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子刺在故意把秦軍說得愚昧落後不值一提,趙無恤卻不以為然:「戰場上,裝備落後一方戰勝先進一方,並不少見。說起這個,寡人就要說用兵的另一個流派,兵技巧家了。」

  「兵技巧家認為,每個士兵都應具有作戰殺敵的本領與技能,所以要勤聯角力、手搏、射法、劍戟之道、戰陣規則,否則就是讓兵卒去送死。其次,兵技巧家對甲冑兵器也很關注,認為這是決定成敗的因素,故而講究銳甲兵,便器械。其實寡人當年被甲冑,帥趙武卒與范、中行戰於河內時也是如此。」

  他話音一頓,繼續說道:「是故那之後,世人都以為,趙兵之強,強在甲冑技巧,攻城器械。於是魏氏率先效仿之,建立了所謂的魏武卒,等到魏氏滅亡後,一些魏氏殘將也流入秦國,為秦所用,寡人聽說,秦國的大庶長在藍田組建了一支常備軍,名曰秦銳士?」

  此事乃機密,然而趙無恤卻了如指掌,公子刺心中震驚,面上卻努力保持鎮定:「小子常年在趙,故而不知,想來秦國就算效仿趙國軍制,也是為了防禦戎狄,為君侯守著西面,不敢有其他心思……」

  「大庶長的心思,寡人還不清楚?」

  趙無恤啞然失笑:「孫子又說過,夫戰,廟算為先,但凡大戰,必要知己知彼,料敵制勝,這才是用兵之法的上乘之術。是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簡言之,就是要讓敵國摸不透我方的真實意圖,從而打亂敵國的兵力部署和國策,在這種情況下,敵國就會由實轉虛,由有備轉化為無備,甚至是內亂……」

  後世所謂「聲東擊西」、「暗渡陳倉」、「拋磚引玉」,都是屬於「形兵」的範疇,都是欺敵誤敵的妙計,都是兵形勢家的拿手好戲。

  見趙侯話裡有話,公子刺只能強作鎮定,恭維道:「此番君侯明伐朝鮮,實則欲南下滅鄭楚,便是兵形勢家的謀略罷,真是神乎其神,難怪能如此順利。」

  「這都是孫子為我劃定的謀略,寡人豈敢居功?」

  趙無恤擺了擺手,又道:「但你若覺得,這就是全部,那就太小看孫子的本事了……」

  公子刺心裡咯噔一下,問道:「小子愚鈍,無法領會妙計,還望君侯明示。」

  「孫子的戰略兵勢,一環接一環,通過不斷地製造玄虛,將示形誘敵的手法運用到極致,我方謀略,敵國卻看不出一點形跡。這樣一來,敵國就是有深藏的間諜,也無法探明我方的虛實,就是有高明的將領,也想不出對付我方的辦法。」

  提到「間諜」時,公子刺已經如坐針氈,大汗淋漓。

  「子棘面色不太好看,想必是在屋內憋久了。」

  趙無恤笑眯眯地指著窗外道:「光天白日之下,為何緊閉門戶?二三子,打開窗,讓公子透透氣。」

  侍者領命,將本來就是奉趙無恤之命封死的窗戶打開了,一股涼風頓時吹了進來,夾雜著一陣煙火塵土氣息。

  「扶公子去窗邊喘口氣!」

  不由分說,羽林侍衛架起公子刺,將他帶到了窗前。

  洛陽位於天下之中,而這處行宮館舍更位於洛陽東西南北的大道附近,一眼望去,四方都在眼中。

  公子刺看見,源源不斷的輜車、兵馬,正在從館舍外的道路經過,揚起了陣陣灰土。這不奇怪,趙國在南方集結大軍準備攻伐楚國,兵力糧秣調動自然不少,但是……

  但是奇怪的是,他眼前這些輜重兵馬,都是往洛陽西門去的!

  如墜冰窟般,公子刺愣在了原地,也恍然明白了趙侯那些話的含義……

  「君侯……」

  他回過頭:「楚國在南,兵卒輜重為何西行?」

  「自然是為了討伐秦國了。」

  趙無恤理所當然地如是說……

  「寡人從前年開始,便聽從孫子建議,以討伐朝鮮為由,大肆調動南方兵馬北上,是為了欺騙楚國,讓白公大膽變法,從而生亂,屆時,寡人便可以再度揮師南下,兵逼楚國了……」

  「只不過,外人並不知曉,在淮北、廣陵聲勢浩大的趙國水陸大軍,加起來也不過三萬人。而在鄭國、宋國向楚國方城逼近的趙國主力,同樣只有三五萬,如今占領了楚國放棄的城邑,幫陳國收復失地後,便偃旗息鼓了,寡人的真正目標,並不是楚國。」

  「公子年初隨寡人南下洛陽,自然不知道,真正的趙國主力,早在初春便在新絳集結,然後向西開拔。此時此刻,代郡、上郡、馮翊、河東、太原、三川、上黨七郡外加鄴城精銳,共計十萬大軍已打著寡人的旗號,越過太華山,兵臨秦國東境……」

  原來,敵國說的不是楚國,而是秦國,而公子刺本人,就是那個給母國傳遞了假情報還蒙在鼓裡,暗暗得意的笨蛋間諜!

  「君侯……」公子刺癱坐在窗前,心中充滿了絕望,過了半響,他才回頭朝趙無恤質問道:「秦國何罪?」

  趙無恤面沉如水,說道:「寡人給秦國大庶長的國書里,是如此寫的,趙國剛兼併鄭國為郡縣,但滅人邦國不絕社稷,古禮也。對於鄭伯,寡人想要留他一點香火,尋一個城邑安置,最好的地方,自然就是數百年前鄭國的始封地西鄭了……」

  鄭國的始祖是周宣王的兒子鄭桓公,最初被封在華山附近的鄭地,屬於周室的畿內諸侯,這才有了鄭國之稱。到了驪山之難前後,鄭國才遷徙到了東方新鄭,於是渭水流域的鄭便稱之為西鄭,為群戎所占,後來才被秦國收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