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白公勝認為這是公然反叛,應當以暴制暴,建議派人去鎮壓,夷滅斗氏!然而這份請求,卻遲遲沒有得到令尹府的同意。

  因為這件事已經波及到了整個江漢,跑到楚王宮前,哭訴新法不便、白公殘害元老的各地貴族、縣公,達到了數十百家……

  楚國貴族的力量,比白公勝預想的要大得多,當他們抱團時,反對的聲浪滔天,變法的小船在貴族包圍的海洋里搖搖欲墜!

  與此同時,認定白公勝「陰謀逆德,好用兇器」的鐘建也乘機入宮,請求楚王和令尹取消變法!

  第1185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

  PS:《春秋左傳杜注》:鄖國,在江夏,鄖杜縣東南有鄖城。

  《水經注》:鄖水經安陸城西,故鄖國也。

  ……

  「這兩架燈,與老朽在章華台上看到的一模一樣,莫非是大王賜給令尹的?」

  鍾建今日入令尹府內拜見子西,自然是有事,然而他卻先不明言自己的目的,而是對著廳堂的兩架青銅燈嘖嘖稱奇起來。子西生性簡樸,頗似令尹子文,家裡甚至都找不出什麼華貴之物,最值錢,大概就是這青銅燈了。

  頭髮已經白了大半的令尹子西回頭看了看,笑道:「沒錯,是大王憐惜我年老眼花,每天還要對著竹簡看,特地賜予我的。」

  楚人的思想,靈動而飄逸,那份匠心獨運通過百工之手,滲透進了他們的器物里,這兩架左右對稱的十五連枝燈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兩架青銅燈高達六尺,造型恍如一棵大樹,燈柱長檠是樹幹,鏤雕夔龍紋。上面依次分出十五個分支,造型各異的燈盤安裝在枝上面,或有鸞鳳棲息,或有螭龍盤繞,或有五猴嬉戲,情態各異,與靜態的燈樹對比鮮明,使整座燈富有濃厚的山林生機,仿佛回到了楚國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那段歲月。

  只可惜上面如菽豆般大小的燈芯火苗忽明忽暗,恰似令尹子西的生命,時日無多……

  身為楚國的令尹,子西的一生可謂豐富多彩,他經歷了吳國的破郢,艱難的流亡和復國,外加楚昭王之死。數十年的政治經驗,讓讓子西明白了一個道理:整個天下正在經歷一個大變局,遠比殷周易代要大,楚國也不能例外,變革遲早會來臨!

  可是作為公族的代表,他對於改變又充滿了畏懼,正如鍾建那一日所說的:「仿效成法沒有過失,遵循舊禮不會出偏差。」而一旦試圖改易制度,就一定會產生動盪。

  所以六年前,當白公勝陳述楚國必須變法時,子西又驚又喜,喜的是楚國不止他一個人看到了那些弊病和問題,驚的是白公的一些想法,絕對會讓楚國傷筋動骨。

  於是他一面同意變法,另一面又將那些可能引起貴族公族反彈的條款一一削去,讓白公先去地方實驗。

  六年之後,白公的實驗取得了極大成效,淮南一片欣欣向榮,白公像一個孩子一般,將這些成果向子西展示,讓老令尹怦然心動。

  吳國雖然滅了,但趙卻比吳國可怕十倍百倍,於楚國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逼迫。如今已經不是貴族駕駛戰車比誰更英勇的時代了,列國征戰越來越是激烈,在這種壓力下,任何國家想要在趙無恤的強兵面前得到保全,就必須要讓軍權集中,才能夠與之抗衡。否則的話,兩軍陣前,各公族縣公的武裝懷著私心,只顧保全實力,那戰爭的失敗就必不可免的,吳師入郢的慘劇,會再度上演。

  子西不想再見到那一幕,於是他終於坐不住了,他與年幼的楚王,以及司馬子期取得了默契,讓白公任左尹,開始推行變法事宜,自己則稱病在家,將許多職權都交給白公,讓他便宜行事。

  在子西想來,畢竟經過在淮南的六年曆練,白公勝應該值得託付,他可以安心養老了。

  然而事情的進展,與他們先前想的有些不一樣,白公搞砸了,捅了大簍子,即便是稱病閉門不出,子西依然能聽到門外諸貴族縣公們對新法不滿的呼聲。

  正當子西猶豫不決,對是繼續信賴白公,讓他接著以暴烈手段整合楚國,還是立刻出手,穩定局勢舉棋不定時,保守一派的代表鍾建恰到好處地前來拜見,而兩架青銅燈燭,打開了今天的話題。

  「大王年歲雖幼,卻已有賢君風範啊,此乃楚國之福……說道這裡,我又不免想到了先王。」

  鍾建說道:「令尹還記不記得,先王還在時,曾經借用宮苑樹木做過一個比喻,他說,王室是枝幹,而羋姓的縣公、宗親則是枝葉,樹幹不離開枝葉,枝葉也離不開樹幹,枝幹相持,同氣連聲,這才有了楚國數百年的輝煌與強大……」

  「的確如此。」子西明白鍾建今日來此的目的,卻也不挑明,也想通過他,知道公族們是怎麼看待變法的,這法,到底還能不能推行下去。

  果然,鍾建變色道:「但是現如今,卻有人想要將整棵樹的枝葉統統用斧斤砍去啊!」

  子西默然,良久後才說道:「雖然白公處理鄖公一事有些失當,但也不至於此罷……」

  鍾建見狀,便仆倒在地,膝前幾步,哀聲說道:「令尹告病在家,非是鍾建要來驚擾,實是左尹白公總領國政後,郢都和江漢已是一團亂象!」

  「斗懷雖然有過失,但他畢竟是於國有功的勛臣啊,豈能折辱致死。更別說此事導致鄖縣反抗郢都,如今郢都上下為難,剿也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這一切,都要歸結於白公,歸結於新法!」




章節目錄