大諸夏的範圍?讓華夏之禮樂,不再局限於九州之內?」

  「然。」柳下越無奈地攤了攤手:「此事若讓趙國自己來做,只怕要等一統九州,降服楚越之後,且耗費巨大,卻不見得有成效。故而君侯只能將秦人這顆閒子放到西面,能鬧出多大陣仗,就看秦人的能耐了,比起子葦的擔憂,我到時更擔心寥寥十餘萬秦人,會淹沒在無邊無際的戎疆里……隴西的氐羌西戎一片散沙不難降服,但河西走廊的禺支(月氏)、烏孫,可都是有引弓之士近萬的強大胡族啊……」

  「管他呢!」

  趙葭也不去煩惱這件事了,自信地說道:「就算秦人再度東出,我也有把握讓他們過不了隴關!隴阪乃險要之地,山高水深,待明年將牆垣全部換為石,再在城頭安上弩砲投石機,我若是秦人,寧可去西面搶戎狄的女人,也不願來隴關送死!」

  「子葦勉之!」柳下越壯趙葭之志,又敬他一杯,這之後才道明了來陳倉的意圖。

  「我此次來陳倉,是有一事想要子葦協助。」

  趙葭取笑道:「公事焉?私事焉?」

  柳下越正色:「此乃君侯交待的公事。」

  趙葭收了笑容,正襟危坐,卻聽柳下越說道:「君侯說,陳倉之地,隴關西阻,益門南扼,乃雍州之心膂,為長安之屏障。子葦在此地為封君,責任很重,不但要監視秦人的一舉一動,還要助西典客掌握西南情形。」

  「西南?」趙葭瞭然,壓低了聲音:

  「莫非,君侯有意對巴蜀動手?」

  第1207章 華陽國志

  西南之地,又被稱之為華陽,因其在華山之陽得名,地域相當於秦嶺以南,也就是如今的巴國蜀國,在禹貢里,被稱之為梁州……

  聽聞趙無恤命西典客柳下越問華陽之事,趙葭便精神一振,問道:「子騫,君侯是不是要對巴蜀動手!?」

  柳下越搖頭否認:「不不,此番君侯命我來陳倉,一來,是要送蜀國的使者出境;二來,是藉此良機也派遣使者回訪,收集華陽的情報。僅此而已。」

  「原來如此。」這一下,趙葭徹底明白了。

  蜀國,那是陳倉的鄰居,也是一個與中原迥異的國家,充滿了神秘與未知,擁有自己的世系和文化。

  在隻言片語的交流中,中原人得知,蜀國似乎是名為「蠶叢氏」的部族開創的,時間大概在夏代。這之後又經歷了魚鳧氏的統治,與殷商和周人都產生了聯繫,戰和不定,被篆刻在殷周的甲骨上。魚鳧氏蜀國留下的文明遺蹟,應該就是後世的三星堆文化。

  在周文王時代,周人伐蜀,由此引發了蜀的內亂,杜宇氏取代了魚鳧氏,魚鳧氏南奔,金沙文化大概就是他們的遺蹟。

  杜宇氏蜀國建立後,與周人關係親密,曾發兵借道褒國,加入了周武王的伐紂大軍,與巴師一起,作為周的西南八國盟友,一起參加了牧野之戰……

  這之後幾百年,蜀一直是周朝名義上的諸侯,與周有聯絡朝貢,但杜宇氏在蜀地也自稱為王,甚至號稱「望帝」,直到平王東遷後,蜀與中原才徹底斷了聯繫。

  等到蜀國通過秦人,重新為中原所知時,已經不知不覺又換了一個王朝,現如今的蜀,由開明氏的家族統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